文/桃李
關於純電動汽車現在仍舊有很多常見的爭議存在於消費者之中,比如“電”到底屬不屬於新能源?電動汽車又能否成為汽車發展的未來?
實際上,消費者產生這樣的爭議無可厚非,因為人類在發展新能源汽車時,考慮到的就是保護環境以及解決長期的能源問題,擺脫對於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的依賴,但現在的電動汽車似乎並沒有擺脫能源不足的窘境。
瑞士起草電動汽車限行草案,電動汽車將步燃油車後塵?
“限行”想必大家並不陌生,國內很多地方對於燃油車都有相關的限行制度,而新能源汽車則可以隨意通行。不過,凡事都有例外。
前幾日,有媒體報道瑞士政府決定起草“限制和禁止使用電能的法令”草案,談到為應對停電危機而作出的四個階段計劃,對於交通出行提出了嚴格的限制,其中明確提到“僅在絕對有必要的時候才允許電動汽車車主駕駛車輛上路”。
具體原因則是因為瑞士獨特的氣候導致其冬季溫度較低,人們出於禦寒的需要對於電力的需求增大;加上大部分能源都依賴於進口,而今年俄烏戰爭導致其他國家同樣出現能源短缺的問題,電能供應受到了較大的影響。而有訊息稱德國或許也將針對電動汽車做出相應的限制。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世界各國仍在全力推動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其中瑞士的新能源汽車佔比已經達到了25%左右。在大部分歐洲國家都面臨能源短缺的情況之下,其電動汽車的發展或將受到較大的阻礙,從長遠來看,如果歐洲無法解決本土的電力危機,那麼2035年停售燃油車或許也只是空談。
雖然電動汽車的限行只是暫時的,受季節影響較大,並不會像燃油車一樣長期限行,但是這也引起了消費者對於純電動汽車的擔憂。
電動汽車再遭消費者質疑
聯想起今年夏季國內出現的新能源汽車排隊充電問題,不少消費者對於該不該把純電動汽車作為未來汽車發展的方向提出了質疑。
從能源上來講,電能屬於二次能源,簡單來說就是由一次能源經過加工轉化成的另一種形式的能源。從電的來源來看,2021年全國發電量達81121.8億千瓦時,其中以煤炭作為主燃料的火力發電佔據首位,發電量約佔總髮電量的71%;排在第二的是水力發電,佔比約為14.6%;第三名則是風力發電,佔比約為6.9%。
顯然電的清潔程度並沒有大家想象得那麼高,而純電動汽車的發展必將拉高對電的需求,環保從何談起。
另外,都知道純電動汽車一出遠門就“腿軟”,而且還面臨著充電慢、充電難的問題,現在又出現了“沒電充”,甚至限行的情況,看上去電動汽車更像是一個陷阱。
純電動汽車真的是新能源汽車的偽命題嗎?
筆者不這麼認為,首先,電力的來源方式很多,危機可以化解;其次,電動汽車雖然很早之前就出現了,但是全面電動化卻是最近才開始的,這一切都需要時間去準備。
目前我國正在積極佈局光伏、風能等方面,有專業機構預測,到2050年左右,我國的發電量將在當前基礎上實現1到2倍的增長,而光伏和風力發電量佔比將超過70%,取代火力發電佔據主導地位。可以肯定,未來的“電”肯定會朝著清潔化的方向前進,電動汽車對於環境的影響將進一步降低。
實際上,電作為一種使用範圍最廣的能源,其作用很難被取代,即便是被譽為“終極能源”的氫能源也很難繞過電能。未來,隨著電動汽車產業的不斷壯大,相關的配套設施也將進一步地完善,充電的問題必然會得到相應地解決。
寫在最後:
其實,這一次的事件所暴露出來的問題最主要的還是告訴我們,未來的汽車型別應該是多樣的,比如純電、氫能源汽車等共同發展,這樣能夠極大地幫助我們避免單一能源帶來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