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3號線這座車站厲害了

地鐵3號線這座車站厲害了
地鐵3號線二期建設正酣。

地鐵3號線這座車站厲害了
11月的哈爾濱已進入初冬,哈爾濱地鐵3號線二期東南環腫瘤醫院站施工現場依舊繁忙。克服了諸多施工難點,目前車站已進入機電安裝、出入口、換乘通道、站內結構等施工階段。預計年底前,車站將完成蓋挖主體結構及車站站臺板等二次結構施工,為地鐵3號線東南半環明年開通打下堅實基礎。

採用5種工法和6次轉換

施工節點全部順利完工

地鐵腫瘤醫院站位於香坊區保健路與哈平路交口處,全長157.330米,最大寬度42.05米,最大深度30.90米,車站設計三層,是地鐵3、4號線的換乘車站。整個車站被保健路隧道改造工程分為兩部分,隧道改造完成後車站主體結構才開始施工,這相比其他車站建設起步晚了兩年。此外,車站施工中要面對地下管線、上千條通訊線路、保健路公交隧道錯綜複雜,以及周邊50餘萬戶主供水管道等諸多施工難點。

中交二航局哈爾濱地鐵3號線二期11標段專案經理郭小兵告訴記者,為搶抓工期、規避施工風險,施工過程中,他們同時採用5種工法和6次轉換,這在哈爾濱地鐵建設史上堪稱空前。“其中車站主體和出入口施工採用明挖順築法、連線隧道兩側車站的換乘通道採用蓋挖半逆做法、車站主體暗挖段採用中洞法、小里程暗挖通道採用三級臺階法、大里程暗挖通道採用CRD法。”郭小兵說,施工中他們需要進行6次風險較大的工法轉換,為了確保萬無一失,他們調集整合配置優質資源,加強施工過程管控,並邀請行業專家對車站專項方案進行施工評審、風險評估和論證,最終實現每個施工節點的順利完工。

上萬根2200噸腳手架

支撐住每個作業面

郭小兵介紹,車站施工中,明挖基坑被隧道和供水管線分成3個獨立的超寬超深作業面,作業空間侷促,這對開挖支護的挖掘和吊機數量提出非常高的要求。為此,施工方採用數十臺大型挖掘機、塔吊、伸縮臂挖機垂直往返於30.9米的超深基坑內;數百根最長達42米的鋼支撐逐一運到基坑內安裝;重達數百噸的盾構機4次在車站接收併成功分解拆吊至地面。

受場地限制,深挖基坑只能採取坑內開挖倒運、地面坑邊定點出運的挖運方式。挖掘機和推土機“接力”倒運渣土至基坑邊,再用伸縮臂挖機垂直運至基坑外。“更加困難的是4號線換乘通道的蓋挖部分。”郭小兵介紹,這需要使用汽車吊一斗一斗垂直運至基坑外,施工效率更受影響。一般車站結構施工時只需數千根600噸腳手架,而腫瘤醫院站由於超寬超深以及長度短沒有辦法流水作業的特點,需上萬根2200噸腳手架,密密麻麻地支撐到每一個作業面。

BIM+VR技術創新加持

確保風險源“無風險”

中交二航局哈爾濱地鐵3號線二期11標段總工黃海華說,由於施工環境複雜,地鐵腫瘤醫院站共涉及5個一級環境風險源和3個一級自身風險源。其中,保健路公交隧道兩側需要深挖30米的基坑,如果受力不均,極易導致隧道變形和結構受損。對此,專案部嚴格按照設計圖紙進行對稱開挖,同時採用BIM技術創新運用管控施工風險,對現場進行實時資料監測和施工風險管控,確保施工安全。

在施工中還涉及到一條直徑1.4米的供水管線,該管線關係到周邊約50萬戶居民的用水需求。根據要求,施工時這條管線最大沉降控制值不得大於20毫米。為此,專案部聯合哈工大對暗挖主體施工風險進行全方面分析,並採用土體分層沉降觀測方法觀測暗挖施工過程的各層土體變形,在實際施工中各項引數達到安全標準要求。

專案部還利用VR技術模擬火災應急逃生等畫面,並引入車站沙盤模型,將施工過程等直觀展現,並在施工各階段比選各類方案,對重點建築物、管線保護和工程建成後的效果進行模擬模擬,從而提高施工安全係數,保障作業有序推進。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460 字。

轉載請註明: 地鐵3號線這座車站厲害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