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部:儘快恢復受損水毀水利設施 災後重建任務約需投資840億元
北京商報訊(記者 陶鳳 呂銀玲)9月24日,水利部召開新聞釋出會。水利部副部長葉建春表示,今年我國發生嚴重的洪澇災害,造成28個省份多處提防護岸、水庫設施、農村供水和灌溉設施、泵站涵閘、水文站等水利工程損毀,目前看來,水利災後恢復重建任務十分繁重,約需投資840億元。
“將抓緊商發改委、財政部開展災後恢復重建工作,儘快恢復受損的水毀水利設施,另外將結合‘十四五’規劃編制,推進防洪薄弱環節工程建設,儘快補齊防洪工程短板,全面提升水旱災害防禦能力。”葉建春說。
據介紹,今年我國降雨量偏多,時空集中。長江中下游6月中旬至7月面雨量576毫米,長江上游8月中下旬面雨量238毫米,均較常年偏多近1倍;淮河7月中下旬面雨量251毫米,較常年偏多近1倍;太湖梅雨量584毫米,較常年偏多1.4倍;松花江8月下旬至9月上旬面雨量202毫米,較常年偏多近3倍。
值得注意的是,面對1998年以來最嚴重的汛情,全國大江大河干流和重要圩垸堤防無一決口,大中型和小型水庫無一垮壩,工程險情顯著減少,最大程度降低了災害風險,有力保障了人民生命安全,實現了汛前提出的目標。
水利設施在應對汛情期間發揮重要作用。葉建春介紹,汛情期間,全國3852座次大中型水庫共攔洪1680億立方米,減淹城鎮1310個次、減淹耕地3392萬畝、避免人員轉移2148萬人。聯合排程以三峽為核心的長江上中游水庫群攔洪490億立方米,避免了城陵磯附近蓄滯洪區和荊江分洪區的運用。
而水利災後恢復重建任務也正在提上日程,大量資金要從哪兒來?
根據財政部訊息,9月2日中央財政已下達農業生產和水利救災資金8億元,用於支援安徽、四川、重慶等11省(市)受災地區水毀水利設施修復,農作物改種補種,畜牧、漁業災後恢復生產等,為儘快開展災後重建,減少農業農民因災損失,保障秋糧生產打下了良好基礎。
此外,2020年重大水利工程專項第一批中央基建投資預算(撥款)共4452734萬元也已下達各省,專項用於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其中包括天津市大黃堡窪蓄滯洪區工程與安全建設、河北省雄安新區南拒馬河防洪治理工程、浙江省擴大杭嘉湖南排工程、安徽省懷洪新河水系窪地治理工程等。
據瞭解,截至今年7月,2014年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的172項重大水利工程已累計開工146項。其中,引江濟淮、西江大藤峽水利樞紐、淮河出山店水庫等一批標誌性工程陸續開工建設,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等32項工程已相繼建成。就在不久前,發改委再次推出150項水利重大工程建設,涉資1.29萬億元,並有望帶動年均80萬人實現就業。
“目前一些基礎設施建設還存在短板,一些有調蓄功能的水庫還沒站起來,水庫的蓄水能力不能夠滿足我們的需求,蓄水能力比發達國家還差很多,所以洪水災害比較嚴重,枯水季節又沒有那麼多水可以放。”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副秘書長張博庭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目前我國水利設施修復方面,在技術上沒什麼難點,主要的困難在於要有足夠的資金支援。我國在資金使用上還算合理,不過可能需要的人比較多,一般來說總是需要的比給的多。”他建議,在資金用途上加強管理,把它們用在合理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