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七部門聯合調查“深房理”通報:2人被逮捕,3人被刑拘

由 夏侯依絲 釋出於 綜合

  央視網訊息: 據深圳釋出微信公號訊息,備受關注的“深房理”案件調查處理工作取得階段性進展。 近日,記者從“深房理”案件聯合調查處理工作組瞭解到,經初步查實,“深房理”涉嫌房產眾籌和代持、違規套取信貸資金進入房地產市場、虛假廣告宣傳、隱瞞收入偷逃稅款、偽造國家機關公文、非法集資等多項違法違規問題。此外,部分中介涉嫌為“深房理”違法炒房提供便利。目前,有關責任單位和人員已被依法依規啟動問責和處罰,2名犯罪嫌疑人被逮捕,3名犯罪嫌疑人被刑事拘留。

  目前,案件正在進一步調查處理中。深圳將堅決落實“房住不炒”定位,嚴厲打擊各類投機炒房行為及以炒房為目的的變相非法集資行為,對“深房理”案件將一查到底,嚴懲不貸,切實淨化市場環境,維護房地產市場秩序和金融管理秩序,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

  七部門聯合查處“深房理”案件

  2021年4月初,網民公開舉報“深房理”違法違規炒房,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市住房和建設局、市公安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市網際網路資訊辦公室、人民銀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和深圳銀保監局等七部門立即成立聯合調查處理工作組,迅速對舉報反映的“深房理”問題全面調查,嚴肅處理。

  “深房理”在新浪微博上認證為“房產專家”,其微博賬號關注量達146萬人,會員逾3000人。“深房理”公開宣揚“上班無用論”“人人皆可買房,直到財務自由”等吸引吸納會員,向會員承諾房產升值收益,重點炒作我市部分熱點樓盤。“深房理”違背公序良俗,教唆會員以“假結婚”的方式規避購房政策;以資金互助的名義,向不特定物件募集資金,並承諾保底,涉嫌非法集資。此外,還存在涉嫌騙取信貸資金、虛假廣告宣傳等多項違法違規行為。

  已有5人涉嫌違法犯罪被採取刑事強制措施

  深圳銀保監局組織銀行開展全面排查和監管核查,已查明“深房理”相關人員涉嫌偽造國家機關公文、提供虛假資料套取貸款,以多次轉賬、化整為零、提現等方式規避資金流向監控等擾亂金融市場秩序的行為,共涉及住房按揭貸款、經營貸和消費貸等不同類別,問題貸款金額合計10.64億元,其中,涉及經營貸3.80億元。

  對於已查實的問題貸款,深圳銀保監局已責成相關銀行提前收回。對於涉嫌違規的銀行和責任人員,已依法啟動行政處罰程式。透過定期滾動排查和監督檢查,進一步壓實銀行涉房貸款實質審查責任,嚴防信貸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領域。

  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對小貸行業、融擔行業開展了涉房貸款、擔保業務排查,下發監管通知,要求小貸、融擔公司加強業務稽核,依法合規經營。重點約談了14家小貸、融擔公司,對6家公司開展了現場檢查,並對6家公司下發了監管函,要求其暫停涉房等違規業務,按期整改。

  對於“深房理”案件中涉嫌犯罪的相關人員,目前公安機關已依法逮捕2人,刑事拘留3人。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

  市地方金融監管局聯合深圳銀保監局、人民銀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市住房和建設局等部門就“深房理”涉嫌非法集資開展現場調查,後續將依法依規推進處置和處罰工作。

  據市市場監管局介紹,“深房理”在新浪微博和微信公眾號等,釋出虛假廣告、虛構買房案例,以不實宣傳吸引會員,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的相關規定,嚴重違背中央“房住不炒”精神 ,且造成極其嚴重的社會影響,該局依法對其處以200萬元罰款的頂格處罰,目前該項行政處罰已執行完畢。

  深圳市稅務局介紹,目前已對“深房理”立案檢查,經查存在隱瞞收入涉嫌偷逃稅款問題。稅務稽查部門致力於維護市場經濟秩序,最佳化營商環境,將依法依規嚴厲查處“深房理”偷逃稅款的違法行為。

  44名中介為違規炒房提供便利被納入“黑名單”

  市住房和建設局介紹,現已查明“深房理”案件中有119人參與房產代持或眾籌,按照規定,對上述人員3年內停止其在我市購買商品住房、租購公共住房及公積金貸款的資格。

  “深房理”會員中有44人為我市持牌房地產中介人員,市住房和建設局已採取停止網籤許可權、納入行業黑名單等措施。

  金融監管部門已梳理出協助違規套取信貸資金的中介機構和人員名單,將其列入銀行限制合作名單。同時,加強聯合懲戒,將企業和個人提供虛假申貸資料、違規挪用經營用途貸款的相關行政處罰資訊及時納入徵信系統或失信聯合懲戒機制。

  “深房理”案件聯合調查工作組表示,目前,調查處理工作仍在進行中。深圳市將始終堅持“房住不炒”定位,堅決打擊各類投機炒房行為,不斷最佳化房地產市場調控措施,著力解決好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並以“深房理”查處為契機,不斷完善相關監管細則,促進房地產市場和金融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維護市民群眾合法權益。

  “深房理”案件聯合調查工作組提醒市民,要自覺遵守法律法規,提高風險防範意識,對參與眾籌買房、代持買房等風險保持足夠警惕,應清楚 “保本高收益”就是金融詐騙,市民群眾應始終保持理性,警惕和防範房地產領域非法集資活動,保護個人財產免受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