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大省如何把牢“外防輸入”紅線?
浙江海港口岸疫情防控調查
7月20日,寧波舟山港引航員李梁身著全套防護裝備,透過舷梯登上外輪,為其引航。 本報記者林光耀攝
本報記者魏一駿、林光耀
全球貨物吞吐量最大的寧波舟山港,維修產值約佔全國40%的外輪維修基地,遠洋漁獲接卸量位居全國前列的遠洋漁業基地……豐富的海洋資源是“藍色浙江”發展的潛力和優勢,但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也給海港疫情防控帶來巨大的挑戰和考驗。
海洋大省如何嚴守“外防輸入”的紅線?支撐經濟社會發展和有效防控疫情的平衡怎麼把握?防疫過程中如何做好以“人”為核心的文章?
近期,新華每日電訊記者走訪港口碼頭,隨行引航一線,看浙江面對點多、鏈長、面廣、量大的海港防控形勢,何以交出兼具“力度”和“溫度”的答卷。
船多、貨多、人多,海洋大省經受考驗
四艘超大型集裝箱船齊整靠泊,橋吊和集裝箱卡車嫻熟配合,有條不紊地進行貨物裝卸……作為全球貨物吞吐量最大的寧波舟山港的核心港區,梅山港區碼頭上一派忙碌作業景象。
浙江省交通運輸廳統計資料顯示,寧波舟山港今年上半年完成貨物吞吐量6.23億噸,同比增長9.5%;完成集裝箱吞吐量1607萬標準箱,同比增長21.3%,主要生產指標取得喜人成績。
“不僅是海港業務繁忙,浙江還是全國最大的外輪維修基地和遠洋漁業基地,去年外輪維修產值佔到全國40%左右,遠洋漁獲接卸量近百萬噸。”浙江省交通運輸廳港航處處長苗永生說,“可以說浙江海港的特點是‘船多、貨多、人多’”。
大量國際船舶和貨物進出為暢通國際物流通道,保障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需求提供了重要支撐,但同時也給守牢“外防輸入”的關卡帶來嚴峻挑戰。
2020年3月,寧波舟山港檢測出全國首例抵港外輪疫情,7名外籍船員核酸檢測呈陽性,部分船員症狀嚴重。一時間,省內平穩有序的疫情防控形勢再次緊張起來,人們的目光聚焦在這艘特殊的貨船上。
“說實話,我們沒有相關處置經驗可以參考借鑑。”回憶起當時的情形,寧波梅東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安全衛環部主管朱尚隆說,“完全是依靠對防控疫情的責任感以及對病毒科學認識的基礎上,逐步摸索出處置方案”。
如今,這套不斷完善最佳化的閉環處置經驗已經固化為制度性經驗。在全省海港日均在港國際船舶400餘艘、國際船員8000餘人的情況下,浙江已累計處置超過60起抵港外輪疫情事件,妥善救治涉疫船員210多人,未發生一起由輸入性疫情造成的關聯病例。
除了國際運輸船舶,以舟山為重心的外輪維修業務和遠洋漁船接卸及船員換班同樣給疫情防控帶來不小壓力。
“以船員換班為例,舟山累計完成換班4.3萬餘人,數量佔到全國約15%。”舟山市港航和口岸管理局黨委委員鎖旭東說,對舟山這樣一個旅遊城市來說,協調本就緊張的賓館資源作為隔離場所難度不小,但透過港航、海關、海事、邊檢“四聯審批”和專班轉運等制度,當地在做到“應換盡換”的同時,未出現一例船岸交叉感染。
有效防控,抓住全鏈條四個關鍵
“國外疫情沒有得到有效控制,海港防疫這根弦就必須時刻緊繃。”浙江省交通運輸廳港航處處長苗永生認為,取得目前防控成效,離不開抓住關口前移、聯防聯控、數字賦能、閉環管控四個關鍵。
在疫情防控過程中,“健康碼”在國內疫情發生之初曾發揮重要作用,而靠泊浙江港口的外國貨船同樣有專屬的“國際船舶健康碼”。
“根據船舶船員換班情況、掛靠港、船員健康狀況等資訊,外輪使用紅、黃、綠三色健康碼,並制定針對性的引航接靠方案,實現分類管理、分級防控。”浙江省海港集團、寧波舟山港集團生產安全部高階主管宋電瑞說。
同時,所有抵港外輪必須提前申報船員健康資訊,14天內有境外換班經歷的應提供相關行程資訊,以及在我國駐外使領館指定機構進行的核酸檢測報告。
“透過國際遠端防控,築起了預研預判的‘烽火臺’,從而實現了早跟蹤、早準備。”苗永生說。
港口生產作業涉及多個部門,有效協同、聯防聯控直接影響到疫情防控的效率和效果。浙江從省級,到沿海地市及區縣同步建立相應專班機制,整合涉海、涉港、涉疫、涉外等部門力量,實現綜合會商、快速聯動、資訊共享。
舟山市綜治中心指揮大廳中,多路影片將漁港、修船廠等重點區域的實時情況傳回,現場工作人員透過切換畫面可以清晰看到現場情況。
舟山市港航和口岸管理局江海聯運協調處處長俞韶華介紹,該影片監控平臺於去年12月開始啟用,目前接入的908路影片覆蓋了船舶梯口、開放碼頭、隔離點等區域,工作人員可以透過高畫質監控檢查作業人員口罩是否佩戴到位,人員有否出入限定區域等。
“雖然平臺需要人員24小時輪班值守,但數字賦能疫情防控無疑大幅提升了重點區域的監督管理能力,以及降低了人員現場巡查的風險。”俞韶華說。
近期,國內部分海港口岸、國際機場等交通樞紐先後發生輸入性疫情,暴露出疫情防控的短板漏洞。業內人士認為,應進一步強化落實重點人群的閉環管控,切斷可能存在的疫情傳播鏈。
“外輪換班船員以及引航、捆紮等崗位工作人員全部實行專車接送、集中隔離、定期檢測觀察等措施,同時規範做好轉運交通工具、人員通道消殺工作,杜絕因主觀疏失造成的疫情傳播。”苗永生說。
“力度”兼具“溫度”,逆境凸顯擔當
距離從舟山惠群碼頭出發已近兩年時間,這次出海,潤達618號漁船船長鄒海光帶領28名船員遠至秘魯、阿根廷捕撈魷魚,收穫滿滿。漁船緩緩向岸邊靠攏,他和船員站在船舷上,急切地望向陸地。
儘管歸鄉心切,鄒海光和船員們還是必須嚴格遵守相關防疫流程:將行李統一放置進行噴淋消殺,逐人登記健康資訊,透過專用通道完成邊檢、海關的查驗……完成以上程式後,乘坐專用大巴前往指定隔離點進行醫學觀察。
“遠洋漁船的船員作業十分辛苦,回國後出於防疫需要不能馬上回家,因此對他們的暖心關懷很重要。”舟山市海洋與漁業局遠洋漁業處處長張鴻賓說,“在隔離點內,工作組及時開展船員心理疏導和關心關愛活動,穩定換班船員的情緒。”
萬邦船舶重工(舟山)有限公司的船塢內,工人正在維修一艘20萬噸級的散貨船。通常,進行除鏽、噴漆等環節的常規修理需要20天左右,期間外輪船員全部在船上生活。
“一方面,我們對上船作業的工人進行嚴格管控,禁止進入船員生活區,在打疫苗的基礎上增加核酸檢測頻次,另一方面,對一些船員突發情況也本著生命至上、以人為本的原則進行妥善處置。”萬邦船舶行政總監王海玲說。
一次,一名俄羅斯籍船員核酸檢測確認為陽性,按照相關處置流程,他進入指定醫療機構進行救治。相關職能部門和船廠企業有序配合,在積極幫助治療的同時讓他感受到來自異國的溫暖。治癒後,該船員對中國的人道主義救援和應急處置機制連連讚歎。
在複雜多變的疫情防控形勢面前,引航等重點崗位上基層工作者知難而進,尤其是黨員衝鋒在前,黨員的先鋒示範和擔當作為在防疫一線得到充分體現。
“去年3月發生第一例外輪涉疫事件後,我們第一時間成立了引航專班,專門負責引領中高風險的貨船。”寧波大港引航有限公司總經理鮑馮軍說,“這個崗位面臨很高的風險,儘管採取的是自願報名方式,但黨員全員報名,加上其他踴躍報名的引航員,總人數超過預定的50人。”
寧波舟山港71號引航員李梁,就是被稱為“海上國門”防疫一線中的一員,“引航就是把計劃靠泊我國港口作業的外輪從外海引到內海,接卸作業完成後再引出外海的工作,好比是船舶進出港口的‘眼睛’和‘耳朵’。”
夏天船舶甲板溫度可高達六七十攝氏度,加上防疫需要,必須穿戴防護服、護目鏡、口罩、鞋套等全身裝置。李梁說:“有時從外錨地引航危化品船甚至要長達十幾個小時,為了確保防護有效,必須要減少飲水和進食。”
疫情發生至今,寧波引航站150多名引航員已經輪班組成了超過48批次引航專班,累計達2200多人次,共引航船舶超1.9萬艘次。
梯口管控、貨物消殺、核酸檢測、廢棄物處理……在更多的崗位上,無數一線工作者用自己的堅守和付出,共同攜手將這張海上防控網織密。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