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貴陽7月9日電 (記者 蒲文思)2023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於8日至9日在貴陽舉行。在“法治保障生態文明先行區建設”論壇上,海內外生態文明建設領域的專家學者,緊扣中國及世界關注的生態文明建設相關熱點、焦點,從理論和實踐等角度就法治保障生態文明建設進行深入研討。
中國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楊臨萍在論壇上分享了中國法院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的重要舉措,包括持續深化改革創新,構建中國特色專門化審判體系;深化國際司法交流,凝聚生態文明國際法治共識。楊臨萍表示,中國法院積極參與全球生態文明建設合作,努力推動完善國際環境法治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為解決世界生態環境危機提供中國方案和智慧。
中國司法部副部長左力說,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法治保障需要在立法、執法、守法等層面上持續努力,將生態文明法治建設向縱深推進。中國將繼續加強與國際合作夥伴在氣候變化、海洋治理、生物多樣性保護等生態文明領域的法治合作交流,共享經驗和成果,共同構建生態良好的地球家園。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法律司司長帕特麗夏·姆伯特認為,環境法治對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至關重要,需要各國共同努力,並將環境法治納入規劃主流,探討法治在生態文明和可持續發展中的作用。
“中國是最早建立環境影響評價的國家之一,它完善了環境影響評價的流程,讓所有國家都可以將環境影響評價擴充套件到政府決策的各個方面。”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環境法委員會原主席、美國佩斯大學教授尼克拉斯·羅賓遜表示,各級政府要積極主動運用環境影響評價,找到實現生態文明的途徑。
澳大利亞悉尼大學教授卜瑞德認為,生態文明被視為超越可持續發展的概念,“我們可以看到這一概念與環境法治是完全一致的。”卜瑞德表示,如果得到充分的開發、維護和實施,生態文明可以被視為中國乃至全球實施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關鍵倫理驅動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