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邊的抗疫故事 | 來滬12年的亞美尼亞美女小提琴手做起社群“洋大白”

我身邊的抗疫故事 | 來滬12年的亞美尼亞美女小提琴手做起社群“洋大白”

來自亞美尼亞的小提琴手馬星星,來到上海已經12年了。說著一口流利中文的她,不久前主動報名成為自己所在社群的志願者——這段時間,她在樓層裡爬上爬下,挨家挨戶敲門分發抗原檢測試劑,為上海戰疫做著力所能及的工作。

“我沒有出生在上海的土地上,並不代表我的付出會少。作為一個上海的居民,我不要只有她開心的時候,才有我的陪伴,她生病的時候我也會在的。我們這麼熱愛上海,如果大家團結的話,肯定會很快好起來。”馬星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我身邊的抗疫故事 | 來滬12年的亞美尼亞美女小提琴手做起社群“洋大白”

上海本輪疫情發生後,大規模核酸篩查陸續開展。虹橋地區是上海主要的外籍人員聚居區之一,8萬餘居民中有約2萬外籍居民。社群是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守住社群就是守住第一線,但社群的防疫工作卻又涉及千家萬戶,數不盡的瑣碎繁雜。

如何準確解釋防疫政策、如何做核酸、如何掃碼……在集中核酸檢測的過程中,像馬星星這樣的“洋大白”,幫助不少中外居民解決了技術和溝通問題。

我身邊的抗疫故事 | 來滬12年的亞美尼亞美女小提琴手做起社群“洋大白”

馬星星之前向自己所在社群工作人員報名當志願者,“我在電話裡說,我是個外國人,我會亞美尼亞語、俄語、英語、中文,上海話也會一點點,社群工作人員對我說,‘哦,那你可以幫很多人’。

在社群志願者人手緊缺時,馬星星主要負責上門送抗原檢測劑,告訴居民抗原測試的做法,等過半個小時,再挨家挨戶上門統計居民測試結果,並且幫助他們登記資訊。

我身邊的抗疫故事 | 來滬12年的亞美尼亞美女小提琴手做起社群“洋大白”

“每次敲門,儘管穿著防護服不好受,但我還是會暗暗給自己儲備能量。當居民開門時,我就送上準備好的大大的微笑,熱情地打招呼。我覺得作為志願者,我應該給大家帶來正能量和積極的東西。雖然因為口罩的關係,他們看不見,但我相信他們可以感受得到我的能量。”馬星星說。

2009年,16歲的馬星星從亞美尼亞來到上海音樂學院,後來又獲得上海001號《留學生在滬工作證》,成為上海交響樂團的一名行政工作人員。她對上海有著特殊的感情,她說現在自己完全是中國人的思考方式。

我身邊的抗疫故事 | 來滬12年的亞美尼亞美女小提琴手做起社群“洋大白”

“大家覺著抗疫外國人可能參與不太多,但是這個事情,真的沒有什麼外國人或者中國人的概念,大家為了上海、為了中國,一起動手嘛,我們都在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地球。”




  受訪者供圖

      作者:姜方

  編輯:周敏嫻

責任編輯:範昕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896 字。

轉載請註明: 我身邊的抗疫故事 | 來滬12年的亞美尼亞美女小提琴手做起社群“洋大白”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