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李盛山:我在朱日和當藍軍

由 谷太枝 釋出於 綜合

朱日和演訓場上,藍方坦克分隊正在進行戰場機動。郭力攝

李盛山正在手榴彈實投場進行講解示範。 圖片由本人提供

寒冷·熱血 腳下這片土地,通向未來戰場

列車高速前行。

坐在車窗邊,新兵李盛山眸子裡的色彩從生機勃勃的綠色,到紅衰翠減的黃色,最後定格為山寒水冷的白色。半個中國的地理距離,演變為他眼中的三種色彩。

這一年是2012年,李盛山剛大學畢業,又一頭扎進部隊這個“大學校”。

第81集團軍某旅裝步七連連長李盛山至今認為,2012年的冬天,是他人生經歷過最寒冷的冬天。

初至朱日和,風雪之中,李盛山望見一座鐵塔傲然矗立。

“從這裡走向戰場”——鐵塔上7個紅色大字,讓這個年輕的軍人興奮不已,“哪一個來當兵的人沒想過上戰場呢?”

只是,這個初來乍到的新兵沒想到,朱日和的“風雪”差點把他“吹回老家”。

作為新兵,李盛山原以為自己是不怕冷的。沒想到第一次參加連隊冬季適應性訓練,他幾乎被凍成了冰棒。雖然穿著防寒靴,他的雙腳早已沒了知覺,兩條腿拖著身體,深一腳淺一腳地走在雪地中……

那是近10年以來朱日和地區最冷的一個冬天。老班長們帶著他們這群新兵出去剷雪,“走到地方一看,雪比人還高”。李盛山從沒見過這麼大的雪。

寒冷的冬天,再加上嚴酷的訓練,讓李盛山在新兵連的日子格外難熬。他最初的雄心壯志幾乎被消磨殆盡。每天訓練結束,李盛山望著鐵塔上的“從這裡走向戰場”,滿腦子都是“從這裡走回家鄉”。

來朱日和之前,李盛山知道當兵苦,但從沒想過這麼苦。

李盛山不知道的是,在他到朱日和的前一年,他所在的部隊接到一個具有跨時代意義的任務——建設專業化藍軍部隊,當好“磨刀石”。

這是一份沉甸甸的使命,也是一份無上的榮光。為了迎戰即將到來的紅藍對抗,全旅上下都在拼了命做好各方面準備,“決不能打敗仗”。

網上流行語說,“人生總是起起落落落落”。李盛山感覺自己剛開始的軍旅生涯也是如此,如同冬天的朱日和,雪越下越大,路越來越難走。那段日子,先是經歷母親生病住院,又因高強度訓練腳面骨折,李盛山每天都彷彿泡在苦汁裡。

在他最無助的時候,組織和戰友拉了他一把——細緻入微的關懷,讓他感受到家一般的溫暖;在他最迷茫的時候,來自戰場的訊號彈則為他指明瞭方向——越來越濃的實戰化氛圍如同磁場,“引力”漸漸大過“排斥力”,從軍報國的熱情在心中再度被點燃。

2014年春天,李盛山敏銳地感覺到,即將進行的這次演習“不一般”——營區裡,多了許多陌生的面孔;而他們這次準備演習的時間也格外長。李盛山的口袋裡多了一本叫《外軍常識》的小冊子。從訓練內容到思想方式,他們都開始向外軍學習。

回憶起2014年那次演習,李盛山依然清晰記得首場戰鬥的“前夜”。

那天,草原之夜格外靜謐、幽暗。每個枕戈待旦的藍軍旅官兵心中,都燃著一簇渴望勝利的“火苗”。

期待已久的演習終於打響。裝甲車在戈壁上顛簸,射手李盛山從觀察鏡望向外面,濃煙滾滾,黃沙漫漫,遮天蔽日。一呼一吸之間,火藥味充斥著鼻腔,讓他熱血沸騰。

戈壁灘終於重回寂靜,戰鬥結束了。距離李盛山不遠的朱日和訓練基地導演部,所有人都在等待著一個結果。

藍軍旅第一次登臺亮相,以6勝1負的戰績震動全軍。

這場名為“跨越”的演習,也是我軍陸軍訓練史上的一次跨越。它打破了多年來“紅勝藍敗”的對抗定勢,成為我軍實戰化訓練向深層次推進的標誌性成果。

“從此,朱日和的冬天不再寒冷,因為有無數戰友的心血匯聚於此,凝成一股強國強軍的澎湃力量。”深夜,李盛山在日記本上興奮地寫道。

從2013年初次參加對抗至今,李盛山已參加47場演習。

每一次參加紅藍對抗,他都像最開始一樣熱血沸騰,像最後一次一樣全力以赴。

“知敵、像敵、學敵、勝敵”,這是旅長滿廣志提出的藍軍建設八字方針。“八個字,要害的是後兩個字——勝敵。這不僅是對藍方,更是對紅方提出的目標。”

9年藍軍生涯,朱日和演訓場上,李盛山看著作為對手的紅方部隊的進步“一步一個臺階”:一路縱隊少了,戰術行軍多了;一線平推少了,縱深突貫多了;一廂情願少了,分析判斷多了。像許多戰友一樣,他以成為紅方部隊的“磨刀石”而自豪。

如今,行走在朱日和,李盛山再不會懷疑“從這裡走向戰場”這句話。他堅信,腳下這片土地,通向的就是未來戰場。

荒涼·精彩只有荒涼的戈壁,沒有荒涼的青春

在朱日和,李盛山即將度過第8個五四青年節。硝煙、炮火、汗水,充斥著他關於這個節日的記憶。

李盛山大學時專業是國際經濟與貿易。如果沒有來到朱日和,他大概會和許多同學一樣,坐在辦公室裡,每天看著以人民幣或美元為單位的大額數字從手底滑過。

李盛山選擇了朱日和,也就選擇了在荒涼戈壁上揮灑汗水的日常。現在,他每天都要處理大量資料,而這些資料的背後,是一場場戰鬥的回放,是一次次戰鬥力的成長。

藍軍旅那本有名的100多萬字反思對抗演習問題的《檢討彙編》裡,有不少他“貢獻的思想”。

起初,李盛山沒有想到,習慣於享受都市生活便利的自己,會心甘情願留在這片荒涼的戈壁上。

朱日和的風,是這支藍軍旅最頻繁的“客人”,冬天裹挾著雪花,春秋夾雜著黃沙,只有夏季會偶爾帶來幾片烏雲。朱日和的雨,沒有北方人的豪邁,淅淅瀝瀝,對於乾渴的大地來說,只是杯水車薪。

當網上流傳“基層部隊天天拔草”的段子時,藍軍旅官兵“都笑了”。營區裡的小草,都是官兵們的寶貝,“愛都愛不及,怎麼捨得拔?”

其實,如果不是有了繁華都市生活的對比,在朱日和待久了,他也不覺得寂寞。

2017年,藍軍旅舉行了一次盛大的集體婚禮。從此,李盛山有了屬於自己的“小家”。

李盛山的小家,安在太原市。每次休假回去,享受了幾天都市生活後,他的夢境就已提前踏上了“返程”——

躺在家裡軟硬適宜的大床上,他的夢裡是狂風,是黃沙,是濃煙滾滾,是炮聲隆隆。

只有荒涼的戈壁,沒有荒涼的青春。李盛山說,“大漠孤煙直的壯闊,是生活在都市水泥叢林中的人們難以體會到的浪漫。”

2012年,李盛山和他的弟弟同時入伍。兩年過去了,弟弟向他“誇口”自己實彈射擊成績時,李盛山已經可以玩轉多個型號的武器了,他取得的射擊成績更是令弟弟豔羨。

藍軍旅很多年輕官兵不屑於玩“吃雞”這樣的手機遊戲。他們打出的戰鬥之精彩、消滅對手方式之巧妙,遠遠超乎那些供人娛樂的虛擬設定。

這片荒涼無比的戈壁,如今成為新一代年輕官兵施展才華、實現自己軍旅夢想的舞臺。

2015年從軍校學成歸來,李盛山重回“戰場”。第一場紅藍較量,他以步槍手的身份,一連“射殺”多名“敵人”,高居此次對抗戰鬥射手積分榜榜首。

在朱日和,有一座沒有住戶的“城”,商場、電影院、學校、醫院……應有盡有。這裡,是城市攻防戰的演練場。立交橋附近,李盛山所在的藍方分隊與紅方展開了一場殊死較量。

這是李盛山第一次與紅方如此近距離膠著戰鬥,甚至連對手扣扳機聲都聽得清清楚楚。

打到最後,紅方的重火器全部打光,雙方戰損嚴重。藍方分隊開始從立交橋上撤離,李盛山主動提出“負責斷後”。不料,紅方支援力量從立交橋後繞過來,將他團團包圍……

雖然李盛山在斷後戰鬥中“陣亡”,藍方分隊還是以相對優勢獲勝。

每個階段、每個目標在戰場上的“權重”都不盡相同,如何在時、空兩個維度上最佳化分配火力?這是李盛山全程思考的問題。演習覆盤時,他把心得體會一一道出。一位領導讚許地拍了拍他的肩膀:“你已經學會了‘用腦子打仗’。”

那一刻,李盛山突然意識到,自己已經不再是昨天那個只知“一味猛衝猛打”的新兵了。

從士兵,到排長,再到連長,李盛山拔節成長著。他在沙場上的腳印從模糊、稚嫩,逐漸變得清晰、堅定。

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在荒涼的戈壁上,一場場精彩的演習正在上演。演習的主角,有李盛山,還有更多的風華正茂的青年官兵。他們既是對手,也是隊友;他們不打不相識,越打越相知。

在一次次交鋒中,官兵們的腳印疊印在一起,踩出的,是我軍一條越來越寬、越來越堅實的實戰化之路。

平凡·偉大

我熱愛我的連隊,熱愛我們連計程車兵

2018年年初,李盛山接到了裝步七連代理連長的任命。冥冥之中,他又回到了當兵時所居住的那棟紅磚樓,回到了那個夢想開始的地方。

如今,昔日那座嶄新的小樓已經被朱日和的風沙摧殘得“傷痕累累”;記憶中那個溫暖的連隊,綜合建設排名也在旅隊處於“墊底”位置。

剛擔任代理連長不到一個月,李盛山就因一項“敗績”在營裡軍人大會上做了檢查。李盛山心裡滿是愧疚,“七連是我軍旅生涯開始的地方,看著連隊走下坡路,我覺得我的確應該做這次檢討。”

這次檢討後,李盛山下定決心,一定要把連隊帶好,帶出個“樣兒”來!

考察一個連隊最“硬”的標準,就是看官兵的軍事訓練成績。連隊軍事訓練成績如何提高?李盛山認為要從培養尖子、骨幹入手,“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看到別人的進步,自己也會有前進的動力。”

“贏我才能過關,勝我才能打仗”——李盛山最敬佩的人,是旅長滿廣志。滿廣志在演習間隙還不忘讀書學習、研究戰例,演習任務最多時仍堅持旅隊各項考核與集訓。這種研究打仗“幾近痴迷”、對待訓練“幾近苛刻”的態度,給他帶來深深震動。

一個平凡的人,如何才能超越庸常、走向成功?“最重要的是專注。”李盛山說,“當一個人在一件事上做到極致,他便有了成功的可能性。”

仰望旅長滿廣志,李盛山有了自己前進的目標。所以,他也希望為連隊的戰友們尋找一個目標,而這個目標,最好就是他們當中的一員。

2020年年初,旅裡組織創破紀錄活動。連隊上等兵王澤銘打破了雙槓一練習和雙槓二練習的紀錄。

李盛山還記得,第一天,王澤銘做完430個雙槓一練習後,已經僵在雙槓上動不了了,是戰友們一起把他抬下來。

第二天,王澤銘仍舊掙扎下了床,再一次出現在訓練場上,“為了連隊的榮譽,拼了。”這天訓練結束,王澤銘又是被戰友們抬回了宿舍。

“為了連隊的榮譽,拼了”——這次活動後,王澤銘的這句話成了訓練場上的口號。連隊官兵訓練熱情持續高漲,訓練成績“一天一個樣”,沒過幾個月就在旅裡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

“你能發揮多大作用,不在於隊伍大小、職位高低,而在於你對團隊、職責的態度。”李盛山一直堅信這個道理。

一次前沿防禦演習戰鬥,李盛山指揮迎戰一支實力數倍於己的“敵人”。

這是一次艱難的戰鬥,也是一次讓李盛山“倍感欣慰”的戰鬥。

迂迴包圍、穿插分割、圍點打援……全連官兵配合默契,不僅擊斃數名“敵人”,而且有效引導炮兵、空中火力展開反擊,硬生生守住了陣地。

勝利的背後,是連隊官兵一次又一次艱苦的訓練、演練,也是連長李盛山戰場指揮能力提升的最好印證。

《最寒冷的冬天》書中有這樣一句話:“在一定程度上,一個連隊就是連長的性格寫照。”如今,堅持、拼搏、永不放棄,似乎成了七連官兵的共同“性格”。在朱日和這片荒涼的“熱土”上,七連在連長李盛山的帶領下,一天天變得更加堅韌而鋒利。

“我們都是平凡的官兵。但是,在這個偉大的時代,建設世界一流軍隊需要我們這些平凡的官兵。”一次演習後,滿廣志對著官兵們這樣說。

2021年1月,全旅召開軍人大會,宣讀表彰通報。裝步七連獲得了“四鐵先進單位”等多個榮譽。這是李盛山最快樂的時刻。

短短3年,從“墊底”變“先鋒”。捧著“四鐵先進單位”的獎牌回到連隊,李盛山問大家,還記不記得2018年那次檢討?所有人都笑了。

以前,李盛山看報紙的時候,經常會羨慕那些有著光榮歷史的英雄連隊。而裝步七連只是一個新崛起的連隊,沒有那麼多連史可以書寫。

“我的連隊正在創造新的連史。”李盛山說,“我熱愛我的連隊,熱愛我們連計程車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