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夫妻倆最好把賺來的錢,放在一起花,你是怎麼理解的?

由 士振文 釋出於 綜合

文/康衛軍

幾天前偶遇老友,見他悶悶不樂、眉頭緊鎖,神情恍惚,似乎有很重的心事,問他怎麼回事。他說:“也沒什麼,最近被一些瑣事困擾,誰的生活還沒幾件破事?咱們聊點別的吧!”他似乎自我安慰,又似乎自我開脫。

我們算是故交,無話不談,這次和他聊天,他若有所思,好幾次陷入自己的思緒裡,一副失魂落魄的樣子。我說:“看你魂不守舍的樣子,還是聊聊吧!又不是外人,聊聊會好點。”見我這樣說,他終於開啟話匣,把心中的煩惱一股腦傾瀉出來。

“現在好多了,謝謝你聽我這些亂七八糟的事情。”說完,他如釋重負。

老友和妻子都是工薪階層,在別人眼中,夫妻恩愛、兒子懂事,家裡有房有車,在幾個朋友中間,算他日子過得舒心。所以,認識的朋友都用他做標尺,每回聊天,都會提到他。正如作家托爾斯泰說過:”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有各自的不幸。”家家都有一本難唸的經,不足為外人道罷了。

老友性格比較內向,喜歡獨處、看書、投資,除了上班,他把大部分時間用在學習上。當然,在家裡他還是極力做個好丈夫,想盡一切辦法提高家庭收入。在兒子還上高中時,他已攢夠兒子出國留學的費用。是一個有擔當、有遠見、肯吃苦、生活簡樸的人。

按理說這麼好的家庭,幸福指數一定很高,其實不然。朋友的苦惱來自妻子,雖然妻子也是工薪階層,但花錢如流水,買衣服、美容樣樣都不差,最讓他忍受不了的是妻子的交際。除了上班,她把所有的時間用在聚會和應酬上。

朋友無奈地說:“她就是一個事業單位的普通員工,朝九晚五,不該有這麼多應酬。而她似乎總是很忙,朋友一個電話,她會放下手中的事情,不顧一切衝出去。樂此不疲,有一種娛樂至死的迫切。好像成心要和什麼人較勁、生怕自己錯過什麼,和我的價值觀格格不入。”

“我覺得吧,人上了四十歲,就應該拋開那些虛頭巴腦的東西,要顧家戀家,學會自我審視。如果還有愛好和事業,就應該去發展;如果沒有,就應該把更多精力用在經營自己的家庭上。而不是放任自流、得過且過,把時間用在那些無效的社交上。”

“家庭,就像一個蓄水池,是夫妻兩個人共同經營的結果。如果一個人竭盡所能,加寬這個蓄水池,加固這個蓄水池,讓它蓄更多的水。而另一個人自私自利,只考慮個人感受,圖一時之快,把時間和精力都用在打扮、購物和社交上,而不肯維護這個蓄水池,總有一天這個蓄水池會垮塌。”

周國平曾經說過:“在兩性關係中,婚姻的質量,取決於付出最少的一方。”畢竟,要維護一個家庭,或者說一個和諧的婚姻,是兩個人的事情。一方全力以赴,傾情投入,為家庭想法設法;而另一方,因為觀念上的差異,愛慕虛榮、把時間都花在攀比、消費和社交上。付出最多的那個人,一定會心生怨恨,中途退出牌桌。

老友疑惑地問我:“你是個局外人,你判斷一下,是不是我心裡有什麼問題?還是我更年期到了,多疑、焦慮、嫉妒、埋怨這些東西已經侵入我的思想?”我說:“你瞎想什麼,沒有的事,你就是太追求完美、太在乎家庭和妻子,才會變得杯弓蛇影。”

羅胖在邏輯思維中提到這樣一個觀點:夫妻倆最好把賺來的錢,放在一起花。當時我不是很懂,現在才明白,他是想培養夫妻患難與共、共同抵禦外界風險的能力。把錢放在一起,你會在亂花錢時考慮對方的感受,考慮家庭的承受能力,考慮哪些重要的剛需。這樣經年累月,會培養一個人的責任感和顧全大局的能力。

很多夫妻結婚以後,為了個人自由,不管不顧。他或者她不希望被束縛,既不想承擔相應的責任,也不想承擔應有的義務,始終把自己的權益放在第一位。工資怎麼花,自己說了算。自己怎麼玩,交什麼樣的朋友,不想有人管。

我一直覺得,人應該有自己的自由意志和獨立精神,但這些都是建立在家庭和諧,婚姻幸福的基礎上。如果一個婚姻,僅僅為了自由、個人獨立,而不考慮對方或者家庭的長久安定,這樣的婚姻,邏輯上就是一種形式主義;這樣的夫妻,一定有一方,把婚姻當成暫時的避風港,等風平浪靜,條件成熟,他或者她會像小鳥一樣飛走;這樣的愛情,也一定是可悲可恥的。

任何美好的愛情,最終都要回到現實;任何美好的婚姻,都離不開柴米油鹽醬醋茶的世俗。大俗才能大雅,如果一味追求浪漫的生活、附庸風雅、愛慕虛榮、貪圖享樂、而不做長遠打算,這樣的婚姻很難維繫。

很多夫妻最終勞燕分飛,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因為價值觀的不同。一方愛學習,願意接受新事物,不斷提高自己的認知,升級自己的作業系統;一方恰恰相反,貪圖物質享受,不思進取,把大量時間用在無效的社交上。最終,因為觀點、處事方式的不同,不得不說分手。

好的家庭、或者幸福的婚姻,不僅是一種容忍、一種理解、一種遷就、一種包容,更是一種承擔、一種責任、一種共同維護。婚姻就像一個空杯,你只有不斷往裡放東西,才會豐富、才會快樂、才會幸福滿滿。如果一味汲取,不願付出,這樣的婚姻就已沒有存在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