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期《種子推廣者:不懂技術,自食苦果》。
請注意,種業公司在大多數情況下是“無責任的”。
因為,只要品種的“審定區域合法”和種子“純度等質量四項指標合格”,如果在種植方面的失誤和推廣方面的失誤,以及天氣原因造成的減產損失,種業公司不承擔責任(一般以審定公告的“栽培技術要點”等權威內容為準)。也就是說,只要品種的真實性和審定的區域沒有問題,種業公司是無責任的。
但是,沒有十全十美的品種,任何一個玉米品種都有缺點,都有減產風險。
而且,玉米種子本身是一種生物,是可以根據外部環境不同而表現出“千變萬化”各不相同的差異來。
再者,品種對產量的貢獻大概在1/5~1/3之間。也就是說,70%~80%的產量不是品種所決定的。
由此可見,種植戶的科技素質高低和玉米產量成正比。
你迷信某個品種,你“愚忠”某公司或某專家,只能說明你“很傻很天真”而已。
所有的品種審定公告中,在【抗病鑑定】中的“高感某病害”或“感某病害”都已經明確指出了,你不重視不慎重,那就是是你的問題了。同時,在每一個品種的【栽培技術要點】或【風險提示】中,都確定了適宜的密度,施肥,注意預防什麼病害或者預防倒伏或莖折等,這就是告訴種子經銷商和種植戶,必須有針對性地“揚長避短,良種良法配套”而科學種植管理。
可是,現實中,種子代理商和零售商,真正“懂技術”且“讓種植戶用上配套技術”的,卻少之又少。
由此,也就不難理解:“賣種子的”發大財的,只是一少部分“重視技術”的精英人士,絕大部分“賣種子”越幹越難幹,越幹越不行,或慘淡經營或者關門轉行。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種植戶可以讓你發大財,種植戶也可以讓你苟延殘喘。
因偽劣化肥造成的玉米品種表現不佳,因為種植密度過大造成的空稈,倒伏,禿尖,缺粒等不良表現,只有種子推廣者自己“吞下惡果”。
也就是說,種植推廣者要比種業公司更加重視技術。因為,所有種業公司都是追求的是“大機率成功”,在幾百個縣市的推廣區域,是不在乎(也不必在乎)你這一個縣市的“得與失”;可是,你自己因為不懂技術或者不重視技術而“搞砸了”,你只會“害了你自己,利於你的競爭對手”,你在當地名譽掃地,繼而慘淡經營或關門改行。
玉米真技術,其實很簡單,可笑有人“看不穿”
真正的科學技術其實很簡單,只要你想學,隨時都可以觸手可及。
可是,為啥有太多的品種推廣者做不到呢?——其實,更多的是人性的弱點所致:“看不穿”(缺乏長久發財的遠見),“放不下”(放不下一些“快速到手的小錢”),“捨不得”(對一些不利於長遠發展的“蠅頭小利”不願意捨棄)。都是急功近利害的。
試想,你代理兩三個玉米品種,在全縣培養100位村級推廣員,你幫助他們一年收入幾萬或者十幾萬,他們平均給你貢獻0.5萬的利潤,這應該是最低的限度了吧?就這樣,你一年的純利潤就是50萬元啊。
如此“皆大歡喜”的事情,為啥只有一少部分人做到了呢?
無非就是你多跑一些村子,多找到一些“素質高,人品好,能力強”而且“認可你,和你志同道合”農村精英而已。也無非就是你多學習幾分鐘的技術,多思考幾分鐘,然後你再給人多說幾分鐘的技術,這很難嗎?
真的不是太難。只是更多的人“懶”又貪圖急功近利的“快錢”而已。
更多的時候,急功近利=蠅頭小利。正如《今日頭條》和“抖音”的創始人張一鳴先生所言:“大多數人的痛苦,都是太急於得到蠅頭小利。”
做人做事,都會同時面對“難”和“容易”,如果你選擇了“先難後易”,你就會越來越容易,越來發展越好;如果你選擇了“先易後難”,你只會越來越難。
更多的縣級代理商還停留在“自己零售多賺一些”或者依然是陳舊模式的“直接放貨給鄉鎮賣農資的”(雖然不費心也不費勁,但隨時都會被拋棄)。可是,他們中幾個人的真懂玉米技術?幾個人真心把種植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幫助農民“省錢又高效”的呢?
於是,種子縣級代理商被架空了。陷入了惡性迴圈的怪圈裡。
很多“賣種子的”越來越不好乾,大多數是因為“沒有好好幹”。
種子推廣者,如果不能重視技術,貪圖“快錢”而胡亂推廣,只會“自己搬石頭砸自己的腳”——因為,如果你不是按照“良種良法配套”去推廣,一是你沒有很高的收入,二是因為種植失誤(過密,施肥偽劣,不打控旺劑,防治病蟲害不及時等等),種植戶會找你的麻煩,影響你的市場擴大。而且你也不要指望任何種業公司為你的愚蠢買單,因為只要“種子不假”和“審定區域合法”,除此之外的其它因素造成的問題,種業公司是不負責的。
所以說,如果你代理著某一個玉米品種,或者你推廣某一個玉米品種,你應該重視技術傳授,不僅僅是為種植戶負責,更是為你自己負責。
請記住,任何一個品種,離開了配套的技術都是“紙老虎”!
下面,僅僅以黃淮海區域8個省的夏玉米“低成本高效益”種植技術,簡介如下:(提前宣告,這些技術適用於大多數品種和大多數人,但是不適合特殊品種和科技素質偏低的人)。
1 選擇“三抗四耐”綜合抗逆能力強的品種2個,進行“白加紅”或“紅加粉”種植。首先選擇抗旱,抗病,抗倒,耐澇,耐瘠薄,耐鹽鹼,耐高溫熱害方面優勢凸出的品種,才是種植風險相對較低的品種。如此2個品種(不屬於同一個公司的為好),進行“白加紅”或者“紅加粉”混播,讓種植安全性進一步提升。見附圖山東農業大學任寒研究員和董樹亭教授的科研結果,和河南農業大學的科技培訓課件截圖,另附李少昆博士的科技講座錄音。
提醒:要根據品種的株高不同,抗性不同以及葉片形態和根系狀態的不同,一定要確定“互補的優勢是什麼”和“搭配的比例是什麼”。具體搭配的原則,可詳見《重要提醒!熟記一句話,提高玉米品種推廣和種植安全》一文。
2 適當稀植。絕大部分夏玉米品種,畝密度在3500株到4000株之間為適宜。這方面,最新的科研結果是中國農科院馬興林博士,青島農業大學許瑩瑩碩士是為佐證。
中國農科院作物所和遼寧丹東農科院的共同研究證明,隨著種植密度的提高,玉米植株出現了“兩高一低”:株高升高、穗位升高,莖粗降低了。抗倒能力變弱。
大家想一想:同樣一個品種(葉片數量相同),不同的種植密度,高密度種植的株高會導致株高3米,中低密度或者“二控八防”措施下控制株高在2.6米。憑空多出來的40釐米株高,是不是要平均到每個莖節上?由此“導致節間偏長,莖節的充實度和硬度不夠”,容易發生倒伏或莖稈折斷。
河南省農科院郭書磊博士研究結果,玉米高密度種植,倒伏率增加88.51%且減產。
另據尚虎山助理研究員科研結果,乾旱地區玉米密度增加,增產不明顯,但莖稈偏細,抗倒性降低,穩產性減弱。
那麼,稀植有什麼好處呢?
例如:河北衡水和滄州,種植戶習慣在田間直接賣果穗,畝收入1150元~1300元左右。他們一般選用18~28排籽粒的玉米品種,抗旱又抗倒,而且耐瘠薄耐鹽鹼,一般種植密度3500~3700株,玉米溼穗大的在1斤以上,平均400克~450克一個。
這樣更符合種植戶的利益,也更加符合種子推廣者的利益。
3 前茬小麥施足肥,可以“一肥兩用”。小麥底肥施足二銨氯化鉀和尿素,不但小麥增產顯著,而且可以“一肥兩用”,夏玉米僅僅用尿素幾十斤或者“夏播不用肥”(根系發達,活稈成熟的品種,在肥地也可以不用施肥)。千萬不要在播種時“大量的一次施肥”,因為這樣施肥的弊端是:高溫乾旱下容易“燒苗”,而且容易造成紮根淺和後期脫肥,“棒子小”或“禿尖”以及“缺粒”。特別是“含有大量氯化銨”的偽劣複合肥,直接造成幼苗徒長,莖稈細弱,誘發倒伏或莖稈折斷。
提醒:玉米上用的複合肥是當前問題最嚴重的一個問題。主要原因是:賣肥料的門檻低,競爭激烈;都知道前茬作物有大量的養分留存可以“一肥兩用”,導致很多複合肥“偷含量”;最重要的一點,只要地力肥沃且玉米品種“根系發達,活稈成熟”,就是不用肥也長勢很好。
夏玉米如果用肥,只有一種最好:尿素。因為夏玉米“中期需氮肥佔70%以上”(喇叭口期到授粉期僅僅20多天的時間,這段時間如同婦女分娩之前),最好追氮肥,純旱地追肥不方便的可播種時使用“樹脂包膜尿素”,或者前茬作物大量施肥,夏播玉米不用肥。
4 進行“二控八防”。為了預防“讓人提心吊膽80天的倒伏風險”,絕大部分品種,應該在7~11葉期間,進行“二次控旺”,第一次只用1袋控旺劑加1兩尿素或加幾分錢的“胺鮮酯”,第二次用控旺劑1袋或1袋半再加多元微肥和幾種殺蟲劑以及幾種殺菌劑等(因為品種不同,使用時期和使用量也不相同),如此,比只噴施一次控旺劑可提高5倍抗倒能力,同時預防褐斑病,瘤黑粉病,頂腐病和減輕莖腐病,控制草地貪夜蛾,玉米螟,甜菜夜蛾,紅蜘蛛,蚜蟲,薊馬等多種害蟲的危害,實現“一噴多效,二控八防”,促進增產。
提醒:據中國農業大學汪黎明研究員的科研結果,玉米上儘量不要噴施“蕓薹素”或“赤黴素”類產品,以免刺激株高而誘發倒伏。
5 抽雄前遇旱,能澆水一定要趁早。因為,玉米遭遇“卡脖旱”,每一天的減產幅度是6%~13%。旱地種玉米,儘量選擇抗旱型品種,適當稀植,多用一些鉀肥,多噴幾次微量元素。
來源丨北方農村網科技顧問團 王智廣 尹洪雨 崔國光
編輯丨農財君
聯絡農財君丨18565265490
水稻產業趨勢知多少?胡培松、馬淑萍、鄧國富、鄧啟雲、尹建華、傅軍如、鄭銀球等7位大咖講了這些觀點
萍水“鄉”逢,緣聚稻間!江西這樣為水稻產業提質增效
野生稻:我不是雜草,我有一對小耳朵
創新農業發展,助力產業未來!2020迪卡嘉年華重磅來襲
直擊現場!玉米制種畝產877.44公斤,如何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