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80年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趁金帳汗國內戰無力西顧的機會,正式宣佈不再向其納貢,至此拉開了“俄羅斯”作為一個獨立大國的序幕。
然而由於有被遊牧的蒙古人統治數百年之久的“黑歷史”,那時的“俄羅斯”在已透過大航海來發家致富的西歐諸國眼中,就是“北方蠻子”,因而幾乎被完全“阻隔”在西歐文化圈之外。
直到1696年“俄羅斯”誕生一位有著卓越遠見的君主彼得大帝,那時的他見西方的火器以及工業的水平都已遠超自己的國家,於是派遣使團積極向西歐諸國學習,且個人還親自喬裝打扮成普通士兵深入歐洲工廠“體驗生活”。
18世紀初,波蘭、丹麥、普魯士等國貴族不滿瑞典王室的波羅的海帝國在歐洲事務中“橫行霸道”,開始秘密結成“反瑞聯盟”,出於讓瑞典腹背受敵的考慮,“反瑞聯盟”決定拉攏俄羅斯入夥。
而此時的彼得大帝正為沒有波羅的海出海口苦惱,想要從瑞典手中搶,於是雙方得以迅速達成夾擊共識,1700年3月戰鬥由丹麥南下進攻荷爾斯坦因-戈託普,打響第一槍。
隨後不久俄羅斯正式跟瑞典交戰,但由於俄羅斯軍隊裝備和戰術落後在芬蘭灣的納爾瓦被瑞典當頭一棒,但好在瑞典南面的波蘭貴族突然發力,迫使瑞典不得不南下波蘭,彼得大帝得以有了喘息之機。
而正因這場失敗,彼得大帝下定決心一定要建立西式部隊,此後數年他大規模引進“西歐教官”訓練士兵,同時修建跟的上時代的兵工廠。當1709年瑞典大軍殺入“俄羅斯”境內時,“俄羅斯新軍”在波爾塔瓦大敗瑞典軍隊。
隨後“俄羅斯”進入戰略反擊階段,不但將瑞典軍隊趕出國土,還佔領了大片波羅的海沿岸土地,並在1721年迫使瑞典簽署《尼斯塔得條約》承認它的佔領合法化。
但俄羅斯“擴張”的野心並未就此停止,“俄羅斯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在上臺的1762年前後,制定出了“在陸地上實行地域性蠶食體制,在水域上奪取出海口”的“擴張計劃”,並在18世紀中後期對其分別進行了不錯的實踐。
1767年6月在葉卡捷琳娜的授意下“俄羅斯”軍隊殺進了波蘭,俗話常說“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作為跟“俄羅斯”在黑海地區拉鋸百年之久的土耳其,出於不想俄羅斯進一步做大的考慮,選擇“無條件”支援波蘭貴族反擊俄羅斯“入侵”。
1768年約20萬人的土耳其大軍在多瑙河方向猛攻“俄羅斯”的軍事重鎮霍京,與此同時土耳其友軍克里木諸軍也直逼烏克蘭,由於遭受腹背受敵之苦,為防止自己全盤崩潰。
俄羅斯向普魯士和奧地利求援,以共同瓜分波蘭為條件,換取對方幫忙牽制土耳其以及儘快壓住波蘭的反抗貴族。普魯士、奧地利見有利可圖紛紛答應,並於1772年8月正式簽署瓜分條約。
1770年在普魯士和奧地利的“默許”下,俄羅斯大軍開始轉入反攻階段,不但陸軍推進到了拉爾加河和卡古爾河,俄羅斯的波羅的海艦隊也殺進了地中海。
此後俄羅斯歷經卡古爾河戰役、切什梅海戰將軍隊開進了克里木,同時俄羅斯大打輿論牌,唆使土耳其下屬的北非、希臘的民眾鬧民族獨立。一時間土耳其陷入“內憂外患”的絕境中。
被迫跟“俄羅斯”在1776年簽署《庫楚克-凱納吉條約》,根據條約“俄羅斯”獲得了亞速海、克里米亞。1785年,土耳其不甘心丟掉克里米亞等地,向“俄羅斯”發起復仇之戰。
但這次復仇很悲壯,土耳其在福克沙尼會戰、雷姆尼克會戰、伊茲梅爾戰役中均慘敗。為了止損土耳其被迫在1792年1月再籤“割土”的《雅西條約》,將黑海北岸完全給予俄羅斯。
與此同時俄羅斯和普魯士以波蘭百姓反俄普為由,再次殺進了波蘭境內,透過這次進攻俄羅斯和普魯士在1793年第二次瓜分波蘭,俄羅斯獲得了今白俄羅斯、第聶伯河西岸大片土地。
但俄羅斯對波蘭土地的蠶食並沒有就此結束,1794年3月24日波蘭貴族爆發大規模起義,反抗俄羅斯、普魯士、奧地利對波蘭的瓜分。然而遺憾的是,這次起義波蘭人並沒有成功。
直接結果是激怒了3個佔領國,它們在1795年10月24日決定把波蘭全部肢解。最終經過前後3次的瓜分,波蘭作為一個獨立國家暫時消失在了地圖中,而瓜分中最受益的是俄羅斯,它先後獲得原波蘭土地46萬多平方公里,佔瓜分前波蘭土地的62%。
配圖來源網路,版權人若覺不妥,聯絡我們!立馬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