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三種育兒行為看似是愛,實則是在限制娃發展,扼殺其未來

由 回秀蘭 釋出於 綜合

文 | 幸孕姐(高階母嬰護理師,原創不易,請勿抄襲)

孩子的成長與家庭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絡,好的家庭教育能夠讓他們獲得更健全的人格發展,反之,則可能會給他們的終生造成不利影響。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眼中的寶貝,疼愛他們無可厚非,但是“為了你好”這種行為卻會悄悄傷害孩子,尤其是如下這幾種行為。

文中配圖均源於網路,圖文均無關

●事無鉅細地包辦

當前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加上經濟條件較好,大家常常會陷入溺愛孩子的漩渦中,從穿衣吃飯到生活出行等方方面面都幫其打理和安排好。

這就會造成一個問題——過度保護。很多家長吃力不討好,費心費力為孩子卻慘遭埋怨,長期如此,孩子不僅不懂得感恩,將一切接受得理所應當,還會因做得太少失去動手和鍛鍊的能力,對其未來發展十分不利。

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不是愛,是溺愛,真正的愛是懂得放手,鼓勵孩子多動手,在實踐的過程中發現問題並逐步改正。

獨立是孩子邁向社會的第一步,如果連自己都照顧不好,又該如何去面對生活中的大風大浪呢?父母總會老去和離開,只有自己具備能力,才能無懼風浪、勇往直前。

●把孩子困在家

在寶寶小的時候,有的家長既怕他們受傷,又怕出門惹事,最好的辦法就是將其禁錮在家,這樣做只會限制他們的思維和眼界,因為長期待在家,認識的東西只有自己方寸之間的事物,無法瞭解外界的新鮮事物,再多的好奇心也會被消磨殆盡。

有些孩子甚至連“春夏秋冬”這種常識性的知識都分不清,這種教育誰能說它不失敗?要知道一個人能走多遠,與眼界和好奇心是分不開的,如果眼界和格局較小,只會導致其發展受限,難以獲取更大的成就。

●毫無原則和底線

被捧在手掌心長大的孩子,普遍有一種唯我獨尊的心理,比如不達到目的誓不罷休。父母總以“孩子還小”為由無底線地縱容和遷就,長此以往,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只會變本加厲,父母再想要管教難上加難、效果甚微。

如今,多數父母開始重視家庭教育,但是其教育方式仍然存在誤區,並且缺乏有效的手段,其實,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入手——

① 培養孩子獨立

獨立對孩子的成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和作用,等到了一定的年齡段,他們必須要獨立面對各種問題,任何人都不是可以永遠依靠的物件,父母也不可能養一輩子。

因此,家長務必要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從學會自己收拾房間、獨立思考問題等方式進行培養。

② 保持與孩子溝通

溝通是保持良好親子關係的潤滑劑,多數孩子進入青春期後,開始有自己的思想和秘密,變得十分敏感,如果親子關係較為緊張的話,到了這一階段基本上很難再保持聯絡,即使出了問題,家長也無從查知,只能任由事態惡化。

為了防患於未然,父母要時常和孩子保持聯絡和溝通,獲取他們的信任,這既是親子關係的橋樑,也是家長正確引導的最佳方式,能夠讓其潛移默化地受益。

③ 給孩子樹立規則

無論是社會還是家庭想要有序地發展,必須遵守規則。我們身邊常常發生因破壞規則而遭受懲罰的案例,作為父母,務必要給孩子灌輸則意識,並且遵守規則能讓他們在各個方面都得到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