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下旬以來,我國南方地區高溫日數異常偏多,長江流域氣象乾旱持續發展,給農業生產、電力供應等方面造成明顯影響。長江流域為何“汛期反枯”?何時迎來天氣轉折?
“汛期反枯”,長江發生了什麼?
新京報動新聞出品
汛期反枯,長江流域發生了什麼?
據水利部訊息,7月以來,長江流域降雨量較常年同期偏少4.5成;當前,長江干流及洞庭湖、鄱陽湖水位較常年同期偏低4.85~6.13米,創有實測記錄以來同期最低水位。長江進入主汛期後水位持續退落,出現了“汛期反枯”的罕見現象。目前,川渝等6省份耕地受旱面積超千萬畝,83萬人因旱供水受到影響。
持續乾旱下,我國最大淡水湖鄱陽湖面積快速縮減。
圖片來自IC photo
8月17日拍攝的重慶嘉陵江千廝門大橋一帶景象(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王全超 攝
正值汛期,長江流域為何會發生乾旱?
中國天氣網氣象分析師王偉躍介紹,這和今年7至8月這一帶高溫少雨模式“超長待機”有關。今年副熱帶高壓強度偏強,使長江全流域持續高溫少雨,流域內主要河湖來水明顯偏少,水位顯著偏低,從而出現明顯乾旱的情況。
【少雨】
據中國天氣網訊息,今年7至8月,長江流域降雨明顯偏少,其中7月平均降水量達141.2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少48.2%,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少。8月以來,江南、江漢、西南地區東部累計降水量不足10毫米。
圖片來自中央氣象臺
中央氣象臺監測資料顯示,今年7月1日至8月15日,長江流域的主要城市累計降水量較常年同期至少偏少50%以上,其中南昌、涪陵、武隆等地偏少超80%,常年同期雨量普遍在200毫米以上,但今年僅有30至40毫米。
【高溫】
此外,異常持久的高強度高溫也使得氣象乾旱迅速發展。根據國家氣候中心近日監測評估,今夏我國高溫熱浪事件自6月13日開始,截至8月15日已持續64天,綜合強度已達到1961年有完整氣象觀測記錄以來最強。
中央氣象臺監測資料顯示,夏季以來(6月1日至8月15日),全國平均高溫日數12.0天,較常年同期偏多5.1天,為1961年有完整氣象觀測記錄以來歷史同期最多。華北南部、華東大部、華中、華南東部、西南地區東北部及新疆大部、內蒙古西部等地高溫日數普遍在20天以上,新疆中東部、內蒙古西北部、河南南部、湖北大部、安徽、江蘇南部、浙江、福建中北部、江西大部、湖南大部、四川東部、重慶等地超過30天。
8月18日18時,中央氣象臺釋出今年首個氣象乾旱預警。據悉,上一次釋出乾旱預警是2013年,距今已有9年。8月20日18時,中央氣象臺釋出氣象乾旱橙色預警。據監測,江蘇南部、安徽南部、河南西南部、湖北西部、浙江大部、江西、湖南、貴州大部、重慶、四川大部、甘肅東南部和西藏中東部等地存在中度及以上氣象乾旱,多省(區、市)重度及以上氣象乾旱範圍明顯加大。預計,未來3天,上述旱區大部仍維持高溫少雨天氣,氣象乾旱將持續發展。
圖片來自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
當前高溫乾旱對農業影響多大?
江河水位走低,湖泊面積縮小,甚至提前進入枯水期,多地耕地受旱,供水供電緊張……高溫乾旱給當地人們生產生活帶來了明顯影響。據水利部訊息,長江流域旱情發展迅速,四川、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6省(市)耕地受旱面積1232萬畝,83萬人、16萬頭大牲畜因旱供水受到影響。
據應急管理部防汛抗旱司訊息,截至8月16日15時,四川、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長江流域六省市已有78.3萬人次因旱災需要生活救助,農作物受災面積1764萬畝。
8月15日,長江江水陡降,湖北武漢天興洲島現大面積沙灘。
圖片來自IC photo
長江流域這六省市,絕大多數也是我國秋糧主產區。據各省市農業農村廳及公開資料顯示,主產區中,位於長江流域中點的湖北,受災情況相對較為嚴重,截至8月16日,農作物已因旱受災面積635.8萬畝、成災263.3萬畝、絕收35.4萬畝。
在全年糧食種植面積排在全國第四位的安徽省,持續高溫已造成安徽全省大部分地區土壤墒情不足。截至8月14日,沿淮及淮河以南在地秋糧受災373.01萬畝,成災132.79萬畝、絕收15.79萬畝。
在魚米之鄉湖南,湘中湘南的春玉米已經收穫,但當下正值夏秋玉米、夏大豆、油葵、芝麻等旱糧作物關鍵生長時期,隨著乾旱進一步發展,全省已有80%以上面積出現輕度以上水文乾旱。
更多閱讀《農作物受災超1764萬畝,長江流域的農戶和莊稼盼雨來》
旱情未來趨勢如何?
8月19日,據水利部預測,未來一週,我國面臨汛情、旱情疊加的嚴峻形勢。
從旱情看,長江中下游和洞庭湖、鄱陽湖地區旱情仍將持續發展。從汛情看,松花江及第二松花江,海河流域部分水系,黃河上中游地區特別是內蒙古河段和北幹流上段、渭河,海南及西江流域沿海諸河等將有較強降雨過程,發生洪水的可能性較大。
更多閱讀《水利部:未來一週汛情、旱情疊加形勢嚴峻》
中央氣象臺預計,8月21日至8月23日,我國仍是北雨南旱的天氣格局。未來三天,北方地區還將有一輪降雨過程,西北地區雨勢不小,要注意防範次生地質災害,在降雨的影響下,大部地區的氣溫也將有所降低,秋意漸顯。26日前,南方大部地區仍被副熱帶高壓牢牢把控,江浙滬一帶的高溫也將比前兩日有所加強,局地氣溫可超過40℃,公眾需注意防暑降溫。
此外,未來兩週,江淮、江漢、江南、四川盆地及陝西南部等地高溫天氣還將持續,最高氣溫可達35℃至38℃,局地超過40℃。河南、山東南部、蘇皖北部等地也有間歇性高溫天氣,最高氣溫可達35℃至38℃,局地超過39℃。
下週,高溫乾旱將迎來一個短暫的緩和期。8月24日至27日,江淮大部、江南大部、四川地區會出現降水過程,累計雨量10毫米至50毫米。
然而,短暫的降雨並不足以徹底緩解高溫情況。降雨過後,江漢、江南北部、西南地區東南部高溫熱害仍將持續,並繼續影響一季稻、玉米產量形成,經濟林果等生長。
9月,南方大部氣溫仍將處在“高位執行”,且與往年同期相比,長江中下游降水偏少二成至五成,乾旱持續的風險較大。
高溫乾旱持續,秋收如何保證?
眼下正值秋糧作物生產關鍵期。面對高溫乾旱挑戰,應如何應對?
水利部
8月11日,水利部發布旱情通報稱,長江流域旱情快速發展,水利部針對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慶、四川6省市啟動乾旱防禦Ⅳ級應急響應。
旱情通報稱,水利部密切關注長江流域雨情、水情、旱情,及時釋出乾旱預警資訊;向相關省市水利部門發出通知,要求提早採取抗旱措施,減輕乾旱影響和損失。同時,組織編制長江流域應急水量排程方案,針對重點旱區逐流域提出排程措施,並提前謀劃三峽、丹江口等51座主要水庫排程,為抗旱儲備水源。受旱省市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全力做好抗旱保飲水保灌溉工作。
為遏制長江中下游幹流水位的下降趨勢,確保沿線灌區和城鎮取水,水利部決定自8月16日12時起,排程以三峽水庫為核心的長江上游梯級水庫群、洞庭湖水系水庫群、鄱陽湖水系水庫群,加大出庫流量為下游補水,計劃補水14.8億立方米。
農業農村部
據農業農村部網站8月14日訊息,7月以來,南方大部地區持續高溫、降水偏少,導致部分灌區末端、丘陵崗地和“望天田”出現旱情。據中國氣象局預計,未來兩週南方高溫天氣仍將持續,給秋糧生產帶來嚴峻挑戰。農業農村部高度重視,派出10個專家組赴重點省份開展巡迴指導,8月13日又緊急下發通知,進一步部署防範高溫乾旱保秋糧豐收工作。同時,派出25個包省包片聯絡工作組和12個科技小分隊赴秋糧重點省份和受高溫乾旱影響重點地區,指導推進抗災保豐收關鍵措施落實,努力減輕災害損失,全力以赴奪取秋糧豐收。
氣象部門
近日,中國氣象局接連發出通知、作出部署,把做好秋糧作物高溫乾旱氣象服務作為當前農業氣象服務的重要任務。中央氣象臺於8月17日舉行南方高溫農業影響會商,與國家氣候中心及南方六省共商農業氣象服務舉措與高溫乾旱應對措施。
下一步,氣象部門將加強監測預警服務,密切關注秋糧作物生長髮育程序、高溫天氣和土壤墒情變化。繼續開展直通式氣象服務,加強與農業農村部門溝通會商,組織專家深入田間地頭調研,利用多媒體渠道釋出預警資訊。組織開展人工影響天氣作業,適時排程國家高效能增雨飛機跨區開展聯合增雨作業。做好防治病蟲害氣象服務,密切關注病蟲害發生發展,及時釋出相關預警資訊。
人工降雨
據央視新聞訊息,為緩解乾旱,在重慶、湖北等多地還透過開展人工增雨來緩解旱情。其中,湖北在十堰、襄陽、恩施等地區,共開展地面人工增雨作業159次,作業影響面積約2.58萬平方公里。在天氣系統和人工增雨作業共同影響下,8月15日8時至16日20時,湖北共872站出現降雨,其中有50站降雨量達到50毫米以上。
資料來源 中央氣象臺、水利部、新京報、央視新聞等
編輯 馬浩歌 校對 吳興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