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防疫定力,應對奧密克戎 | 新京報社論
身穿防護服的醫務人員為居民接種加強針。新京報記者 王嘉寧 攝
嚴防新冠病毒變異毒株奧密克戎擴散,成為全球防疫新目標。
11月26日至27日兩天內,已有不少國家針對最早報告新毒株的南非及其周邊數國實施跨國航班和旅行禁令,希望將這一可能比德爾塔更危險的新毒株隔絕於國門之外。
但據報道,英國已報告首批奧密克戎毒株確診病例,德國、捷克、荷蘭等歐洲國家也相繼發現相關疑似病例。
變異毒株再現,又一次讓全球防疫神經緊繃。奧密克戎到底會給全球既有防疫體系帶來怎樣的影響,下一步防疫到底該如何做,成為全球關注焦點。
與此同時,國內多位專家也都陸續予以回應。
如鍾南山院士指出,目前對該變種病毒還沒有太多瞭解,但這種病毒攜帶大量突變,對防疫工作提出了更多挑戰;
中疾控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表示,南非變異毒株奧密克戎能否發展成為主導毒株,需要進一步密切觀察,但不管怎麼變異,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等公共衛生防護措施對所有變異毒株都是有效的;
張文宏醫生則強調,新的變異毒株對中國目前還不會產生大的影響,中國的快速響應與動態清零策略是可以應對各種型別的新冠變種的。
綜合各方專家意見來看,奧密克戎病毒“毒性大”“傳染性強”的特性已基本確定,但到底會在多大範圍蔓延,又將如何影響現有的疫苗效果,目前判斷為時尚早。
在此背景下,我們完全不必談奧密克戎“色變”,穩紮穩打繼續做好目前的常態化防疫、持續推進新冠疫苗接種工作,仍是重中之重。
事實上,新冠疫情暴發近兩年來,病毒的變異一直在進行,奧密克戎不過是最新一種。而且,並非每一種變異病毒都能夠出現“大流行”。
因此,如專家們所指出的,目前沒必要對於這次的“新敵人”過於緊張。尤其是對普通人而言,在科學做好日常性防疫保護措施的前提下,完全可以照常生活。
當然,考慮到奧密克戎的新特點,我們的防疫應對系統的確需要有未雨綢繆的意識和行動,及時、科學地織密每一道防線,避免出現“最壞的情況”。如在多國已經出現該類病例的情況下,進一步扎牢“外防輸入”的鏈條就顯得尤其重要。
此外,目前有關奧密克戎病毒的研究以及其在全球的蔓延形勢,仍處於過程之中,我們有必要做好相應的預案,以隨時科學應對可能帶來的不確定性與新挑戰。
還需注意的是,目前北半球處於冬天,加之我們即將迎來新年和春節假期這樣的人口流動高峰,這些都在客觀上加劇了防疫難度和複雜性。
當此之時,面對奧密克戎這樣的“強敵”,務必更加要求我們的防疫系統要遵循科學、有效原則,對困難和挑戰有充分預估,做好“打硬仗”準備。
日前,內蒙古滿洲里最新報告新增確診病例17例,這又一次提醒我們,對於邊境口岸地區的防疫絲毫不容放鬆。
但挑戰是客觀的,信心也是必須的。疫情發展至今,中國經歷了多輪國內散發疫情以及全球性蔓延疫情的挑戰。在“內防反彈,外防輸入”原則的指導下,我們依然維持了防疫基本面的穩定。
在此過程中,我們業已形成了一套被證明為行之有效的常態化防疫機制,並積累了可貴的經驗,無疑為後續有效應對防疫新挑戰奠定了基礎和信心。像精準防疫、快速響應的能力,無論如何都不過時。
德爾塔未走,奧密克戎又至。新冠病毒變異洶洶,再次證明防疫是一場持久戰,也再一次警示我們必須對防疫的艱難性、反覆性和長期性有更深刻的體認。
“挺住,就意味著一切”,相信只要我們有足夠的定力,不僥倖、不懈怠、持之以恆,時刻保有科學防疫精神、高效響應能力,勝利就一定屬於人類,屬於我們。
編輯 | 馬小龍
校對 | 張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