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一流”建設並非劃分三六九等

  □ 本報記者 趙晨熙

  近日,經國務院同意,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以下簡稱三部委)印發《關於深入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若干意見》)並公佈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

  2月14日,教育部舉行新聞通氣會,介紹第二輪“雙一流”建設有關情況。

  明確新方位新使命新要求

  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新時代高等教育強國建設的引領性和標誌性工程,對於提高高等教育綜合實力,支撐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2021年12月1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三次會議審議透過《若干意見》。《若干意見》指出,建設高校和建設學科要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全力推進“雙一流”高質量建設,在解決中國問題、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中創造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新模式。

  談及制定出臺《若干意見》的背景時,教育部有關負責人表示,2015年中央深改領導小組第十五次會議審議透過的《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的總體方案》(以下簡稱《總體方案》)是推進“雙一流”建設的綱領性檔案,每個建設週期都需要圍繞總體建設目標和階段性要求,深入重點地推進工作。《若干意見》是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開啟全面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加快邁向教育現代化和高等教育強國的新部署。

  教育部有關負責人介紹說,《若干意見》明確了“雙一流”建設的新方位、新使命、新要求,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對標2030年更多的大學和學科進入世界一流行列以及2035年建成教育強國、人才強國的目標,更加突出“雙一流”建設培養一流人才、服務國家戰略需求、爭創世界一流的導向,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統籌推進、分類建設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在關鍵核心領域加快培養戰略科技人才、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供有力支撐。

  147所高校入選第二輪名單

  首輪“雙一流”建設於2016年啟動,至2020年結束。此次公佈的第二輪“雙一流”建設名單中,共有建設高校147所。建設學科中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等基礎學科佈局59個,工程類學科180個,哲學社會科學學科92個。

  第二輪建設高校和建設學科是如何認定的?教育部有關負責人介紹說,建設範圍的確定堅持《總體方案》和《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的實施辦法(暫行)》明確的原則與條件,根據首輪建設實際成效以及各方面意見,經專家諮詢,確定了“總體穩定、最佳化調整”的認定原則。

  具體來講,一是不做大進大出的調整。首輪“雙一流”建設整體佈局已形成服務國家重大戰略的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基本體系,保持建設範圍的總體穩定,有利於建設高校和建設學科保持定力、持續投入、匯聚力量、沉澱成果,持續發揮支撐一流大學體系建設、引領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重要作用。二是需求引導下的佈局調整。“雙一流”建設在國家重點急需的領域和方向上,在服務國家科技自強方面仍有補強空間。第二輪建設以黨中央、國務院確定的“十四五”期間國家戰略急需領域作為指引調整建設學科的指南,對擬建設學科的匹配度、水平和發展質量等進行綜合考察,尤其是加大基礎學科、理工農醫和哲學社會科學學科佈局。三是鼓勵建設高校主動對接需求、最佳化學科建設口徑。允許個別建設學科所屬建設高校根據自身特色優勢、目標定位,以及服務國家、行業和地方發展需求情況提出申請,經專家委員會審議諮詢、三部委報國務院批准後作出調整。調整後,原學科不再列入建設名單。

  新階段建設淡化身份色彩

  值得注意的是,第二輪建設名單中不區分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對此,教育部有關負責人表示,“雙一流”重點在“建設”,學科為基礎,而不是人為劃定身份、層次,派發“帽子”,更不是在中國高校中劃分三六九等。從首輪建設情況看,一些建設高校對“雙一流”建設堅持特色發展、差異化發展的理解還不到位,仍把“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作為身份和層次追求,存在擴張規模、追逐升級的衝動。新階段“雙一流”建設應當堅持以學科為基礎,淡化身份色彩,探索自主特色發展新模式,引導各高校在各具特色的優勢領域和方向上建立一流。第二輪建設名單不再區分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將探索建立分類發展、分類支援、分類評價建設體系作為重點之一,引導建設高校切實把精力和重心聚焦有關領域、方向的創新與實質突破上,創造真正意義上的世界一流。

  本報北京2月14日訊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914 字。

轉載請註明: “雙一流”建設並非劃分三六九等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