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國際頻道 原創稿
人民網北京3月23日電 (記者常紅)由鄭州大學亞洲研究院、河南大學以色列研究中心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3日共同釋出《以色列藍皮書:以色列發展報告(2021)》。報告指出,中以雙方貿易結構持續最佳化,從食品、鑽石、化工等傳統產品貿易,不斷向高科技、新能源、生物醫藥、資訊科技等方向發展轉變,產品結構呈現多樣化態勢。在電子資訊領域,中以將利用好疫情防控常態化時代數字技術發展的紅利,攜手共建數字“一帶一路”,縮小數字鴻溝。
報告指出,中以兩國正式建交以來,在經濟貿易、人員往來、產業合作和文化交流等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2014年,兩國建立了中以創新合作聯委會機制。2017年,兩國正式建立“創新全面夥伴關係”,推動創新合作邁向新高度。中以兩國在經濟發展階段、資源稟賦和市場等方面具有較強的互補性,開展和深化兩國創新合作具有良好的基礎。從雙方科技創新和貿易合作資料來看,在醫藥健康、生物和農業領域的科技創新合作規模最大,在電子資訊、環境保護、新材料和先進製造等領域雙方創新合作方興未艾。雙方貿易結構持續最佳化,從食品、鑽石、化工等傳統產品貿易,不斷向高科技、新能源、生物醫藥、資訊科技等方向發展轉變,產品結構呈現多樣化態勢。
中以兩國在現代農業技術方面的合作基礎良好,以色列在農業產業規劃、高效節水灌溉、水肥一體化、農業自動化、土壤改良等方面的先進技術,為中國現代農業技術實現改進提高和良性發展提供了重要助力。雙方在合作機制、合作平臺、人文交流、投資與貿易合作等方面取得了顯著的合作成效。
中以在生命健康領域合作逐步從傳統的衛生健康合作向數字健康、遠端醫療、應急醫療、健康產業等多維度合作發展。
中以在電子資訊領域的基礎研究和產業研發方面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礎。基礎科研論文發文資料顯示,中以主要在軟體工程、電子與電子工程、工業工程等領域開展合作,影像科學的合作論文質量最高。在產業研發方面,以色列已與我國的山東、浙江、廣東等省(自治區、直轄市)透過聯合研發專案、共建平臺等開展了合作研發。
近年來,中以在綠色環保領域合作日益活躍,雙方政府和民間合作積極性較高,特別是在碳達峰和碳中和背景下,合作空間十分廣闊。
以色列享有“創新的國度”的美譽,特別是在現代農業、生命健康、資訊通訊、綠色環保等領域,始終引領著世界科技創新發展趨勢,擁有一大批全球領先的技術創新型企業。中國擁有強勁的技術需求、雄厚的產業基礎、廣闊的市場空間和優良的營商環境。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下,雙邊貿易額逆勢上揚,顯示出中以兩國經貿合作潛力巨大。為此,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時代,進一步深化中以兩國重點領域創新合作,對實現兩國優勢互補、發展共贏具有重要意義。
在現代農業領域,中以將進一步豐富副部級的中以農業創新合作委員會機制內涵,發揮好協調引導作用,分類指導地方農業創新合作,推動各類農業合作基地和園區實現有序、特色發展;結合以色列農業創新優勢和中方合作需求,深化精準農業、育種技術、智慧農機裝備、牧場管理等細分領域合作;加強各層次農業科技人才交流和培訓合作,豐富人才合作渠道;鼓勵農業創新投資合作,推動中以農業合作走深走實。
在生命健康領域,中以將加強中以衛生創新合作機制建設;學習借鑑以色列實踐經驗,結合中國實際情況,加深雙方在醫學研究、應急管理、遠端醫療、醫療器械、醫療體系改革、健康醫療大資料、生物醫藥等領域務實合作;發揮中以聯合資助機制,拓展生命健康領域研發合作;加大對以色列生命健康領域初創企業風險投資和戰略合作;構建綠色通道,加快對以色列創新藥物、醫療器械等審批程式;深化北京、江蘇、海南等省、區、市與以色列衛生健康產業合作,共建健康“一帶一路”健康之路。
在電子資訊領域,中以將利用好疫情防控常態化時代數字技術發展的紅利,發揮雙邊、多邊合作機制作用,深化網路安全、人工智慧、自動駕駛、雲技術、大資料、數字治理等細分領域創新合作,構建從基礎研究、應用開發到產業示範的中以協同創新合作體系;加強數字技術規範與相關規則制定合作,鼓勵建立和完善電子資訊領域創新合作平臺;加強數字人才聯合培養、培訓等交流活動,強化雙方企業間聯絡;攜手共建數字“一帶一路”,縮小數字鴻溝。
在綠色環保領域,中以將加強環境領域創新合作機制建設,深化在海水淡化工程、汙水處理再利用、清潔能源技術等方面的創新合作;大力支援兩國在環境領域開展聯合研究、應用開發和產業化示範,支援透過併購、合資等方式,推動雙方環保企業開展務實合作;加強環境領域人員交流,推動中以環境標誌互認合作;鼓勵更多的以色列政府部門、科研單位、環保企業加入共建綠色“一帶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