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0年上海世博會原址上,一座以“世博文化”為名的公園趕在2022年元旦前部分開園,伴隨市民群眾迎新的腳步。
世博會之後,這塊黃浦江畔身價超千億元的“寶藏”土地如何利用,政府和民眾都在關注和思考。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把最好的資源留給人民。上海市委、市政府最終明確,後灘區域建設一座自然生態的大公園,把高質量發展更多體現在增進民生福祉上。
世博文化公園,不僅要做“綠色增量”,更要做好做足“民心增量”;不僅對接了市民群眾的心路,也預示著城市發展的出路——“把最好的資源留給人民”,讓這樣的理念貫穿於城市建設發展的全過程。唯有持之以恆延續這份定力,才能讓發展獲得更多的張力。
實踐中,世博文化公園錨固“公園”本底,構建黃浦江生態走廊上的綠肺核心;打響“文化”品牌,用中國語言講述世界故事;傳承“世博”精神,場館重生、肌理重塑。一個個鮮活的案例中,注入歷史、文化、藝術、科技等元素,為城市打開了一個全新的互動介面。人們漫步其中,便是在閱讀這座城市,與它的過去、現代和未來對話。生態自然永續、文化融合創新、市民歡聚共享,這座世界一流的城市中心公園就是對上海世博會“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理念的完美演繹。
更闊達的畫卷不斷舒展。上海以更高標準、更寬視野、更大格局推進“一江一河”公共空間貫通開放提升,打造世界級濱水區,更好承載城市文化旅遊、創新創意、金融服務、總部運營等功能,更好把昔日“工業鏽帶”更新為市民“生活秀帶”、城市“發展繡帶”,成為面向全球的高品質、高顏值、高能級、全天候的“世界會客廳”。
近幾年,經常會聽到一個詞:“還岸於民”。一個“還”字意蘊深長,這是分享改革發展成果在城市空間上的體現。當城市經濟指標為市民幸福指數讓路,意味著城市規劃者逐漸意識到:城市的主體歸根到底是人,生產之外,還有生活;忙碌之外,還要休憩;建設之外,仍需留白。在發展中看得到具體的人、實在的需求,不斷滿足市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這是城市發展的進步。
“把最好的資源留給人民”沒有休止符。這樣的公園,不妨多一些,再多一些。
作者:史博臻
編輯:範菁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