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鞠峰】
俄羅斯對烏克蘭發起特別軍事行動後,美西方國家紛紛對其發起制裁,讓普京打出“能源牌”。面對高企的天然氣價格,歐盟多國意識到,即使清潔能源專案也需要從國外進口大量原料。
“政客”新聞網歐洲版3月28日的報道注意到了這一點,報道稱,一些歐洲國家逐漸動了在本土“開礦”的念頭。但還有一些國家——比如德國,則對鋰礦等專案充滿猶豫。
德國環境部長、綠黨成員施特菲·萊姆克(Steffi Lemke)接受該媒體採訪時說,“當前的危機表明,用一種依賴取代另一種依賴,是沒有意義的。”但她強調,“完全自給自足對德國來說不現實。”
法國鋰礦專案 圖自Innovation News Network
萊姆克強調,她的重點是確保儘可能多地重複使用原材料,並努力加強迴圈經濟,而她的部門在這些領域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
另一名綠黨黨員、經濟部長哈貝克 (Green Robert Habeck) 發言人表示,柏林支援布魯塞爾的倡議,以促進從國內開發原材料,“鋰的國內生產或提取有助於減少對進口的依賴,並使供應來源多樣化。”
但被問及德國是否會啟動新的採礦專案時,該發言人表示,為特定專案頒發許可證的責任在地區政府。
德國對於資源開發的謹慎態度和法國形成鮮明對比。據“Politico” 報道,法國在歐盟積極倡導開發新的礦產資源,以加強集團的自給自足能力。
“歐洲土地上發現的一切,我們都必須尋找並利用它,”法國生態部長龐皮利(Barbara Pompili)今年早些時候對記者說,“我們不應該把目光從採礦上移開。”
在俄烏軍事衝突全面爆發後,龐皮利的主張愈發受到關注。
比利時也是如此。比環境部長扎基亞·哈塔比(Zakia Khattabi)上週在《比利時日報》撰文呼籲歐盟加大對“歐洲稀有金屬生產創新”的投資,並發展“雄心勃勃的”迴圈經濟。
萊茵河谷 圖自德媒
德國的猶豫主要是考慮到當地居民和環保組織的反對。據德國電視一臺《每日新聞》報道,萊茵河上游平原的鋰礦專案已經在當地反對派的努力下推遲。該平原是歐洲大陸最大的鋰礦礦床之一。
許多人擔心鑽探可能會破壞他們生活的家園,且環保組織警告說,採礦可能會導致土壤和水汙染。類似的擔憂也阻礙了在瑞典和葡萄牙的新礦專案,這兩個國家計劃開採其巨大的鋰儲量,以成為歐洲能源中心。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