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桃李
自新能源汽車賽道興起以來,不少人看中了其中的巨大利益,想要乘此機會分一杯羹。根據企查查的資料顯示,我國現存新能源汽車相關企業46.29萬家。近3年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相關企業註冊量不斷攀升。2019年新增新能源汽車相關企業3.76萬家,同比增長5.30%。2020年新增7.14萬家,同比增長89.81%。2021年新增16.70萬家,同比增長133.72%。
雖然目前的新能源汽車仍處在視窗期,不少人還在湧入到這場競賽中來,但是現在的汽車市場儼然有種“圍城”的感覺,外面的人拼了命的往裡擠,而已經入局的一些企業卻頻頻傳出“錢越來越難賺”的訊息。
在吉利汽車釋出上半年財報中我們可以發現,其營收為581.8億元,同比增長29%;淨利潤15.5億元,同比減少35%。按照上半年這個勢頭,其2022年的淨利潤資料可能比去年的還難看。增收不增利的原因有很多,則主要是因為吉利旗下的幾款新能源汽車的價格較高;利潤減少主要是因為銷量的下滑、投入增加、原材料成本上升。
新能源汽車風頭正盛讓很多人誤以為造車很容易,是個一本萬利的買賣,但是其背後隱藏的卻是車企們“增收不增利”普遍現象。
以新勢力的頭部車企舉例,雖然“蔚小理”現在可以做到月均一萬臺車的銷量表現,已經迎來了盈利拐點,但是他們的淨利潤仍處於虧損狀態。去年蔚來的淨利潤為-105.72億元,六年時間總虧損超過650億元;小鵬汽車去年的虧損大約為48億元;而理想的虧損最少,大約為3億元。
其實對於任何新興市場而言,前期虧錢都是很常見的事,為了站住市場,車企們必須不斷研發新技術,不斷的做宣傳提高知名度,同時還要承擔來自供應端和銷售端的風險。既然單靠賣車已經很難賺錢了,車企們該如何走接下來的路呢?目前來看,筆者認為有兩個方向比較好。
第一是技術授權。隨著各國對於技術專利的保護越來越嚴格,各領域內重要技術的價值不斷增加。吉利汽車副主席及執行董事李東輝曾表示,技術授權已成為吉利汽車新的利潤增長點。同時,根據21世紀商業評論的統計資料,2022年上半年,吉利汽車研發及相關技術支援服務、智慧財產權許可總收入為25.7億元,同比增長137%,其中,智慧財產權許可收益為7.3億元。
雖然技術授權的利潤規模較小,但是勝在穩定,沒有外來風險。雖然技術研發的過程漫長、且投入大,但是現在各大車企經過幾年的發展,肯定有相應的技術沉澱,完全可以利用起來,增加賺錢方式。
另一個則是服務。服務的目的並不是直接轉化為看得見的經濟收益,主要是為了吸引消費者,提升產品的競爭力,這一點做得最好的無疑是蔚來汽車。作為新勢力,其產品價格不低的情況下卻能夠有不錯的銷量,位居新勢力車企第一梯隊,很多人都好奇,花50萬買個蔚來的產品到底圖啥?現在你知道了,買的就是服務。
蔚來汽車為每個車主建有專屬的服務群,管家式24小時服務,車主需要求助的時候立馬會有客服回應;據說李斌還會每天在APP上發紅包,五年從未間斷,也正是其“使用者至上”的理念幫助蔚來吸引了不少的消費者。相比之下,現在很多車企的售後簡直一言難盡,典型的認錢不認人。
當然,這兩方面前期的投入也不小,而且利潤規模有限,作為車企,最重要的還是造車,提升產品的競爭力,只要你比別人做得好,比別人有優勢,那就有機會。
寫在最後:
現在新勢力們砸錢搶市場的現象很普遍,而傳統車企這邊則是受制於轉型難,加上銷量下滑導致整體的盈利不理想,雖然目前的汽車市場仍處在“跑馬圈地”的階段,還在不斷洗牌,但是光靠融資想要支撐起發展是很困的事,所以如何自救,找到盈利的機會絕對是這場比拼勝利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