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子》裡說:話語是所有誤會的根源。一句話可以讓一個人的心情跌入谷底,一句話也可以讓一個人重振力量。永遠都不要小瞧語言的威力,尤其是在對孩子說話的時候,逞一時口舌之快,往往會給孩子帶來極大的心理傷害。以下這幾種話,千萬別對孩子說!
我們總是告訴孩子“應該”或“必須”怎麼樣。
傷害指數:
1. 剝奪孩子承擔責任的機會;
2. 讓孩子自我評價低,不相信自己。
提醒了三遍孩子還不聽,就會不自覺地開始威脅孩子。
傷害指數:
1. 因害怕而順從,成為未來的“媽寶男”;
2. 讓孩子產生“試探”心理,不斷挑戰你的極限。
在父母憤怒的情緒和壓抑的氛圍中,孩子自動遮蔽你說的每一句話。
傷害指數:
1. 暗示或明示孩子缺乏能力,使孩子感到自卑;
2. 讓孩子害怕被否定或斥責,拒絕和你溝通。
因為……又因為……所以你應該……我們講得特別有道理,孩子卻充耳不聞。
傷害指數:
1. 造成孩子過重的心理負擔和負罪感;
2. 導致孩子退縮,信心不足;
3. 讓孩子進入自我防禦狀態,精神緊張。
拿孩子跟別人比較,能夠很快打壓孩子的氣勢。看似高效解決了眼前的問題,卻在孩子心裡留下了深遠的遺憾。
傷害指數:
1. 使孩子感到自卑,不被認可;
2. 讓孩子產生嫉妒心。
先假意把孩子舉高,然後再重重地摔在地上。除了發洩我們內心的不滿,對孩子沒有任何教育意義。
傷害指數:
1. 損害孩子在自己心目中的形象;
2. 讓孩子感覺不被愛。
讓孩子感到被認可、被尊重、被欣賞非常重要,
在家長面前自我感覺良好的孩子,
更願意與家長合作 。
以上6種話,
分分鐘在剝奪孩子的自我價值感,
讓孩子覺得自己,
不被需要、不被認可、不被肯定,
從而叛逆、反抗、不合作。
學習親子溝通的正確姿勢
>>>>
Step1:直接客觀描述事實,不誇大、不帶情緒
情緒化描述:“你又把玩具鋪了一地!”
客觀描述:“玩具掉在地上了。”
孩子沒有感覺到被指責,心情平靜。
>>>>
Step2:平靜地說出你的感受
指責嘲諷:“我工作了一天,都累死了。你可真能幫忙啊!”
表達感受:“媽媽覺得家裡亂,心裡煩。”
孩子都有取悅父母的天性,在乎爸爸媽媽的感受,前提是他自己沒有受到攻擊。
>>>>
Step3:用簡短語言提示,不命令、說教
命令:“馬上收起來!”
提示:“兒子,收納筐。”
“提示”讓孩子知道該怎麼做,或者他自己想出解決方案,他自己的方案,他更願意執行。
在與孩子溝通時,家長不妨嘗試一下這三個步驟。與此同時,家長要認識到教育孩子是個漫長又富有智慧的過程。因此,要將眼光放長遠,不期待孩子立即或次次合作,但當你放鬆心態時,就能最大程度避免批評、比較、威脅等手段。
最後,分享一首英國詩人黛安·侖曼斯的小詩:
如果我能再次養大我的孩子,我會先蹲下,再溫柔地訴說。
我會多用拇指豎起,少用食指指點。
我會注意少一點責備,而去多一點關心。
我不再追求對權力的愛,我會效法愛的力量。
願每一個孩子,都在愛和自由中長大,在關心和溫柔中走向自己的未來。
END
◆經典推薦◆
版權宣告:本平臺致力於傳播、分享有價值的圖文。除部分文章、圖片為原創外,其他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敬請告知,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