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孩子方面,父親和母親起到的引導作用是不同的,相對而言,父親的教育更加理性,側重於對問題理性的分析,母親的教育則多是情感出發側重於對於問題的感受。這和男性和女性在思考問題的方式上有很大的關係,男性偏向於理性思考,而女性偏向於感性思維。
所以好的家庭關係是父親和母親共同的教育配合。時下有很多家庭中母親的教育佔有主導地位,父親則處於“詐屍式育兒”“喪偶式育兒”尷尬境地中。
前幾天朋友推薦給我一個公益小影片,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分鐘,卻觸動人心。
影片用一種特別巧妙的方式,讓我們感受到家長對孩子說話方式的重要性。
好的家庭關係是,爸爸管“腦”,把握大局方向;媽媽關“心”,營造溫馨氛圍。
在教育中有父親把握大局方向,孩子更加能夠學會理性地面對問題。父親在孩子的性格特點中埋下了理性的種子,使得孩子遇到問題時少一點慌亂,多一點理性思考。
孩子從父親教育中學會了處理問題的理性思維。
一份研究報告中表明,中國高中生覺得父母關心自己最多---中國94.0%,美國93.9%,韓國91.7%,日本88.4%,但中國高中生卻與父母聊天最少---中國54.8%,韓國70.1%,美國73.8%,日本82.0%。中國高中生覺得煩惱無處可訴的比例最高,高達21.0%。
好好說話,是母親畢生的修養
中央綜治辦和中國少年研究中心曾對一千多名未成年人進行過調查,結果顯示:
25.7%的孩子“自卑”, 22.1%的孩子“冷酷”, 56.5%的孩子“暴躁”。
造成這一原因的根源,大多是這些孩子長期生活在“語言虐待”中。
無法好好說話的母親,會在孩子的心裡留下見不著的傷痕,卻要花很長時間修復重創。
母親一張嘴,便能看出她的修養。什麼樣的母親,便會教出什麼樣的孩子。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一位會說話的母親,有多重要?
曾看過這樣一部公益短片,被稱為泰國的《阿甘正傳》
這個公益廣告的結尾處很感人:
“我可能不是一個最好的媽媽,因為我不是想我的孩子總是獲得第一名。我只是希望我的孩子每天超越自己一點點。”
母親的話語,是引導孩子看自己、看世界的鏡子。
對孩子說出口的話,越多的鼓勵,孩子越堅定;越多的讚賞,孩子越自信。
母親的嘴,是孩子一生的風水。說話是最不需要成本的,好好說話卻考驗著作為母親的智慧和格局。
中國少年研究中心曾對五百名未成年人進行過一項社會調查,在調查研究中人們發現有25.7%的孩子處於自卑的狀態,有22.1%的孩子表現出冷酷的性格特徵,有56.5%的孩子表現出暴躁的一面。然後研究人員進行深入調查,發現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是孩子長期生活在語言虐待之中,而施虐者正是孩子們的父母。
母親在教育中最需要的正是好好說話的技能,給予孩子一個正能量的環境,才能夠讓孩子擁有健康的心理世界。習慣於諷刺打壓的母親無時不刻不在對孩子進行著語言暴力,孩子的自尊心受到打壓,自我認同感較低。和諧融洽的家庭關係是寶媽給予孩子最完美的疼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