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新詞新語”更好記錄時代脈動(新語)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

  語言文字是重要的交際工具和資訊載體,記錄時代變遷和世界永珍,反映不斷變化的中國和世界

  

  日前,由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等機構主辦的“漢語盤點2023”啟動儀式舉行,年度“十大流行語”“十大網路用語”“十大新詞語”將陸續釋出。語言文字是重要的交際工具和資訊載體,記錄時代變遷和世界永珍,反映不斷變化的中國和世界。語言文字的年度盤點備受關注,也引發我們深入思考如何看待“新詞新語”,正確使用變化著的語言文字。

  因社會需要而生,隨社會發展而變。一些融合了漢字、拼音、數字、字母等的“新詞新語”時有出現,“舊字新說”也偶有發生,這些都是對現實生產生活的一種反映,對豐富語言文字文化和推動語言交流有一定積極作用。因此,我們應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地鑑別與使用。

  當下,部分任意拼接語言文字的行為也帶來了消極影響。總體來看,目前社會上語言文字不規範使用的現象大致可分為4類,並反映在“形、音、義、述”4個方面。脫離字理、強拆字形的“文字新解”,不利於漢字文化的傳承;過度拼音化的“語音思維”,不利於漢字表意特徵的維持;脫離基本意義的“新義”常有出現,不利於高效順暢的人際交流;過度依賴表情包和網路熱詞,不利於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語言風格的塑造。

  東漢文字學家許慎有言:“蓋文字者,經藝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後,後人所以識古。”如何使用語言文字不僅僅是個人的行為,更關乎文化的傳承與民族的認同。從倉頡造字到甲金篆隸楷,語言文字代代相傳,凝聚了先人的無數心血。我們應保持語言文字的規範性,強化對各類新媒體語言文字使用的引導,建設健康文明的網路語言環境,構建更加和諧有序的語言文化生活。

  語言文字是國家重要的文化資源、經濟資源、安全資源和戰略資源。我們要加強語言文字規範標準建設,完善多層級語言文字規範標準體系,做好語言文字規範標準的釋出實施、推廣宣傳、諮詢服務等工作,提升全社會語言文字規範化水平。相信透過努力,中國語言文字建設將得到進一步加強,能更好滿足社會的語言文字應用需求,弘揚中華優秀語言文化,助力堅定文化自信和中華文明傳承發展。

  (作者為華中科技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

  《 人民日報 》( 2023年11月23日 11 版)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930 字。

轉載請註明: 讓“新詞新語”更好記錄時代脈動(新語)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