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林芝察隅1月29日電 題:探訪中國西南邊陲察隅地區:物阜民豐的耕讀之鄉
中新社記者 江飛波 趙延 何蓬磊
沒有高原的冷冽之感,冬日西藏林芝察隅河上游峽谷間惠風和暢,兩側的松林青翠、雪山高聳入雲。藏族、珞巴族、漢族等10個民族和僜人和諧聚居於周邊的村落,怡然自樂。
林芝市察隅縣位於中國西南邊陲,南面是緬甸及印度。“這裡海拔低,是西藏為數不多可以種植水稻的地區,而且林下資源豐富,盛產野生木耳、羊肚菌和天麻等。”1月28日,上察隅鎮榮玉村村民阿迪對中新社記者介紹。
中國大唐集團有限公司西藏分公司一部門主管劉慶說,他最早於2011年代表公司到察隅對榮玉村進行幫扶。他發現,由於地理、交通、資訊等原因,這裡豐富的物產難以“走出大山”為村民們帶來現金收入,那時,大部分村民過得並不富足。
“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村民們當時還在使用牛耕田,生產方式相對落後。”劉慶說,駐村工作隊根據實際,制定了針對性幫扶計劃,同時為村裡築路,提供適合山區使用的微耕機裝置等,提高當地的生產效率。
近年來,西藏官方也逐漸提高察隅、墨脫、錯那等邊境縣民眾的補貼,政策性收入成為當地人生活兜底和擺脫貧困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系列幫扶、補助以及特色產業發展、勞務輸出等舉措,使得西藏察隅等邊境地區民眾日漸富裕。
在走訪時,記者還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在察隅縣上察隅、下察隅兩鎮,因當地氣候適宜,當地農民家的院落中均種有觀賞性盆栽,且以蘭花居多。在中國,蘭花代表質樸文靜,通常以“蘭章”比喻詩文之美。
乾淨寬敞的院落、造型別致的盆栽以及藏文書法字帖等,相較於普通農村,察隅民眾擁有崇文之風。村民阿迪家有3個孩子,其兩個女兒均接受過高等教育。在榮玉村數公里外的西巴村、松林村等村落,大學生比例也比較高。
“我們村有50多戶家庭,目前在讀大學生有18人,加上已經畢業、工作的大學生有21人,合計39人,幾乎戶戶都有大學生。”松林村黨支部書記知列說,村裡已連續多年沒有輟學情況。
他認為,年輕一代的察隅人接受高等教育,既可有效阻斷貧困向下一代傳遞,也有利於地區的長遠發展。
23歲的衛央是一位僜人,2020年大學畢業後回到察隅,在僜人聚居的西巴村擔任科技特派員。她說,自己的工作主要是向村民們進行科普教育,為村子的建設出謀劃策。
衛央不是村裡的第一位大學生,卻是第一位主動回到村裡工作的。衛央說,“我的工作時間不長,但能用綿薄之力幫助家鄉發展、村民生活富足,我覺得自己的選擇沒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