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銷量丨長安CS75連續11個月超越博越 新秀UNI-T跑贏ICON
摘要
1、長安汽車步入新產品週期、CS75、UNI-T等多款產品發力主力產銷規模上升;
2、價效比依然是自主品牌最大競爭優勢,但也成為困住自主品牌向上的沉重負擔;
3、長安蔚來無疾而終,長安汽車品牌向上以產品序列的方式緩步上升。
從2019年10月份開始,長安CS75的批發量開始超越吉利博越,至今已經連續11個月位居10-15萬元緊湊型SUV細分市場第二名,高於博越、低於哈弗H6。另外,上險資料上,CS75還曾一度超越哈弗H6。但是,逸動依然與帝豪有不小的差距,並沒有CS75的發展勢頭。
01 價效比依然是最大賣點
乘聯會的統計資料顯示,2020年8月,長安汽車自主品牌銷量同比增長60.8%,是銷量前十汽車企業中增長最多的企業,遠超第二名廣汽本田的28.8%;同時,前8個月的累計銷量中,長安汽車是唯一一個實現同比正增長的汽車企業。而且市場份額從2019年前8個月的3.7%上升到2020年前8個月的5.1%,上升幅度高於吉利汽車和長城汽車。
面對接下來的汽車市場,長安汽車樂觀且積極。2020年9月5日,在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泰達)論壇上,長安汽車執行副總裁李偉在演講中提到:“中國已經最早走出至暗時刻,率先搭上了開往春天的列車。”同時,李偉還表達了長安汽車對技術研發的重視和服務的自信,很早就提出“誠信服務五大承諾”。
但是,這並不被消費者認為是CS75和逸動等暢銷車型最主要的優勢。
對於自主品牌,主力車型均集中在緊湊型細分市場。銷量佔比前兩位的長安CS75和逸動,合計佔比達到長安汽車整體的47%。同時,在緊湊型轎車和SUV細分市場,消費者對產品力和價效比有著幾近苛刻的要求。這也是暢銷車型一直比較穩定,新車比較難打破局面的原因之一。
與此同時,今年3月份,長安汽車推出的緊湊型SUV UNI-T從7月份批發量開始超過1萬輛,超過吉利汽車旗下1月份推出的緊湊型SUV ICON不足4000輛的批發水平。兩款車型的相似之處不止停留在同屬緊湊型SUV上面,誇張前衛的外觀給兩個品牌帶來了新的品牌內涵,特別是年輕化。但是,兩者的市場表現卻出現明顯的差距。
相對於博越和ICON,除了外觀大氣之外,CS75和UNI-T較大的車身尺寸也是贏得更多市場份額的關鍵因素之一。在價格敏感型消費者中,價格和尺寸是構成價效比的兩個重要指標。
毫無疑問,進入新產品週期的長安汽車在現階段取得了一些競爭優勢,但是依然未能撼動哈弗H6的市場地位。
02 保守的品牌向上策略
儘管頭部自主品牌的市場份額在增長,但是自主品牌整體的市場份額在下降。2020年前8個月,中汽協的統計資料顯示,自主品牌合計銷售408.9萬輛,同比下降21.3%,市場份額下降2.7%,跌至36.2%。
消費升級的背景下,頭部自主品牌不斷蠶食弱勢自主的市場。然而,隨著弱勢品牌體量不斷縮小和強勢合資品牌的下壓,可供頭部自主品牌擴充套件的市場空間也越來越小。頭部自主品牌與主流合資品牌必有一戰,關乎生死,更關乎未來。
早在2017年重慶車展期間,時任長安汽車總裁朱華榮表示:“未來5年時間內,中國市場上的中國品牌,存活下來的可能只有5家,而6到10名的企業,能夠生存下來,但活得可能並不滋潤。”儘管淘汰賽還沒有那麼嚴峻,但是發展趨勢清晰可辨。
一邊是汽車市場加速分化,淘汰賽日益加劇;一邊是自主品牌發展出現嚴重的內卷化,發展質量和銷量規模遇到可以預見的瓶頸。
所謂內卷化,是指向內演化,呈現出低水平且複雜度高的特徵,表現在產品、價格、渠道等多個維度。
具體到長安汽車,在產品佈局上,儘管已經覆蓋到中型轎車、中大型/大型SUV,比如睿騁、CS85、CS95等,但是銷量支柱依然是緊湊型轎車和SUV市場的逸動與CS75;在渠道佈局上,經濟相對不發達的西南市場依然是長安汽車的主力銷售區域,多年發展並未在經濟發達的一二線城市穩定立足;在價格層面上,SUV消費熱潮將自主品牌的價格天花板從10萬元提升到了15萬元,至今沒有實質性突破。
為了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自主品牌不得不在15萬元及以下的緊湊型SUV和轎車市場激烈競爭,推出更多的車型、配備更多的配置。但是,自主品牌的競爭優勢依然緊緊圍繞著“價效比”,在科技、時尚、效能、服務等維度沒有成功擴充套件。
這也就是自主品牌出現的內卷化現象,只有緊緊圍繞價效比才能獲取競爭優勢,為了獲取競爭優勢不得不在價效比上多下功夫。因此,自主品牌的競爭維度非常單一,而這種單一的競爭維度又難以抗衡主流品牌帶來的競爭壓力。
為了突破困境,吉利、長城紛紛推出了領克和WEY,豐富競爭維度,而長安汽車很早提及的中高階品牌卻遲遲沒有露面。可以肯定的是長安汽車以保守的方式採取了折中的做法,推出中高階產品序列和建立合資公司。
陷入內卷化困境的長安汽車不得不依靠自己破解現有的難題,否則很可能成為朱華榮預言中“能夠生存下來,但活得可能並不滋潤”的第6-10名車企。不過,這並只是長安汽車一家的難題,而是自主品牌需要共同面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