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全民健身計劃(2021-2025年)》:體育產業迎來新機遇

央廣網北京8月8日訊息(記者林夢希)2014年,國務院印發《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 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全民健身首次上升到了國家戰略層面。日前,國務院印發《全民健身計劃(2021-2025年)》(以下簡稱《計劃》),為未來五年全民健身戰略指明新的發展方向。

針對這一《計劃》,央廣網記者專訪廣州體育學院研究生院院長、上海體育學院博士生導師周良君。他表示,《計劃》把體育場地設施的建設擺在重要位置,同時重視體教結合、體旅融合等,為中國體育產業發展帶來新的機遇。

堅持問題導向 重視體育場地設施建設

每當提起健身,普通老百姓常常要想“去哪兒鍛鍊?”這一次,《計劃》正在幫助我們解決這一問題。

《計劃》中明確指出:“到2025年,縣(市、區)、鄉鎮(街道)、行政村(社群)三級公共健身設施和社群15分鐘健身圈實現全覆蓋”“新建或改擴建2000個以上體育公園、全民健身中心、公共體育場館等健身場地設施”“補齊5000個以上鄉鎮(街道)全民健身場地器材,配建一批群眾滑冰場,數字化升級改造1000個以上公共體育場館”。

在周良君看來,“現在的政策是問題導向的,《計劃》中把體育場地設施的建設擺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上,透過精準發力,政府、社會、企業多方共同聯動來解決場地設施的問題。”

不僅要有場地器材為老百姓提供健身場所,《計劃》同時提及“每千人擁有社會體育指導員2.16名”“提高指導服務率和科學健身指導服務水平”。

周良君認為,《計劃》切實回應了提高公共服務水平質量的問題,“全民健身已經不再是滿足於‘有沒有’,而是已經上升為‘好不好’,針對大家日益增加的對於健身的科學指導需求,《計劃》做了精準回應。”

深度融合 體育要成為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除了重視體育場地設施建設、提高公共服務水平質量,《計劃》另外提出――推進全民健身融合發展,尤其是體教融合、體衛融合和體旅融合。

周良君著重強調了體教融合的重要性:“體教融合的核心和實質是體融於教,或者說是體迴歸於教,一方面體育要成為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培養品格、錘鍊意志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教育也要為體育、為運動員再就業可持續性發展插上翅膀。”

的確,當前中國擁有數量龐大的優秀運動員資源,僅就世界冠軍、奧運冠軍便已不勝列舉。倘若將這些運動員資源引入教育體系,必將成為教育體系中一筆寶貴的財富。

除此之外,周良君同時向央廣網記者提出:“未來體教融合也要在競賽方面進行。原來體育部門和教育部門的競賽是分開獨立的,未來需要打通合併。另外也要加快中考和高考的改革,利用中高考‘指揮棒’效應,加速體教融合的程序,打通體育和教育的深度融合。”

至於體衛融合和體旅融合方面,周良君說:“體衛融合能夠從多維度、多角度更好地為國民的健康服務;體旅融合將健康、休閒和文化相融合,是整合了各個產業的優勢和強項,從而實現快速發展。”

到2025年 全國體育產業總規模達到5萬億元

從國家戰略層面重視體育場地設施建設、全民健身融合發展,意味著中國的體育產業又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誠然,受疫情影響,全球體育產業發展趨勢放緩。一份體育行業調查報告顯示,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未來3至5年體育市場的年增長率預計將放緩至3.3%。

這份報告對於亞洲地區的預測最為樂觀,預計增長率為7.3%。具體到中國體育產業上,體育與娛樂行業跨界合作、體育消費的龐大市場需求向國內轉移、體育資本的產業融合帶來新機遇。

本次《計劃》也明確提出了未來中國體育產業的發展目標,“到2025年,帶動全國體育產業總規模達到5萬億元”。尤其是在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上,《計劃》列舉了最佳化產業結構、推進體育產業數字化轉型、促進體育資源向優質企業集中、大力發展運動專案產業等。

對於目前中國體育產業的發展,周良君坦言,目前體育產業發展存在一定的問題。他說 :“政策的配套支撐體系還有待健全,體育市場主體的活力還不是很足,體育消費的潛力尚未得到充分釋放。”

但對於《計劃》提出的“5萬億元”發展目標,周良君依然給予了十分肯定:“中國體育產業發展總體來說是非常好的,產業的主體成長非常迅速,產業發展政策在不斷完善,體育產業已經逐漸成為我國經濟轉型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759 字。

轉載請註明: 專家解讀《全民健身計劃(2021-2025年)》:體育產業迎來新機遇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