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解憂公交車”感動七旬老人,公交站臺等候司機3小時,兩人成了“忘年交”

由 回秀蘭 釋出於 綜合

本文轉自【瀟湘晨報】;

來源 | 瀟湘晨報

記者 | 滿延坤 實習生劉文潔

1 月 12 日,本報 A06 世相版刊登了《在 " 解憂公交車 " 上寫封信給你》的報道,講述了長沙 2 路公交車駕駛員肖壬根在兩年時間裡累積了 13 本留言本,留言本上記錄了都市人酸甜苦辣的故事,也成為了肖師傅與乘客無聲溝通的橋樑。

" 生活總有出路。" 這是 77 歲退伍老人徐保龍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一則報道,將徐保龍與肖壬根兩人聯絡在一起。1 月 12 日,徐保龍看到瀟湘晨報《在 " 解憂公交車 " 上寫封信給你》的報道後,內心十分激動,在報紙上密密麻麻寫滿了自己的感想:" 生活要有計劃,先苦後甜,把壓力變成動力 "" 要有自己的奮鬥目標,堅持到底,不放棄 ",而故事的另一主角肖壬根也在之後來到了老人家中。

01

為和司機見一面

老人在公交站臺等待兩小時

1 月 12 日,徐保龍老人在《瀟湘晨報》上看到了《在 " 解憂公交車 " 上寫封信給你》這則報道,感觸頗多。第二天上午,他決定尋找故事的主人公—— 2 路公交車司機肖壬根。由於沒有微信、電話等聯絡方式,徐保龍只得四處打探訊息。瞭解到 2 路公交車是由市九醫院(第三社會福利院)開往北辰時代廣場的路線後,徐保龍獨自來到該公交車的始發地——市九醫院站臺。

不巧的是,在徐保龍到達的前一刻,肖壬根正好發車,公交車從始發點行駛至終點站,再回到始發站,一個來回需要三個多小時,但老人還是決定在原地等待。就這樣,老人在站臺足足等了兩個多小時,此時已接近中午的飯點時間。

2 路公交車值班線長了解到老人的情況後,便讓他在紙條上留下自己的聯絡方式並承諾:" 爹爹,您老人家先回去吧,您放心,肖師傅看到您的紙條後一定會來找您的。" 徐保龍這才放心,離開了站臺。

02

公交司機登門拜訪

老人說 " 我們有倆共同語言 "

當天下午,肖壬根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務後,便立刻帶上紙條去尋找老人的居住地。廣廈新村曾是長沙最早最大的拆遷安置小區,小區內有近 60 棟樓房,加上其構造佈局有些複雜," 走小區就像走迷宮一樣,我花了半個多小時才找到徐爹爹住的那棟樓。" 肖壬根回憶道。

當徐保龍看到肖壬根親自上門找到自己時,又驚又喜。" 沒想到你真的來了!" 老人激動地說," 我在報紙上看到你對別人留言的回覆,非常感動。就想著一定要和你見面、跟你溝通。"

原來,徐保龍自退伍以來搬到廣廈新村後,便一直處於獨居狀態。家裡的子女由於工作等其他原因,一年下來與老人見面的次數也屈指可數。

" 老人缺乏陪伴,在與他的交流中我能明顯感覺到他的孤單,我不斷安慰他要對生活充滿信心。" 離開時,老人仍緊緊握著肖壬根的手。" 我感到很高興,能和你有共同的語言。我覺得與一個人有共同語言才是最幸福的,因為很難找到像你一樣的知心人。"

03

老人喜歡看報紙、寫評論

1 月 19 日,記者跟隨肖壬根再次來到廣廈新村看望老人。老人家中比較簡陋,在一摞摞堆滿的生活雜物中,一張有年代感的木質方桌格外顯眼。桌上擺放著一盞老式檯燈和幾沓報紙。" 每天我都會看你們的報紙,然後在筆記本上寫下自己的感想。" 老人向記者介紹,自己平時沒事就喜歡看看報紙、寫寫評論。

記者發現,徐保龍似乎對經濟類的話題很感興趣。每當談到長沙大圍山、圭塘河的發展時,他精神矍鑠,滔滔不絕地說起自己的見解。

" 與第一次聊天的話題不同,這次看到爹爹的心情明顯好了很多,我就放心了。" 肖壬根說,百善孝為先,現在一些年輕人由於工作等各種原因,陪在父母身邊的時間太少了,即使不能回家,也要多多給自己的家人打電話、發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