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外賣小哥等餐崩潰砸東西被店家打,“成年人的崩潰瞬間”不是共情理由

由 習國防 釋出於 綜合

在一個快節奏、強壓力的現代社會,成年人“我太難了”已成為常態,“崩潰”瞬間也並不缺少。一件小事引發網友紛紛議論的背後,其實也是對自身生活與工作狀態的一種觀照。

近日,一段“外賣小哥等餐崩潰砸東西被店家打”的影片在網上流傳。據瞭解,在福建泉州,一名外賣員取餐時因取不到餐與店家發生爭執,而後情緒失控砸店家東西。隨後,店家拿起漏勺砸向外賣小哥,外賣員抱頭坐在地上哭喊。據報道,目前雙方已達成和解,店方賠償外賣員4000元醫療費。

截自沸點影片。

這一事件曝光之後,很快引起熱議。一些聲音站隊“共情”,從各自的視角發出對事件的解讀。有為外賣小哥打抱不平的,認為送外賣工作不易,打砸不對但“事出有因”,店家“出菜慢就不要做外賣了”;有堅定認為誰先動手誰理虧的,“是小哥砸東西在先”;還有觀點直接把矛頭對準外賣平臺,直指其制定的“遊戲規則”不夠人性化……

應當說,圍觀式“斷案”終究稍顯武斷。“崩潰”影片究竟因何而起、店家為何也“崩潰”還手,真實緣由與完整真相,恐怕只有當事雙方才能說清楚。目前,事件雙方已經和解,這算是一個好結果。畢竟,小哥打砸東西與店家還手,都不夠冷靜理智,也突破了底線。

伴隨網際網路技術而迅速成長起來的外賣送餐,是一個典型的非常追求時效比的行業,而為了確保服務質量,處於平臺兩端的店家與外賣小哥,有時候就淪為了矛與盾的關係。在時間緊、超時送餐可能被差評的考核規則下,外賣小哥的“多取多送”“快取快送”已幾乎是常態。在這樣的現實語境下,如果換作我們是外賣小哥,“等待太久”難免會情緒“崩潰”;而如果我們是商家,面對多個外賣小哥催促,同樣可能會失控。

事實上,類似外賣行業的工作狀態與考核模式,很多職場人想必多多少少有過一些體會。在一個快節奏、強壓力的社會,成年人“我太難了”已成為常態,“崩潰”瞬間也並不缺少。在網友紛紛議論此事的背後,其實也是對自身生活與工作狀態的一種觀照。

朋友給我講過一個場景:有一次,她開車正常行駛在北京一道路上,突然“咣”地一聲,後車一個追尾將她瞬間撞得頭暈。朋友下車正準備與後車理論一番,只見後車司機搖下車窗,一邊手拿電話一邊哭著說:“對不起,我全責。我媽去世了。”說完,後車司機趴在方向盤上嚎啕大哭起來……生活中,我們可能很難親眼看見類似的“崩潰”,但這些“崩潰”卻是真實存在而且千變萬化的,甚至很多時候不講“道理”,突然襲來。也正因為如此,換位思考和呼籲和解才成為必要。

回到“外賣小哥等餐崩潰”事件,其實也有一些“小技巧”可以借鑑。比如,除特殊情況外,入駐外賣平臺的店家要按照訂單順序儘快出菜,杜絕出菜“加塞”;外賣員要合理規劃好送餐路線,如果因為其他因素耽誤送餐又臨近取送餐考核時間,平臺不妨給予一定寬限時間和解釋的機制。最重要的是,即使面對困難內心已在“崩潰”邊緣,也不能肆意撒氣,甚至動粗對待他人。

一條不大的新聞,卻像一面鏡子,生活中,每個人都會遇到煩惱、困苦與難堪。在遇事“崩潰”之前,不妨往後退一步,冷靜幾秒再做決定。生活也好,工作也罷,動手動粗永遠不是解決問題的好辦法。

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林風

編輯 趙瑜

紅星評論投稿郵箱:hxpl2020@qq.com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