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航70km的電動車!無駕照要求的老頭樂,或成新馬路殺手?
豐田C pod車長2.4米,車重僅為690公斤。最高時速60km/h,最高續航能力在150km左右,目前只在日本地區銷售,售價165萬日元起(約10萬人民幣)。
雪鐵龍的Aim車長也為2.4米左右,最高時速被限制在了45km/h,續航里程為70km,歐洲地區售價6000歐元(約4.8萬人民幣)。
看到這裡,茶哥不禁疑惑,傳統車企也開始造“老頭樂”了?可是,雖然物美,但不價廉。既然要買老頭樂,倒不如看看我們中國的老頭樂。在中國,僅需幾萬元就能買到蘭博基尼、布加迪同款前臉,只需幾萬塊就能實現開超跑的夢想!難道這不香嗎?
但是,仔細分析一下,此老頭樂非彼老頭樂。無論是豐田C pod還是雪鐵龍Aim,都是經過了嚴格的設計和生產體系檢測,無論是碰撞方面的測試,還是生產材料的使用,都比國產老頭樂要更加的嚴格嚴謹。
所以說,C pod和Aim這型別的微型車,他們的定義是一輛機動車;而我們口中的國產老頭樂,他們的定義其實更偏向於電動助力車的一種延伸:有著汽車外觀的低速電動助力車。
可正是這種有著汽車外觀的低速電動助力車,在中國的市場價值體量達到了千億元的級別,在中國的保有量達到了1000萬輛以上,單單是在山東省,保有量就達到了300萬輛以上。
同時由於缺乏老頭樂相關的道路管理法規,以及駕駛它的人們缺乏相關道路駕駛安全意識,導致老頭樂經常成為“馬路殺手”。據相關部門統計,從13年到18年的時間裡,因老頭樂造成的交通事故有83萬多起,在事故中受傷的人數18.6萬餘人,因事故死亡的人數高達1.8萬餘人。
是什麼原因導致了老頭樂在中國,尤其是在山東省如此的盛行呢?茶哥覺得,主要原因有三:
1)政府層面缺少相關的法律法規,政策模糊,導致該產業的灰色地帶十分大。這使得老頭樂的使用門檻十分低,駕駛者不需要駕照,每輛老頭樂也不需要牌照,就能享受到和機動車一樣的“待遇”。
2)老頭樂主要出現在三四線城市,由於公共交通系統不完善,當地居民需要能夠滿足日常通勤的交通工具,老頭樂的特殊性和當地居民的需求正好符合,有需求就會有市場。
3)正值當地政府推廣電氣裝置的時期,老頭樂正好乘上電氣化的春風。再加上山東本身也是一個工業大省,產能很大,充電的配套、電池和電機的生產都能得到很好的滿足,使得老頭樂的推廣異常的順利。
在巔峰時期,在山東省的老頭樂品牌多達200多家,並且一些規模較大的品牌還有完整的生產流水線、完善的售後和銷售模式體系,老頭樂市場甚至是對當地的GDP有一定的貢獻。當一個市場大到能夠影響一個地區的GDP時,就必然會招來資本家的“青睞”。收購了賽麟汽車,在美國回不來的王曉麟,燒掉了56億之後,卻只造出了一輛老頭樂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
現在,當地政府也在積極地引導市場的規範。在相關紅頭文案提出,將會幫助有條件的低速電動車製造廠商進行產品質量升級。政府也會秉持著“升級一批,規範一批,淘汰一批”的理念去完善規範整個市場體系。說白了就是幫助一部分有能力的製造廠商進行“合法化改造”
毋庸置疑的是,微型車市場在中國是有很大的潛力。最好的例子就是五菱宏光MINI EV在去年11月份的銷量達到了3萬輛左右,說明社會對微型車市場是十分認可的。
在一二線城市,像五菱宏光MINI EV、尤拉、新寶駿E300和E200這樣的微型車能夠滿足城市個性化的日常通勤需求;那麼在三四線城市,也希望在政府完善相關法規和生產體系規範化後,當地居民也能夠使用上經過產業規範改造後生產的低速微型電動車。
茶哥之言:
微型車一直能夠擊中社會用車需求的痛點,比如日本的K-car,歐洲的菲亞特、mini、smart都是非常經典的例子。微型車除了能夠滿足個性化需求外,便捷、小型、多元化都是微型車獨一無二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