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排排整齊的安居房,一條條寬闊的馬路,一塊塊油綠的田地,學校、醫院、文化廣場一應俱全,村民們忙著在房前屋後進行庭院整治,村子裡的足球場正在加緊施工。這是地處塔里木河中游的新疆輪臺縣草湖鄉實施生態搬遷後的新面貌,如今,這裡被稱為新草湖鄉。
塔里木河全長1321公里,是中國最長的內陸河。長期以來,塔里木河中游地區分佈著的長100公里、總面積147萬畝的天然胡楊林和灌木林帶,是維護綠洲生態和生產安全的屏障。
20世紀,由於上中游用水增加,塔里木河下游360多公里河道曾徹底斷流,造成下游兩岸的胡楊林大片死亡,位於下游的塔克拉瑪干沙漠和庫木塔格沙漠呈合攏趨勢,綠色走廊環境惡化。
為了讓塔里木河沿岸再現綠色長廊,2002年,輪臺縣啟動實施塔里木河治理移民搬遷工程,把位於塔里木河沿岸的原始胡楊林區的老草湖鄉整鄉搬離,原草湖鄉的4個村2500餘人進行易地安置。8年後的今天,塔河中游兩岸生態逐漸恢復,生態搬遷點——距離縣城僅10餘公里的新草湖鄉欣欣向榮。
憶舊老草湖鄉搬遷記
圖為老草湖鄉留存的用木頭和泥巴建成的老民房。李建坡攝
“在我很小的時候,老草湖鄉環境很好,有胡楊、有紅柳、有很多小湖泊。”今年61歲的麥麥提·依卜拉音從小就生活在老草湖鄉,據他回憶,那時他的家圍繞著一片原始胡楊林,生態環境很好。“經常能看到野豬、野兔、狐狸等野生動物。”麥麥提·依卜拉音說道。
以牧業為主的老草湖鄉村民每家每戶有上百隻羊群,依靠塔里木河,他們在周邊開荒種起了小麥、棉花等農作物。農業用水的加大,加上牲畜和人為對塔里木河流域胡楊和植被的破壞,到20年代初,位於塔里木河中游地區的輪臺縣為塔里木河水量散失最嚴重的地區之一。
“到了2000年左右,周邊的湖泊基本幹了,沒水的時候要在地上挖大坑滲水。”麥麥提·依卜拉音說,缺水,導致土地沙化越來越嚴重,胡楊面積萎縮,生態環境也越來越差。
圖為61歲的麥麥提·依卜拉音在屋後田地裡種“老漢瓜”增收。呂恩童攝
“那是2002年11月15日,我記得特別清楚。”麥麥提·依卜拉音說,世代居住的家園,還是讓很多人對“搬家”產生了猶豫。作為第一批的100戶之一,麥麥提·依卜拉音率先搬到了新草湖鄉。“搬過去有電、有路、有土地,最重要的是有水,我覺得這個嘗試是對的。”
作為生態搬遷的收益者之一,巴哈爾古麗·沙布林感觸最深的是女兒可以接受更好的教育。“搬遷到這裡,孩子的眼界更寬了,接受教育更便利,以後能有一個更好的未來。”巴哈爾古麗·沙布林說。
“每天供電三小時,人畜共飲河壩水,馬車兩天到縣城,用羊換面過日子。”這句順口溜是生態搬遷前,老草湖鄉居民生活的真實寫照。“以前交通閉塞,很多孩子初中畢業都沒有出過鄉,甚至有的人一輩子都沒有出去過。”巴哈爾古麗·沙布林說,如今,女兒考上了中國石油大學,這是最讓她驕傲和欣慰的事。
“我要用學到的知識,為家鄉的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巴哈爾古麗·沙布林的女兒薩妮耶利用假期給村裡的孩子們免費補課,她希望有更多孩子向她一樣走得更遠,有更好的未來。
思甜新草湖鄉致富經
圖為新草湖鄉全貌航拍。吐遜·吾斯曼攝
“現在的幸福生活,以前想都不敢想。”今年45歲的新草湖鄉阿克提坎村民買合木提·麻木提年收入達15萬元,是村裡的扶貧專幹,他告訴記者,靠著養殖和土地流轉,一家順利脫貧。如今,他開始幫助村裡其他人增收。“現在不一樣了,大家吃的、喝的、穿的都越來越好,老人看病、孩子上學都非常方便,日子越過越好!”買合木提·麻木提說道。
新草湖鄉黨委副書記、鄉長艾木都力·肉孜告訴記者,剛搬來時,由於村民以放牧為主,缺乏技術,曾經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有662人。
為了讓搬遷後的村民擺脫貧困,鄉里把脫貧的一條路子放在了特色養殖上。草湖小山羊是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乃至全疆獨一無二的牲畜品種,而新草湖鄉則是小山羊養殖重點地區。
艾木都力·肉孜告訴記者,前些年,村裡的一隻小山羊售價約300元到400元,為了提高小山羊價格,近年來,鄉里透過加強養殖管理、技術培訓,全鄉生產母羊達2.5萬隻,每年出欄量約1.5萬隻,養殖大戶增加到193戶。“如今,一隻小山羊的價格達千元,去年一公斤羊肉賣到了100元。”
脫貧增收的另一條路子來自土地流轉。草湖鄉地廣人稀,土地含鹼量極大、降雨稀少,種植棉花、小麥、玉米等傳統農作物增收空間小。近年來,鄉里鼓勵種植技術不強的村民進行土地流轉,土地流轉價格最高達每畝400元,全鄉土地流轉面積達到5700多畝。
圖為新草湖鄉,村民在小庭院裡種上了鮮花。呂恩童攝
輪臺縣供銷社駐草湖鄉阿克庫木村“訪惠聚”工作隊第一書記、隊長陳道金告訴記者,土地流轉不僅增加了村民收入,富餘勞動力還透過打零工、穩定就業等方式增加收入。“我們還透過發放雞苗、菜苗,種植西瓜、甜瓜等方式,讓小庭院成為村民增收致富園。”
2017年,新草湖鄉貧困人口全部實現脫貧,2019年,全鄉農牧民人均純收入超過1.3萬元。“我們正在規劃發展特色產業,畜牧業品牌化是我們的發展產業的重點之一。”艾木都力·肉孜說。
駐守 塔河流域樹生態屏障
“我們4人一組巡護,每天的線路都在50公里左右。”駐紮在老草湖鄉的胡楊林管護站工作人員拜哈提亞·艾買爾告訴記者,儘管村民搬出去了,管護任務沒有停。每天,他們需要騎著摩托車,向這裡仍在放牧的牧民宣傳森林防火知識、野生動物保護法等法律規範。
圖為老草湖鄉的原始胡楊林景觀。耿丹丹攝
2002年,隨著塔里木河流域綜合治理工程全面展開,老草湖鄉實現退耕1.02萬畝,退出的耕地全部種植生態林。
老草湖胡楊林管護站副站長奧斯曼·阿卜拉告訴記者,管護站裡的9個人,守護著這裡39萬畝公益林。缺自來水,用光伏發電,仍然是這裡如今的現狀。“我們為了省電,冰箱只能上午開兩小時,下午開兩小時。碰到下雨的時候,天一黑就只能睡覺。”奧斯曼·阿卜拉告訴記者,雖然辛苦,但是一份責任讓他們選擇了堅持。閒暇時間,他們最喜歡用手機記錄下老草湖的新變化。“以前離開的野生動物,又都從四面八方回來了,植被也越來越茂盛,看到這裡一天天變好,我感到非常欣慰。”奧斯曼·阿卜拉說道。
老草湖鄉英蘇水庫管理站站長馬貴仁這個月也尤其忙碌。“馬上進入汛期了,我需要每天去閘口檢查水位,做好防洪措施。”馬貴仁說,如今,這裡的水有了保障,水多了,樹也綠了,忙起來也格外開心。
圖為老草湖鄉胡楊林航拍圖。吐爾遜·吾斯曼攝
據悉,近年來,根據《2016年塔里木河流域胡楊林生態保護行動實施工作方案》,輪臺縣實施了塔里木河流域胡楊林拯救行動,自2016年至2019年期間,輪臺縣累計引洪灌溉面積達到80萬畝以上,其中:2019年修建疏通渠道13條,新建和清淤引洪渠51.37公里,總灌溉面積達30萬畝。
圖為雨後的老草湖溼地。李建坡攝
“這些年,我們透過疏通渠道,修建攔水壩等方法,對胡楊林林相和林分較差的林區實施生態引水灌溉,進行地下水位補充,有效修復了胡楊林的生態功能,提升了生態承載能力。”輪臺縣林業和草原局黨組書記、副局長樊衛民說。
如今,老草湖鄉處處湖泊、溼地、河溝交織,胡楊與紅柳遍佈塔里木河兩岸,生態屏障恢復了往日的生機和活力,一幅生態優、農民富的美好畫卷正在緩緩鋪開。
經濟日報新聞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