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成都10月24日電 (朱虹)今天,在第二屆公園城市論壇閉幕大會上,四川天府新區管委會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天府新區成都黨工委書記劉任遠與中國城市規劃學會第五屆理事會理事長孫安軍共同釋出《公園城市指數(框架體系)》。
《公園城市指數(框架體系)》由天府新區聯合中國城市規劃學會編制,這一研究成果是對公園城市理論的深化闡釋,是公園城市工作的度量標尺,是公園城市推廣的框架基礎。
“一個目標、五大領域、十五個指數”指數框架體系
公園城市天府新區的創新實踐
公園城市指數源於天府新區近三年來在公園城市各個領域的實踐經驗整合,形成了“一個目標、五大領域、十五個指數”指數框架體系,為公園城市建設提供了目標導航和度量標尺,作為可複製、可借鑑、可推廣的公園城市共識,是源於新區又高於新區的一次開創性探索。
公園城市指數(框架體系)示意圖
一個目標是“和諧美麗、充滿活力的永續城市”;五大領域即“和諧共生、品質生活、綠色發展、文化傳揚、現代治理”;十五個指數是“安全永續、自然共生、環境健康、城園融合、田園生活、人氣活力、生態增值、生態賦能、綠色低碳、文化傳承、文化驅動、開放包容、依法治理、基層治理、智慧治理”。
此外,在公園城市指數的框架體系下,天府新區結合自身特點進一步深化形成了具體的45組公園城市特色指標體系,與各部門工作深度結合,作為天府新區公園城市建設的度量標尺和實施指南,為其他城市提供先行樣例,將公園城市這一新發展正規化廣泛推廣,讓更多城市、更多朋友能夠一起理解、認同公園城市,為實現我們理想中的家園而共同努力。
據瞭解,本次釋出的《公園城市指數(框架體系)》並非一個最終成果,而是未來持續深入開展工作的起點。這是一個開放包容的、凝聚共識的框架體系,下一步工作還將結合實踐繼續深化,形成符合各類城市特質的量化指標與評估體系,希望更多城市與朋友能夠理解、認同並參與公園城市建設,在全國乃至全球領域推廣這一城市發展新正規化。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第五屆理事長孫安軍在現場對公園城市解讀,他表示,進入生態文明新時代,城市可持續發展已經是全球共同關注的課題,中國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之一,有責任也有義務探索符合自身發展實際的可持續發展模式,要走一條可持續發展生態治理中國城市發展的道路,是中國未來城市發展的必然選擇。
“一個目標、五大領域、十五個指數”指數(框架體系)具體內容
【和諧共生】
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讓城市整體成為一個安全、自然、健康的美好家園。
1.安全永續:堅持大生態與大安全的統一。堅守底線約束,留下更多生態空間與良田;尊重自然規律,維護原生地理,合理利用資源。
2.自然共生:城市也是本地動植物的美好家園。從生物視角,降低人類對自然環境的干擾,尊重自然環境網路,提升生物多樣性水平。
3.環境健康:堅持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從宜居角度,改善空氣質量常現藍天白雲,改善水質讓市民親水樂水,加強防控以杜絕土壤汙染。
【品質生活】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讓市民在生態中享受生活、在公園中享有服務,提高市民的幸福度和滿意度。
4.城園融合:將城市全域建成一個大公園。以組團巢狀、藍綠滲透、無邊界融合的方式,將城市融入大自然、實現無處不公園。
5.田園生活:引領以公園為中心的生活方式。以功能導向的綠道系統,承載遊憩休閒、綠色通勤和公共服務,讓市民出門即公園,園中享生活。
6.人氣活力:煥發精彩、融洽的生活氛圍。從市民多元需求出發,提升城市活力,鼓勵鄰里交往,促進商業繁榮。
【綠色發展】
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突出生態價值導向,探索綠色引領、創新驅動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新模式。
7.生態增值:堅持生態環境就是生產力。推動生態資源價值核算,建立運營反哺維護機制,促進生態資產持續增值。
8.生態賦能:依託環境品質構築核心競爭力。圍繞優質生態資源,集聚創新要素、吸附高能級功能、撬動產業投資。
9.綠色低碳:堅持綠色低碳迴圈發展。推進清潔能源、綠色生產,依託科技創新和智力人才,發展新經濟為引領的環境友好產業。
【文化傳揚】
堅定文化自信,堅持文化是城市的靈魂,讓城市成為新時代中華文明與世界文明交流互鑑的視窗。
10.文化傳承:重視地方文化傳承與彰顯。尊重歷史源脈以鞏固群體認同,強調城市美學以刻畫特色印記,注重場景營造以呈現民俗風情。
11.文化驅動:以文化培育城市長遠發展動力。創造性轉化歷史遺產,創新性發展文化品牌,提升城市軟實力,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
12.開放包容:秉承美美與共、相容幷蓄的態度。積極推動城市與世界的廣泛連結,提升城市的國際美譽度和文化影響力。
【現代治理】
堅持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構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城市治理新正規化。
13.依法治理: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城市治理難題。加強法治化建設,營造市場化、法治化營商環境,讓法治成為社會共識和基本準則。
14.基層治理: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探索同心同向的共建機制,完善多元參與的共治體系,構建普惠公平的共享格局。
15.智慧治理:運用資訊科技讓城市更聰明、更智慧。發揮資料要素的能力,提高城市管理的效能,讓市民享受更加公平、便捷和精細化的服務。
專家說法
石楠:“公園城市”是城市轉型的系統解決方案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石楠對公園城市指數框架進行了深度解讀,他認為公園城市指數框架系統既是一套度量標尺,來判斷城市建設是否達到“公園城市”的要求,同時,這也是一套城市轉型的系統解決方案。
“我們國家的城市化規模之大,國家發展的歷史之長,是全世界其他國家無法比擬的,因此,我國城市發所展面臨的挑戰和壓力,也可以說是全球最大的。”石楠表示,“我們曾經學習過很多國外的經驗,這些都是非常好的國際經驗,但要解決中國自己的問題,還要靠我們自己,要進行本土研究、條件判斷,並且發揮我們自己的優勢,因此需要一套屬於自己的系統的解決方案。”
他表示,公園城市指數框架是一套非常有生命力、有可比性、有重要實踐價值的體系,它來源於公園城市首提地天府新區、成都的豐富實踐經驗和大量理論研究,也有來自全國很多城市的案例,對全國很多城市、包括國際上很多城市發展都有指導意義。
“我們希望能夠藉此切實推動城市的轉型發展。要轉變大消耗、大發展、大代價的發展模式,我們必須要有新的正規化,而‘公園城市’則是這種系統的解決方案,既能繼承我們的優良傳統、發揮我們的優勢,又能整合國際的先進經驗,最關鍵是在推動整個城市發展中有了新的路徑、新的目標、新的方向。”
同時,公園城市指數框架還非常重視屬於中國的東西,比如文化傳承、社會治理,既有治理現代化、社群治理,也有智慧治理,石楠表示這些方面放眼全世界來說,都是走在前列的。
石楠表示:“現在釋出的是1.0版本,以後還會不斷充實,會根據全國、全球的情況對指標進行調整,並持續跟蹤。在此基礎上會對全球城市進行排序,但排序並非重點,重點在於我們提倡的價值理念,希望我們的城市能夠轉型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