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西方制裁俄提供籌碼,“布恰事件”還有2.0版?

中新網4月7日電 (孟湘君)“戰爭來臨時,真相是第一個犧牲品。”4月6日,“今日俄羅斯”援引古希臘悲劇作家埃斯庫羅斯的話,評論烏克蘭布恰鎮平民死亡事件。

目前,俄烏雙方就布恰事件各執一詞,烏總統澤連斯基呼籲將俄從聯合國安理會中除名,並改口再談加入北約。俄烏談判及局勢走向,或再現轉折?

【布恰事件引發關注】

2日,俄軍隊從烏首都基輔周邊等地區撤出。俄方表示,這是一種為雙方談判創造有利條件的友好姿態。

然而,麻煩很快隨之而來。

俄軍撤出後,烏方重新控制了位於基輔西北37公里的布恰鎮。烏國防部發布了一些照片和影片,稱當地有人橫屍街頭,有人被捆綁後遭近距離射殺,還有一些人被葬在一處亂葬坑內。烏方將此歸咎於俄方。

烏總檢察長維涅迪克託瓦3日稱,已找到410具平民遺體。

為西方制裁俄提供籌碼,“布恰事件”還有2.0版?

烏克蘭布恰鎮的衛星影象。圖片來源: 馬克薩爾科技公司(Maxar Technologies)。

次日,烏總統澤連斯基身著防彈背心,在軍人及官員陪同下,到訪布恰鎮。這是俄烏衝突發生以來,他首度在基輔以外地區公開現身。

“這些都是戰爭罪,將被世界視為種族滅絕。”澤連斯基認為。5日,線上出席聯合國安理會會議時,他表達了類似觀點。

澤連斯基稱,如安理會不知如何透過旨在恢復烏和平的決議,可以將俄從安理會除名,改革安全體系;或者,該機構應自我解散。

【俄方盡力自證清白】

布恰事件在西方引發新一輪輿論衝擊,俄方不得不集中精力,自證清白。

“今日俄羅斯”指出,俄軍於3月30日撤離布恰,這是既定事實。烏克蘭國家警察於一天后進入布恰,但布恰鎮長費多魯克當天發影片證實俄軍撤離時,並未提任何大規模暴行、死者遺體或諸如此類的現象。

俄常駐聯合國代表涅邊賈在向安理會提交證據時認為,“難以想象,布恰鎮長會忘記指出這種破壞性的場景”。

涅邊賈還展示了烏摔跤運動員詹·貝里紐科在烏方恢復控制後赴當地拍的照片,稱其笑容“令人印象深刻”,並未提死者和暴行。

為西方制裁俄提供籌碼,“布恰事件”還有2.0版?

網友指出,4月1日至2日,布恰鎮長及烏摔跤運動員貝里紐科等人在當地留影時面帶笑容,未釋出發現平民死亡的訊息。圖片來源:推特頁面截圖。

俄高等經濟學院高階講師兼外交官扎哈羅夫指出,照片中死者的腿和手上大多纏著白布帶,這通常是支援俄軍的人佩戴的。

俄國防部認為,基輔所公佈影象中的所有屍體,在至少經過四天後沒有僵化,也沒有典型屍斑,傷口還出現了未凝固的血液。網路上則有人指出,屍體旁的地面上沒有血跡,有的屍體似乎發生抖動或位置移動。

不過,有關說法並未獲得烏方證實。

【“慘案”或有2.0版?】

布恰事件“與基輔焦急等待頓巴斯戰役的結果有關。對華盛頓而言,顯示西方占主導地位非常重要”,俄高等經濟學院高階講師兼外交官扎哈羅夫認為。

在布恰事件成為“羅生門”之際,澤連斯基警告,俄軍在基輔附近撤出後“新曝光的暴行”,可能比在布恰的“更惡劣”。

為西方制裁俄提供籌碼,“布恰事件”還有2.0版?

當地時間4月5日,聯合國安理會在紐約聯合國總部就烏克蘭局勢舉行公開會。中新社記者 廖攀 攝

俄國防部發言人伊戈爾·科納申科夫少將5日則表示,烏軍隊心理行動的主要中心,疑似在基輔附近莫遜村進行新的“被俄軍打死的和平居民的擺拍”,並供西方媒體繼續釋出。他說,烏特種部隊的類似行為還在蘇梅、科諾託和其它城市進行過。

此外,俄強力機構訊息人士披露,烏偵察破壞小組正在赫爾松州亞歷山德羅夫卡,“籌備利用平民死亡……嫁禍俄羅斯”。

據稱,該偵察破壞小組的任務是協調炮擊、在住宅樓和學校埋雷,以造成平民大量傷亡,他們已在頓涅茨克實施了數次類似活動。

【烏總統突然改口】

目前,俄烏已進行了五輪談判,已取得一些積極進展。布恰事件的發酵,為初現曙光的談判再添不確定性。

為西方制裁俄提供籌碼,“布恰事件”還有2.0版?

5日,澤連斯基在電視直播中指出,烏克蘭不會再談關於去軍事化和“去納粹化”的條款。此外,如果北約“明天提議烏克蘭加入,而不是開玩笑的話”,烏已準備好加入。

澤連斯基還表示,他與俄總統普京的會面,很可能不會進行。他稱,在布恰所發生的事情,讓烏更難與俄談判。

此前,澤連斯基曾明確烏克蘭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會加入北約”,已對此事“失去興趣”。他的立場為何出現反覆?

俄專家分析,布恰事件是烏方“大規模資訊戰”的一環,“澤連斯基需要採取這樣的行動以提高談判中的地位,增加自己的籌碼,不用妥協退讓。”

對此,俄外長拉夫羅夫呼籲,為了讓談判取得真正的進展,應向基輔發出明確訊號,不要破壞與莫斯科的談判。“否則,我們有重演明斯克協議命運的風險”。

【美烏調門有差異】

反觀西方,4日,美總統拜登重申對普京是“戰爭罪犯”的指控,聲稱俄軍在布恰犯下“戰爭罪”,呼籲進行審判。

拜登的國家安全顧問建議,在國際刑事法院(ICC)進行審判。美國務院表示,華盛頓將支援一個由國際檢察官組成的多國團隊,幫助收集和分析證據。

但美國的兩項表態,與烏方並不一致。

一是有關布恰事件的性質,美方沒有像澤連斯基那樣為其貼上“種族滅絕”(Genocide)的標籤。多家美媒採用了“暴行”(Atrocities)一詞。

為西方制裁俄提供籌碼,“布恰事件”還有2.0版?

從上至下分別為《紐約時報》、CNN、雅虎新聞對布恰事件的報道標題。圖片來源:外媒報道頁面截圖。

二是有關澤連斯基呼籲將俄從安理會中除名。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琳達·托馬斯-格林菲爾德表示,安理會是二戰結束後聯合國成立的結果,俄是安理會成員國,這是事實,“無法改變”,將其除名行不通。

俄衛星通訊社也介紹,俄聯邦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寫入了《聯合國憲章》第23條。如要將其逐出安理會,需修改憲章,而這需要安理會所有常任理事國簽署,包括擁有一票否決權的俄羅斯。

不過,美方有新招對付俄羅斯。托馬斯-格林菲爾德稱,美國將尋求暫停俄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的成員國資格。

【“外交戰”與“制裁戰”】

布恰事件,給了西方啟動新一輪“外交戰”和“制裁戰”的理由。

當地時間5日,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表示,已提議對俄羅斯實施第五輪制裁,包括禁止與俄四家主要銀行交易;禁止向俄出口半導體、汽車和運輸裝置,總出口額約100億歐元;禁止俄公司參與歐盟國採購招標;禁止俄船隻進入歐盟港口等。不過,相關舉措需獲歐盟27個成員國一致同意。

俄《國家防禦》雜誌主編科羅琴科認為,布恰事件為西方“提供了額外籌碼”,作為向對俄和不支援對俄製裁的國家施壓的藉口。

6日,美國對俄兩家銀行發起制裁,並禁止對俄能源進行新投資。普京兩名女兒及俄外長拉夫羅夫的妻女等人,遭到制裁。

此外,2月24日俄軍入烏執行軍事行動以來,包括法、德、意等在內,歐洲十多國連續大規模驅逐俄外交人員,近期,更多俄外交人員遭驅逐,人數超過150人。立陶宛和拉脫維亞還宣佈降級與俄外交關係。

俄副外長格魯什科指出,歐洲大規模驅逐俄外交人員的行為,是“早就策劃好的”。驅逐外交人員對雙邊關係是一種打擊,影響將持續很長時間。

俄聯邦安全會議副主席、俄前總統梅德韋傑夫則稱,俄將會對這些國家做出對等反應,未來可能視一些西方國家為“被槍瞄準的人”。(完)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776 字。

轉載請註明: 為西方制裁俄提供籌碼,“布恰事件”還有2.0版?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