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國外“勞動課”都啥樣?

煮飯燉湯、維修家電……德智體美勞的“勞”回來了!近日,教育部印發《義務教育課程方案》,併發布《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從今年9月起,勞動課將成為義務教育階段獨立課程,同時規定勞動課每週不少於1課時。

在不同的國情和文化差異之下,世界各地的“勞動課”各具特色。近日,記者採訪了英國、美國、澳大利亞、日本、加拿大的華人家庭和教職人員,聽他們講述當地的“勞動課”在哪兒學、學什麼、怎麼考,以及“勞動課”對學生未來職業選擇的重要意義。

這些“他山之石”,或許可以為我們的勞動課提供一些借鑑和參考。

英國

“烹飪與營養”是必修課

學校有烹飪教室

提供烘焙材料

國內勞動課程標準的“任務群”裡提到,要讓五六年級的孩子學會西紅柿炒雞蛋、煎雞蛋、燉骨頭湯等。在英國,烹飪教育同樣也被“課程化”了,而且是一門單獨的必修課。

“我在學校的烹飪課上學會了烤餅乾、做蛋糕坯,還有拌蔬菜沙拉。”今年15歲的小翼,在英國倫敦一所公立中學讀十年級。他在讀七年級和八年級時,曾學過兩個學期的“烹飪與營養”。

看看國外“勞動課”都啥樣?

小翼烘焙的餅乾

相比於中餐,西餐大多不用明火,參照食譜配比製作即可,因此學生們在學烹飪時的難度和危險性相對較小。在國內,當中小學生要學做菜的訊息傳出時,有不少人擔心部分課程可能會回家“實戰”,額外增加家長們的負擔。

英國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呢?小翼告訴記者,英國學校裡有專門的指導老師和烹飪教室,上課時兩名學生共用一個操作檯及烹飪裝置。學校會提供一些基礎烘焙材料,比如麵粉、奶油、黃油等,“如果你想加點兒材料,做個草莓蛋糕的話,就得自己帶些草莓去學校”。另外在烹飪課上,老師還會講一些營養保健、衛生安全等方面的知識,並鼓勵學生們自己搭配出營養均衡的餐食。小翼說,上九年級後,英國學生可以自由選擇是否繼續選修烹飪課。“進階”之後,將會學習做義大利麵、炒飯、披薩等。

看看國外“勞動課”都啥樣?

小翼在學校親手製作的迷宮

除了烹飪課,小翼還學過“設計與技術”,主要是做些木工活兒。學校有專門的木工教室,上課時,有專職教師講授木材知識,教大家如何安全使用電鋸、電鑽等工具。小翼曾在木工教室裡用電鋸切割木料,做出過迷宮玩具、正方體木盒和會玩單槓的木頭人等。

看看國外“勞動課”都啥樣?

看看國外“勞動課”都啥樣?

小翼的木工作品

日本&澳大利亞

校園裡有個小菜園

高年級種菜

低年級澆水拔草

今年6歲的哼哼在澳大利亞一所小學讀一年級,他的媽媽周女士告訴記者,比起勞動,當地更鼓勵小孩打球、游泳。不過讓她印象較深的是,學校會定期發種子,孩子們可以自願種菜。

看看國外“勞動課”都啥樣?

哼哼在種學校發的盆栽

“每年超市和商家會搞活動,消費滿額送小盆栽,裡面有蔬菜種子、塑膠盆、土壤等。超市的活動結束後,就會把剩餘的小盆栽一箱箱地免費發放給幼兒園、學前班和小學,再由老師發給想要種菜的孩子們。”周女士說,這些包裝盒子上會寫明怎麼種、何時種、種子埋多深等,學校老師也會指導孩子種植。而且,哼哼的幼兒園裡有個小菜園,老師會領著孩子們一起種菜,讓大家輪流澆澆水、抓抓蟲。

看看國外“勞動課”都啥樣?

澳洲幼兒園的菜地

跟澳大利亞類似,日本的很多幼兒園和小學也都有自己的菜地。楊先生居住在日本山梨縣,女兒的學校裡有一畝地,可以種些花草和農作物。“高年級的學生負責種,低年級負責澆水拔草。收穫的作物,會在某天做成午餐,大家一起分享勞動成果。”

日本的勞動教育,還會結合一些地域特色,比如山梨縣的特產是桃和葡萄,到處都是果樹,上課時老師會帶著學生們去觀察桃農如何種桃。一些海邊的學校,則會帶學生去參觀漁民捕魚。

小學四年級以後,會有木工、縫紉類課程。但楊先生髮現,其實很多日本孩子早在幼兒園時就會編織了。他女兒剛到日本時6歲,在當地上過半年私立幼兒園,孩子花一週時間用木棒針給自己織了個裝手絹的小包。幼兒園畢業時,老師還送給孩子一套編織工具當作紀念品。

看看國外“勞動課”都啥樣?

5月13日,楊先生在日本靜岡縣偶遇去參觀捕魚的小學生

美國&加拿大

學生參與校外勞動實踐

透過打工“瞄準”職業方向

相比之下,美國的“勞動課”似乎比較依賴家庭和社會。張磊在美國華盛頓州一所中英雙語學校當老師,她告訴記者,目前小學生的課程表上沒有專門的勞動課,上中學後可以選修烹飪、縫紉等課程。但據張磊觀察,很多美國家庭都熱衷戶外活動,比如全家去野外露營,孩子們會跟父母一起搭帳篷、生火烤肉,這也是鍛鍊孩子動手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她看來,美國孩子課餘時間打工,就相當於在上“勞動教育課”。張磊注意到,很多十四五歲的孩子會到超市打工。有的是放學後,有的是利用假期時間,在平時打工過程中,可以掌握很多勞動技能。

北美的勞動教育模式有些相似。今年68歲的於武興從教30多年,退休前曾在加拿大北部的三個省做過中小學教師、校長,後來又在當地教育部門任職。據他講,加拿大的小學有門課程是“野遊”,老師會帶領學生們去醫院、警察局、實驗室、飛機場、超市、飯店等地,觀摩各行各業的從業者如何勞動。回來後,孩子們會講講自己學到了什麼,以後想從事哪種職業。

“‘野遊’的意義,是希望學生們透過觀察別人勞動,對某個行業產生興趣。”於先生介紹道。另外定居國外多年,他發現,為了運輸方便,國外的傢俱大多是板材,收貨後需要自己組裝。加拿大的中學有門課叫“工業技術”,下設很多選修課,其中包括木工課,要在木工車間裡做椅子,因此很多人都能夠看懂圖紙。九年級時,很多學生還會選修縫紉課,由學校提供場地、縫紉機、布料等,考試內容是做一件衣服。此外,學生們還可以選修美容美髮、製陶、會計、商業等課程。

於武興說,從15歲起,也就是十一、十二年級時,加拿大的中學生要上“職業指導課”,這相當於一門勞動實踐課,“很像中國大四畢業前的實習。”學校的輔導老師會幫忙聯絡實習地點。課程結束後,這些單位的負責人會給學生寫評語,這不僅是學校的考核依據,甚至學生畢業找工作時,用人單位也會參考。

來源:生活報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333 字。

轉載請註明: 看看國外“勞動課”都啥樣?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