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出新速度,中歐班列駛向更遠

□ 本報記者 常 青

本報通訊員 馬繼超

“忙,就是忙。”

“五一”假期,位於濟南西部的濟西站不停發運中歐班列,異常繁忙。作為中歐班列專職司機,朱強感受尤為明顯。

從最初每週跑2-3趟車,到現在的天天發運;從原先的41節車廂,到現在將近60節車廂;從開始的80公里每小時,到提速後的120公里每小時,越來越多懸掛著“齊魯號”的中歐班列從濟南出發駛向歐亞大陸。

出車前,朱強細細檢視集裝箱。中歐班列運輸的貨物種類多,形狀和重量不同,在車廂內的受力點也不同,為了讓所有部件在車廂裡保持穩定,安全抵達歐亞國家,對於運輸平穩性的要求極高。“只有最優秀的司機,才有能力駕駛中歐班列。‘齊魯號’走出山東,走出國門,這代表的不只是鐵路,更是中國的形象。”

擔任中歐班列司機兩年多,朱強卻從未出過國門,這是班列運輸的特點決定的。從濟南前往歐洲的漫長旅程,不是由一個司機、一個火車頭一氣走完的,而是需要依靠途經省份各個鐵路局的多個司機共同接續完成。“比如眼前這輛車,我只負責駕駛到河北滄州,隨後由北京局司機接力繼續北上,就這樣不斷更換直到口岸。”朱強說。

雖然朱強的運輸距離有限,但一個集裝箱的歐洲之旅卻十分“精彩”。除了在國內需要更換多個司機、車頭外,到了口岸還要進行換裝,隨後由途經國家的鐵路部門和司機接手,繼續前往目的地。如果途經俄羅斯等與中國使用的標準軌距不同的國家,班列還需要更換列車。如果貨物運往德國,因為德國貨運列車最大長度限制比其他沿途國家短,集裝箱還需要被分到兩列較短的火車運輸。

“五一”假期,除了一線操作人員,同樣忙碌的還有後臺管理協調人員。記者來到山東高速齊魯號歐亞班列運營有限公司,這裡是山東開行班列的“中樞指揮部”。

“這幾個月,班列的客戶諮詢量攀升,每天都有大量客戶打電話諮詢倉位情況。”“五一”前後,工作人員呂剛一直在崗位上忙碌著。他告訴記者,去年疫情發生後,全球海運市場受到較大影響,卻給中歐班列提供了發展契機。前段時間,蘇伊士運河發生“大堵船”,導致大批貨船無法及時週轉。在這樣的背景下,班列憑藉穩定性強、時效快、安全性好等優勢,得到了更多關注和認可。

資料最有說服性。今年一季度,“齊魯號”中歐班列累計開行380列,同比增長27.1%,累計傳送約3.11萬標準箱,同比增長25.8%。目前,“齊魯號”中歐班列城市間線路已達47條,可以直達“一帶一路”沿線19個國家49個城市。

2018年,山東進行全省中歐班列資源整合,相比於先發地區,“齊魯號”中歐班列起步不算早,但發展勢頭強勁。山東作為工業大省,貨源充足,聚合資源後,山東中歐班列聚指成拳,形成合力。此外,山東高速集團創新產品服務,推出“魯歐快線”“上合快線”“日韓陸海快線”等,同時打造“班列+”業務模式。這些都是“齊魯號”中歐班列發展迅速的原因。

從曾經為了一個集裝箱找貨源,到現在一上午能接30個諮詢倉位的電話,山東高速齊魯號歐亞班列運營有限公司運營總監馬春波感慨萬千。然而,“一箱難求”火爆的表象下,他有著清醒的思考:“在疫情和堵船這樣的偶發性事件下迎來的‘高光’時刻,並不是常態,疫情影響會慢慢過去,堵船事件不會天天發生,‘齊魯號’需要保持清醒,創新發展,保持良好局面。”

在馬春波看來,受疫情等影響,目前海運運力驟減,遠遠不能滿足外貿運輸需求,很多客戶將目光轉移至中歐班列,導致班列運輸火爆局面。“疫情總會過去,當海運恢復正常了,如何保持客戶黏性,這是現在需要考慮的問題。”馬春波認為,除了儘可能放大班列優勢,如提高穩定性、時效性,還需要尋找更多適鐵運輸的目標客戶,透過提供專業化、定製化的各類優質服務,形成更加緊密的合作關係。

業內人士表示,在全球外貿貨運90%靠海運的當下,對中歐班列來說,不管是口岸的換裝能力、國內鐵路的運輸能力,還是相關的基礎設施,都尚不足以應對日益增長的龐大運輸量,大規模的發展還需要基礎設施等多方面的不斷提升完善。

作者:常 青

來源:大眾日報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646 字。

轉載請註明: 跑出新速度,中歐班列駛向更遠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