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印度對華“經貿脫鉤”必然是徒勞的 | 新京智庫

為什麼說印度對華“經貿脫鉤”必然是徒勞的 | 新京智庫

印度對華“經貿脫鉤”顯然不切實際。

為什麼說印度對華“經貿脫鉤”必然是徒勞的 | 新京智庫

印度盧比。圖/unsplash

文 | 樓春豪

“這是什麼衝突?”(What Conflict?)。近日,在報道2021年中印雙邊貿易額突破千億美元大關時,有印度媒體使用了此類標題。

根據中國海關總署1月14日公佈的資料,2021年中印雙邊貿易額歷史性地突破千億美元大關,約為1256.6億美元(同比增長43.3%)。其中,印度向中國出口約281.4億美元(同比增長34.2%),從中國進口約975.2億美元(同比增長46.2%)。

而根據美國統計部門的資料,2021年美印貨物貿易額約為1133.9億美元。

據此,中國將繼續超過美國成為印度最大貨物貿易伙伴。

1 印度輿論為何不高興?

印度輿論紛紛質問,在當前雙邊政治關係並未“雲開霧散”的背景下,在印度政府嚷嚷著要降低對華經濟依賴的背景下,雙邊貿易額卻為何創下新高?印度對華貿易逆差為何不斷擴大?

這些質問的弦外之音,是印度國內對經貿領域對華高依賴度的無奈與擔憂。

自2021年12月中國海關總署資料顯示前11個月雙邊貿易額已突破千億美元的時候,印度國內輿論就“五味雜陳”,印度政府的反應則是對小米、OPPO等中企進行突擊查稅。

此次全年資料公佈後,印度政府更是於今年2月14日再次封禁54款中國的App,2月15日對華為在印度的多個辦公場所突擊查稅。顯然,中印雙邊貿易額創下新高,並不是印度政府所樂見的。

2 “供應鏈安全問題”是印度的“新憂”

近些年中印雙邊貿易增長明顯,2021年雙邊貿易額首次突破千億美元大關,這是由兩國的經濟特點和市場需求所決定的。

然而,印度國內一些人卻並不這樣看。

近年來,受國際環境、中印關係、印度國內政治乃至新冠疫情等諸多因素的攪動,印度對中印經貿關係現狀的不滿與擔憂與日俱增。

為什麼說印度對華“經貿脫鉤”必然是徒勞的 | 新京智庫

2022年1月8日,疫情下的印度新德里街頭。圖/新華社

“對華貿易結構失衡”是導致印度一些人不滿情緒的“舊病”。

在印度這些人看來,這主要體現在兩個層面,即:印度對華貿易逆差巨大,中國享有巨大的對印貿易順差;貿易結構不匹配,中國對印出口商品的附加值更高。

貿易逆差方面,近年來,中印經貿的大致情況是,中國對印出口額約為印度對華出口額的3-4倍。以2021年資料為例,印度對華貿易逆差高達693.8億美元,佔兩國貿易總額的比重約為55.2%。貿易結構方面,印度對華出口商品主要是農產品、礦產品等初級商品,而中國對印出口商品則主要是附加值更高的機電產品、化工產品等。

“供應鏈安全問題”則是印度的“新憂”。

2020年以來的全球新冠疫情,暴露了印度對華產業鏈和供應鏈的高依賴度,引起了印度官方和戰略界對供應鏈安全性的擔憂。

以印度製藥業為例,印度是全球最大的藥品生產國之一,被稱為“世界藥店”。不過,中國是其最大的原料藥及其中間體的來源,佔印進口總額70%左右。

印度商工部下屬的藥品出口促進理事會主席烏達亞·巴什卡(Udaya Bhaskar)曾表示,“新冠疫情暴露了印度在原料藥和關鍵中間體上對中國的高度依賴。如果不予以解決,將是對印度藥品安全和國家健康安全的嚴重威脅。”

雖然無論是貿易失衡還是所謂的“供應鏈安全問題”,都是市場選擇的結果,甚至可能是印度政府將經貿問題“政治化”、“安全化”的反作用結果,但印度政府非但未能“反躬自省”,反而將之歸咎於中國的市場不開放,並將對華歧視性經貿政策、尋求降低對華供應鏈依賴,作為對華政策的重要關切。

3 不切實際的對華“經貿脫鉤”

近年來,美國推動的對華經貿脫鉤,中印邊界西段加勒萬河谷衝突事件,被印度政府視為對華推行歧視性經貿政策、降低對華經貿依賴的“天賜良機”。

雙邊層面,印度政府挾民族主義情緒對華“經濟反制”。中印邊界西段加勒萬河谷衝突事件後,《今日印度》搞的多次“國民情緒調查”都顯示,印度民眾對“封禁中國App”、“抵制中國商品”的支援率非常高。

印度政府則採取了封禁中國App、提高中國企業赴印投資門檻、禁止中國企業參與印度公共採購招標、取消部分中企簽訂合同、對部分中國產品進行反傾銷、對中國在印企業搞查稅調查等歧視性舉措,不一而足。

多邊層面,印度方面以所謂的“供應鏈外交”提供供應鏈安全。印度積極呼應美國打造排華供應鏈的圖謀,試圖將自己打造成“全球製造業替代中心”。

2021年3月和9月的兩次美日印澳“四邊機制”峰會上,四國就關鍵礦產、醫藥、半導體等領域的供應鏈合作進行了商討。此外,印度還與日本、澳大利亞發起“彈性供應鏈倡議”,並於2021年4月正式啟動。該倡議提出,將透過加強數字技術應用、貿易投資多元化等舉措,“增強印太地區產業鏈的韌性”,“確保印太地區值得信任的、可以依靠的產業鏈”。

不過,印度對華“經貿脫鉤”顯然不切實際。

一方面,印度國內滯後的基礎設施、繁雜的營商法規、不充足的熟練勞動力等,都將嚴重製約其工業發展能力。印度政府提出了“經濟自立”倡議,針對性地出臺了十餘項“生產關聯刺激計劃”,試圖借全球供應鏈重塑之機倒逼“印度製造”。但從目前來看,印度並不具備承接全球供應鏈轉移的魅力和能力。美國從中國轉移出去的企業,也主要落地越南、印尼等東南亞國家,去印度的寥寥無幾。

另一方面,中印經貿關係的結構表明,印度對華經貿依存度更高、脆弱性更強。印度政府以所謂的“地緣政治”、“國家安全”為由,搞強行的經貿脫鉤非但不可能,甚至可能“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無論從中美、中印經貿資料來看,中國已經深度嵌入國際貿易體系,這絕對不是某個政府可以用蠻力能改變的。

資料顯示,印度約70%的原料藥、25%的汽車零部件、50%的耐用消費品零部件、80%-85%的壓縮機都從中國進口,如果強行對華供應鏈脫鉤,印度經濟恐難承受“斷供”風險。

4 合作共贏方是正道

中印是全球最大的兩個發展中大國,兩國都面臨著經濟發展任務,也有著巨大的經貿合作需求和空間。因此,進入21世紀以來,中印經貿合作發展迅速,雙邊貿易額從2000年以來迅猛發展。

為什麼說印度對華“經貿脫鉤”必然是徒勞的 | 新京智庫

印度總理莫迪。圖/新華社

2014年,時任古吉拉特邦(被譽為“印度的廣東”)首席部長莫迪,憑藉其“高效治理”、“經濟能手”的稱號問鼎總理寶座,進一步推高了對中印經貿合作廣闊前景的預期,中國對印投資和貿易較快增長。

但是,當前印度政府對華歧視性經貿政策,挫傷了中國企業赴印投資的意願,不利於中印經貿關係長遠發展。

此次中印經貿額創下新高的事實再次充分表明,中印經貿關係密不可分。在印度衝擊“5萬億美元經濟體”、邁向“新印度”的程序中,中國將是印度不可或缺的發展夥伴。

此外,印度政府不應也不能用政治邏輯、安全邏輯來處理中印經貿關係,更不能盲目加入美國對華經貿打壓的陣營,否則不僅無法滿足印度民眾對物美價廉商品的需求,其違背經濟規律而可能引發的供應鏈紊亂問題也可能是印度無法承受之痛。

目前,印度政府雖然在貨物貿易領域“投鼠忌器”,更多地是在數字經濟、股權投資等領域對華限制,但這種歧視性政策的負面效應不容低估。

中國和印度是搬不走的鄰居,互為重要的經貿合作伙伴。兩國經貿合作具有較強韌性和巨大潛力。印方應採取切實措施,維護雙邊經貿合作良好發展勢頭,造福兩國和兩國人民。

特約撰稿人 | 樓春豪(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南亞研究所副所長)

編輯 | 張笑緣

校對 | 趙琳

聯絡我們:

郵箱 [email protected]

微信 ucass2020

新京智庫

新京智庫是依託於新京報平臺成立的新型媒體智庫,我們著眼於自身立足北京的區位優勢,服務北京、面向全國、放眼世界。在國家政策解讀、政商學媒“四維一體”資源對接、城市案例研究和品牌傳播等方面,生產具有高度專業化、全球廣泛影響力的作品與研究成果,為政府、企業和行業機構提供一流的智力支援。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128 字。

轉載請註明: 為什麼說印度對華“經貿脫鉤”必然是徒勞的 | 新京智庫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