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港媒認為:日美組建“兩國集團”面臨挑戰

由 鍾離綺琴 釋出於 綜合

香港亞洲時報網站4月5日發表題為《日本終於得償所願結成了“兩國集團”,但是代價如何?》的文章,作者為美國斯坦福大學國際政策講師丹尼爾·斯奈德,文章認為,日美加強聯盟,似乎要形成日美“兩國集團”,但東京在實現華盛頓希望的多個領域的目標方面將面臨困難,包括人權領域、防務領域,以及美日韓三方合作。全文摘編如下:

當地時間4月16日,當菅義偉步入白宮橢圓形辦公室時,他將不僅僅只是首位與喬·拜登會面的外國領導人。這位日本領導人還將展示拜登政府的對外政策目標——應對中國。

哥倫比亞大學名譽教授、美國日本問題元老級專家傑拉德·柯蒂斯是這樣解讀拜登政府雄心勃勃的構想的:“我們需要日本位於我們的亞洲安全宏圖大略之核心,我們會辦到的。”

多年來,日本政府官員不懈努力阻撓形成“兩國集團”——“中美軸心”,把日本晾在一邊。現在,“兩國集團”終於來了。只不過,不是他們擔心的那種,而是美國與日本的“兩國集團”。

在日本和美國最近“2+2”防長與外長會議的宣告中,這種加強聯盟的目標顯而易見。

一些美國決策者現在認為日本已經發生了戰略轉折,不再那麼小心翼翼地害怕得罪北京了。

前特朗普政府國家安全顧問赫伯特·雷蒙德·麥克馬斯特說:“日本是實現這一願景的基礎。”他稱讚前首相安倍晉三是這個概念的原創者。

美國官員堅稱這種策略同樣出自日方,哪怕不是主要出自日方。預計菅義偉與拜登會晤之後會再次發表宣告。

一位美國防務官員告訴我:“他們才是希望‘2+2’會議宣告措辭強硬的人。”他稱讚日本防衛大臣岸信夫與防衛副大臣中山泰秀的努力。

但是,日本保守派的這場勝利也將付出代價。東京在實現華盛頓希望的多個領域的目標方面將面臨困難,首先就是所謂的“人權”領域,還有防務領域,以及美國人推動的與韓國進行的三方合作。

柯蒂斯教授認為,拜登政府“將會很失望”。

人權問題分歧明顯

東京與華盛頓之間最明顯的差距就在於拜登政府渴望將所謂的“人權”問題置於對華戰略的核心。

菅義偉政府忠實地加入了有關所謂“人權”問題的言論抗議,但是它也明確拒絕加入美國及其他國家採取的懲罰性制裁。

防務作用受到制約

如今,東京與華盛頓之間最大的協同作用領域就是防務與安全。日本準備將安全領域擴大到本土以外,此舉受到美國歡迎,表現形式就是深化在東南亞與印度尼西亞和越南以及與“四方安全對話”夥伴澳大利亞和印度的夥伴關係。

防務開支穩步增加以及購買美國第五代戰機F-35這類武器裝備增加了美國與日本軍事力量密切作戰協調的希望。

在共同擔憂的安全問題中列入臺灣海峽,這是前首相佐藤榮作1969年堅持日本防務必須包含臺灣防務的著名立場以來的第一次,它引發了人們的猜測:日本或許準備與美國共同部署力量,應對中國。

日本的強硬派急於在這項政策中加入有關臺灣“紅線”的言論。

部分美國防務策劃者附和這個主張。但是,博學的美國防務專家提醒須防止這種預期。日本可能準備向美軍提供後勤支援,沖繩島距離臺灣只有很短的距離。

柯蒂斯認為,鑑於日本國內政治制約及其脆弱的對華平衡之舉,出現這種情形是不可能的。他說:“認為日本將以某種方式開始行動,幹一些大事,這不可能。他們非常謹慎地向中國發出訊號:他們不會在臺灣問題上形成新的立場。”

三邊合作最具挑戰

“兩國集團”最具挑戰性的領域也許是與韓國結成真正的三邊安全合作關係。眼下,拜登政府的策略似曾相識:利用朝鮮的威脅促使日本與韓國回到某種實用關係上來。

本週舉行的國家安全顧問會議是朝著這個方向邁進的第一步,接著將於4月份舉行三方外長會議。但是,美國官員私下承認:首爾與東京之間的氛圍如此惡化,也許只能達成表面上的協議。

試圖將安全問題與歷史以及強迫勞動和“慰安婦問題”引起的法律大戰區分開來,這反映了華盛頓對兩個盟友的挫敗感。華盛頓對於韓國把問題複雜化非常不滿,也對菅義偉政府不願在韓國不首先讓步的情況下討論問題感到失望。

一名接近拜登政府的前高階官員告訴我:“不可能搞定,不會有多大好轉,甚至可能惡化。”

美國專家警告:雖然會談大獲成功,但是日本並不準備成為美國亞洲戰略的核心支柱。日本寧願加入更大的團體,不僅僅是“四方安全對話”,而是更廣泛的多邊機構。

來源:參考訊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