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綜合報道】時至今日,俄羅斯北極地區仍有一些儲存汽油的舊桶,那是蘇聯時期的探險行動遺留在當地的。有害遺存不止這些汽油桶。許多有毒物質仍在向外洩漏,繼續汙染北極地區的生態環境。
根據2017年的測算,僅在北冰洋沿海地區,就有多達400萬噸工業和建築廢料以及1200萬隻鐵桶。2015年至2017年間,俄羅斯軍隊在俄北極地區進行了一次大規模清理行動,收集並清理了超過1.6萬噸廢金屬。無疑,這是一個良好的開端,但俄北極地區的汙染問題仍然存在,需要大量投入和社會關注。
這些廢棄物有哪些危害?
世界自然基金會俄羅斯分會北極生物多樣性保護專案協調員瓦爾瓦拉·謝梅諾娃(Varvara Semenova)曾多次前往俄北極地區考察。她說,即使作為一名普通的觀察者,自己在旅途中看到的垃圾數量也很令人擔憂。
“不同地方的廢棄物種類各不相同。在一些蘇聯時期較繁榮的地區或建設極地氣象站等設施的地方,有很多垃圾遺留。例如,被毀壞的建築物和建築構造,大量用於存放汽油的舊桶等。即使是在那些如今已經建立保護區的地區(如弗蘭格爾島、法蘭士約瑟夫地群島等)也被生鏽的舊桶堆滿了”,瓦爾瓦拉回憶道。
這些舊桶曾經用來盛放汽油和其他化學物質,此外,還有老式柴油發電機等物品。當它們(非常緩慢地)分解時,有毒物質會洩漏出來,滲入土壤,從而導致生態環境被汙染。俄羅斯沿北冰洋和北極圈以北地區的海岸線綿延24140公里,從西部的巴倫支海到俄羅斯與挪威邊界,東到白令海和遠東的鄂霍次克海。俄羅斯約佔北冰洋沿岸海岸線總長度的53%。
俄羅斯北極地區的垃圾和廢棄物對該地區動植物的生存構成嚴重威脅。尤其是來自不同國家的廢棄漁具、塑膠、瓶子和包裝,都會導致微塑膠進入海水中。它們可能被魚類吃掉,這些魚又會被海象等大型動物食用。“現在,科學家研究北極海洋生物的一項工作,便是檢測海洋動物體內的微塑膠含量。相關研究證實,海洋動物體內的微塑膠含量正在不斷提高。可以說,塑膠汙染物已經進入北極食物鏈的最頂端”,瓦爾瓦拉補充道。
我們都看過這樣令人心痛的畫面:海洋哺乳動物被纏在漁網中,動彈不得。在北極海域,這個問題雖並不像在世界其他地區那樣嚴重,但也是導致動物遭受痛苦和死亡的原因之一。
此外,在新地島等地,人類與野生動物之間的矛盾日漸加劇。你可能已經看過一些有趣(只是乍看之下有趣而已)的影片,比如北極熊追著垃圾車跑或在垃圾桶中翻找食物等等。這意味著這些體型龐大且危險的動物正在進入人類居住區,這使得人類遭遇動物襲擊的風險增加,最終將導致人類或動物死亡。此外,過度依賴從垃圾中獲取的食物將導致北極熊的海上捕獵活動減少,這可能使整個生態系統陷入混亂。
大規模清理行動進行中
幸好,隨著俄北極地區越來越多的行政區獲得聯邦直轄區地位,相關地區開始更積極地開展定期的大規模清理廢棄物行動,以消除這種環保人士口中的“蘇聯遺留”。這些清理行動得到俄羅斯聯邦政府的直接支援。
2013年2月,俄總統普京批准了《2020年前俄羅斯聯邦北極地區發展與國家安全保障戰略》,要求對廢棄物長期累積導致環境受損的情況進行評估和處理。為實施該戰略,俄羅斯國防部制定並批准了《俄國防部清理因在北極地區活動而造成的環境破壞路線圖》,並在2015年至2017年之間實施了一項專項行動,由國防部特殊部門——“環境清潔小組”負責收集北極地區的垃圾。他們的清理範圍涵蓋北極地區用於軍事目的的領土、駐軍地、新地島等,以及位於新西伯利亞群島和俄北極地區的其他相關設施。隨後在2017年至2019年之間,俄國防部又組織完成了另一次大規模清理行動。
更多志願者加入其中
除了俄羅斯政府,許多志願者也加入到清理北極地區廢棄物的行列中。一些志願者專案也應運而生。“綠色北極”(Green Arctic)就是其中之一。該專案負責人葉夫根尼·羅日科夫斯基(EvgenyRozhkovsky)介紹說:“我們在2014年註冊了‘綠色北極’組織。這個想法是2013年我們對別雷島進行清理時產生的。同時出現的還有‘極地兄弟會’和‘北極志願者組織’。一群志趣相投的志願者聚集在一起,利用暑假時間儘可能多地清理北極地區廢棄物。我們的主要目標是組建志願者團隊,參與北極地區的環境考察,並恢復該地區的生態平衡。”
任何人都可以申請成為志願者。 2020年,“綠色北極”組織收到了267份申請。116人獲得面試機會,並接受了30個小時的專項培訓。最終,只有48人留了下來,參與了清理北極地區遺留的鐵桶,以及清理卡拉海中的別雷島、維利基茨基島沿岸垃圾填埋場的行動。在一次志願行動中,他們還遇到一支由俄羅斯軍人組成的清理隊,並就如何更好地恢復北極原始生態交換了意見。
過去8年中,由來自俄羅斯23個行政區和奧地利、保加利亞、德國、以色列、中國、烏克蘭、智利、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摩爾多瓦等11個國家的230名志願者共進行了11次志願考察和清理行動。他們共收集了約1900噸金屬廢物,並將它們送往回收設施。在這一過程中,他們還救助了一隻北極熊幼崽。
本文刊載自《環球時報》“透視俄羅斯”專刊,內容由《俄羅斯報》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