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好歷史“欠賬”須堅持科學的生態修復觀
寧夏賀蘭山生態保衛戰的成效有目共睹,如今的賀蘭山褪去黑衣、重披綠裝,生態修復工程的實施,去除掠奪式開採留下的“傷疤”,大山正在休養生息,成為動植物的“隱秘王國”,也成為人們休閒旅遊、戶外運動的樂園。
賀蘭山生態環境整治修復工程投入巨大。由於寧夏黨委、政府痛下決心、壯士斷腕、堅決治理、動作迅捷,賀蘭山正在轉變成一座生態趨於平衡的“守護山”。
生態是一個有機整體,需要科學統籌治理,幾代人、數十年造成的破壞,絕不是一朝一夕、一次性投入就能徹底改變的。人們對生態修復、環境保護的認識,經歷了一個由淺入深、由不自覺到自覺的轉變,隨著生態修復走向深入,必然還要解決很多歷史遺留問題。
賀蘭山生態修復遭遇的地下煤層自燃問題,就是一個歷史上長期存在、治理難度大、一直困擾當地的頭疼事兒。過去還曾經發生過打著滅火工程的旗號盜採盜挖,破壞生態環境的現象。透過繼續開採的方式挖掉燃燒的煤,與之前提出的保護區內煤礦、非煤礦山企業全部關閉退出,所有非法人類活動徹底停止的保護方針確有衝突,當地幹部深恐在實施保護的過程中再造成破壞,無法向中央和老百姓交待。
唯有尊重規律、嚴格論證、科學治理,在制訂火區科學治理方案的同時,完善生態保護監管全過程鏈條,全方位提升生態保護監管能力,才能有效規避“二次破壞”,才能避免滅火工程成為個別人碗中的“唐僧肉”。
提高生態環境治理效能,需要我們在面對各種矛盾困難考驗中保持堅定的戰略定力,打好攻堅戰。賀蘭山地下煤層自燃已綿延數百年,這個舊賬必須還,解決這個歷史問題也是對治理能力的考驗。
在生態修復方面,面對迫在眉睫的問題,既要有攻堅克難的決心,講規律的同時又要有隻爭朝夕的速度意識。當前,中央及寧夏有關部門正在集思廣益,努力尋求更科學、更完善的治理方案。隨著治理方案日臻完善,賀蘭山腹地的“內火”必將得到控制並妥善解決。(記者 於瑤)
<script>window.FWBAT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