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中國古代不會造轉向架,所以造不出4輪馬車,其實並非如此

中國古代幾乎全部都是兩輪馬車,而歐洲公元前後出現了4輪馬車。

兩輪馬車需要把貨物和車體的重量中心固定在車軸附近,不能製造長的仰俯力矩,否則車輛容易傾覆,嚴重製約了車廂的大小,尤其是車廂的長度。

●兩輪馬車延續到晚清,說明很實用。

有人說中國古代不會造轉向架,所以造不出4輪馬車,其實並非如此

四輪馬車,相比於兩輪馬車來說,車廂可以做得更加寬大,尤其是長度可以達到兩輪車廂的2倍以上,載貨量也可以更多,而且行駛更加平穩。

》4輪馬車上有一個特殊的裝置,叫做轉向架。

車身透過轉向架和前輪連線。

正因為這個轉向架存在,所以四輪馬車才可以在路上轉彎。但是四輪馬車有一個問題,它的整個長度會非常的長。

●中世紀典型的西式4輪馬車。

有人說中國古代不會造轉向架,所以造不出4輪馬車,其實並非如此

四輪馬車車廂重,馬匹數量比較多,馬與車的連線要透過轉向架,過於複雜!4匹馬拉的馬車,連線這個長度加馬匹的長度一般至少在6米左右,再加上車身的長度,這樣整個一套行駛裝置加起來就有十幾米長。

這樣連線的馬車只適合在比較平直的道路上行走。

然而,中國西北高寒,東南低窪,是一個地形極其崎嶇的國家。

這是因為我國位於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以及歐亞大陸板塊擠壓的尖角處,山脈發育劇烈。

李白《蜀道難》是對中國崎嶇地形的最好描寫: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

●長江,瞿塘峽夔門,三峽大壩蓄水前最窄處不到50米。

有人說中國古代不會造轉向架,所以造不出4輪馬車,其實並非如此

中國的16大山脈以及高原,佔了國土總面積的90%,平原只佔10%。所以,在中國造橋修路格外的困難。

》中國的道路到底有多難修?

以成都到昆明的成昆鐵路為例,全長1096公里,一共犧牲了2100名建設者,安葬在沿線的21座烈士陵園內。

在中國修一條比較好的路,用現代化的工程機械都不夠。

在極其現代化的機械條件下,和強大的物力保障下,中國使用了世界上最頂級的路橋裝備,並且專門發明了特種工程裝置,才能夠在如此坎坷不平的國土上開橋修路。

●架橋機將預製梁放置到已經建好的橋墩上,效率遠高於通常的起重機作業。

有人說中國古代不會造轉向架,所以造不出4輪馬車,其實並非如此

歐洲的平原面積佔了整個面積的2/3,這是4輪馬車能在歐洲大地上縱橫的前提。

在全世界各大洲,歐洲是最平的地方。少量的山地主要分佈在歐洲北部和南部,包括阿爾卑斯山系、斯堪的納維亞山脈、比利牛斯山脈。

但是,歐洲的山和中國的山根本無法相比,中國的這種地形是歐洲人無法想象的!

●中國,昆明市宜良縣至靖安哨的盤山公路,靖安哨68道拐。

有人說中國古代不會造轉向架,所以造不出4輪馬車,其實並非如此

●中國,張家界西南20km,崇山公路。

有人說中國古代不會造轉向架,所以造不出4輪馬車,其實並非如此

在21世紀以前,盤山公路是很多中國普通公路的主要特徵。

》如果我們把時間軸撥回到幾百年前,可以想象古人面對的是一個什麼狀況。

兩輪馬車的好處,就在於可以原地零半徑轉彎。

如果把歐洲的四輪馬車搬到中國的道路上來,遇到比較急的彎的時候,就會造成馬已經轉過去,但是車還是原地,馬的前進方向和車輛需要轉向的方向呈90度,甚至是180度的夾角。

這時候馬會把車拉翻掉。

即使在現代修建的靖安哨68拐、張家界崇山公路行駛,四輪馬車也很容易翻車。

中國農村的手扶拖拉機對付的就是崎嶇不平的道路,所以手扶拖拉機的車廂也是兩輪的!如果是4輪的車廂它就轉不過來了。

●手扶拖拉機曾今是農村的主力運輸工具,這是古代兩輪馬車在現代的機械化變形。

有人說中國古代不會造轉向架,所以造不出4輪馬車,其實並非如此

發明一個轉向架對於中國古代工匠沒有什麼難度,唯一的問題是這種東西對中國根本就不實用。

千里馬沒有翅膀,是道路給了它飛奔的夢想。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346 字。

轉載請註明: 有人說中國古代不會造轉向架,所以造不出4輪馬車,其實並非如此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