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間很多人都覺得歐洲和亞洲是一個整體,沒有必要人為地分成兩個洲。
李鴻章當年訪問德國的時候,就向德皇很天真地提過這個問題。
李鴻章為了套近乎,對德皇說:陛下,中國跟德國、英法本來就是一家人,為什麼要分歐洲亞洲,不能叫歐亞洲或者亞歐洲嗎?
德皇說,是啊是啊,我也這麼認為的,我也樂意跟中國一個洲,可是我一個人說了也不算啊。
其實人家德皇是外交辭令,歐洲列強具有優越感,他們怎麼可能會認可亞洲跟自己同在一個洲呢?
因此說,歐洲和亞洲的本質區別,不在於地理上的,而且還有人種和文化、價值觀和宗教等等方面的。
而且,關於歐洲和亞洲的分界線,並非是開始就是這樣的,一直都在不斷變化之中。
在古埃及時期,埃及人、腓尼基人和亞述人主導著世界,世界文明都在地中海沿岸和兩河流域,所以也沒有什麼嚴格的地理學的歐亞非的界限。
那時候儘管歐羅巴和亞細亞這兩個詞已經出現,但它們的定義非常模糊,只是作為日出和日落的觀察點,一個很寬泛的名詞。
希波戰爭中,古希臘戰勝了波斯帝國,成為霸主,非常具有優越感,它們以自己的首都為中心,把馬爾馬拉海、黑海到高加索山脈為界,作為歐亞的分界線。西方世界的歷史中心從兩河流域轉移到地中海,希臘文明從此慢慢發揚光大,成為未來的西方文明的基礎。
客觀地講,那時候的歐洲文明就是地中海沿岸地區的文明,沒有西歐北歐東歐什麼事兒。
除此之外,都屬於亞洲即亞細亞地區。
不過在當時,歐亞大陸的阿爾卑斯山北部部分還是一片荒涼,不在劃分的區域之內。
隨著人類的發展和疆域的開拓,歷代王朝統治領域的延伸,歐洲的界限向北擴充套件,黑海以北的陸地也被列入歐洲範圍,亞速海和頓河則是歐洲的水上分界線。
16世紀之後,歐洲南部的分界線沒有發生什麼變化,東部的界限不斷髮生改變,從裡海、頓河到裡海、伏爾加河。
因為俄羅斯野蠻、貪婪瘋狂蠶食歐洲領土,所以歐洲各國把戰鬥民族當做異類,不認為俄羅斯是歐洲大家庭的一員,儘量去排斥它,提防它。
到了18世紀,俄羅斯漸漸被歐洲接受,正式成為歐洲一員,歐洲界限也自然發生變化到了俄羅斯東部。
隨著俄羅斯的領土不斷東擴,歐洲的界限也隨之發生變化,遠東地區也成為沙俄的一部分。
到了18世紀中葉,彼得大帝統治時期,俄國有個著名的地理學家,叫塔季謝夫,他提出了自己歐洲劃界新主張,認為應該以烏拉爾山脈為歐洲的分界線,理由是山脈兩側的植物和動物都明顯不一樣。
大傢伙覺得他說的有道理,就認同了他的說法。
一百年過後,歐洲學者又提出了歐洲的劃界新主張,把烏拉爾河和裡海作為歐洲東南部的分界線,此後再也沒有變化,沿用到現在。
其實所謂的歐亞分界線並不涉及各國的主權,僅僅是一個虛擬的線而已。可是在歐亞兩洲分界線上的國家卻非常介意。比如獨聯體的三個國家喬治亞、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以及塞普勒斯,按照歐亞分界線,他們應該屬於亞洲,但他們誰都不想和亞洲為伍,一直強調自己是歐洲國家。
尤其是到了世界盃分組的時候,他們更是擠破腦袋往歐洲進。
中亞的哈薩克也不甘落後,退出亞洲協會,加入歐洲隊伍。
土耳其更是入歐的典型,不僅想入歐盟還加入北約,都有點寧當鳳尾不當雞頭的英雄氣概。
歐亞大陸之所以要被分成歐洲和亞洲,最關鍵的原因就是歐洲的虛榮心作祟,自認世界文明中心,其他大洲非我族類,人種不同,白種人有優越感。
其次是文化不同,歷史程序不同,歐洲有文化復興,工業革命,亞洲就沒有。
還有一點就是地理分界線明顯,烏拉爾山、烏拉爾河和高加索山以及黑海和土耳其海峽,地域界限還是很分明的。
但要是僅僅從人種和價值觀來劃分,也不那麼科學。因為俄羅斯在19世紀的時候還是農奴制國家,民族性格也比較好戰,貪婪也是獨一無二的,而且歐洲人普遍認為俄國人有韃靼基因,有些牴觸。
即使到了21世紀,俄羅斯也顯得仍舊另類,被歐洲排斥在大家庭之外,不樂於把它當做歐洲國家看待,但這麼多年就是這樣劃分的,總不能把戰鬥民族開除出歐洲吧。
如果把真的把俄羅斯劃分到亞洲,很多歐洲網友一定會舉雙手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