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世平:教育的重點要放到培養好“吃瓜群眾”上來

朱世平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副校長

最近三年做學生事務(student affairs),常被問到學生事務最難做的是什麼?

答:問題學生。

學校裡的好學生,是不需要過多操心的,主動,陽光,好學,上進,深得老師和同學們的喜愛。倒是那為數不多的問題學生,耗盡了學生事務工作人員的絕大部分時間和心血。

“求萬事之榮不如免一事之辱,邀千人之歡不如釋一人之怒。” 過去三十多年大多做教學和科研,即便是管理,也是學術方面的。

想起博士畢業時,導師交代的那句話:

“Science is simple,people are complicated” 即“科學是簡單的,人是複雜的”,現在感覺特有道理。

在科學上,要麼對,要麼錯,黑白分明,沒 啥含糊的,而做人的工作就不一樣了,黑白僅佔小部分,大部分是灰的,有時沒對沒 錯,有時又對又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判斷起來還真需要智慧(wisdom)。

真心希望,簡單的科學能對複雜的學生工作有所幫助。

現代科學的特徵之一是量化,早期哲學,是不量化的,後來有了數學,許多自然現象就可以用公式來描述了,牛頓定律,愛因斯坦方程,數不勝數,數學之美,美不可言。

能不能用數學來表達人文社科的東西呢?比如生、老、病、死,比如愛、恨、 情、仇,比如仁、義、禮、智、信。

前些年,教材料熱力學,講到相變理論時,覺得這理論有助於社會學研究,比如兩國之間合不合拍?也可以用來解釋婚姻,給男女朋友“科學地”測八字,兩個或多個組分在什麼條件下是相容的,什麼條件下分相的, 猶如八字合不合。

試著寫過幾頁紙,又怕被認為腦袋進水,沒敢繼續,更不用說寫出來發表了。

可人文社科的能不能量化問題始終困擾著我,總希望有朝一日,人文學科也能像自然學科一樣簡單明瞭,有依可循。

回到問題學生的問題上來,各有各的問題,真是五花八門,許多次,學生問:生命有什麼意義?幸福是個什麼東西?

What is life? What is the thing of happiness?

問題很尖銳,情況很嚴重。什麼是life? 什麼是 happiness? 這是兩個基本問題。英文裡的 life 是生命,也是生活, happiness 是幸福和快樂。

我們先來定義幾個函式與變數:

L = Life, 生命、生活

H = Happiness,幸福、快樂

B = birth,出生、起點

D = death,死亡、終點

t = time,時間、壽命

x = function,收穫函式

i = 1、2、3 … N ,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朱世平:教育的重點要放到培養好“吃瓜群眾”上來

生命是什麼?生命是積分(Life is an integration),是平日裡點點滴滴的生活累積。收穫函式 x(t)是時間 t 的函式,是個多項式,是人們在生活中方方面面的獲得,每

朱世平:教育的重點要放到培養好“吃瓜群眾”上來

姻、健康、財富、學習、事業、貢獻、服務、娛樂等等等等,不一而足,千變萬化, 人各有志,各人有各人的追求,數學表示式請見公式(1)和公式(2)。

朱世平:教育的重點要放到培養好“吃瓜群眾”上來

任何人都是生不帶來死不帶走,誰都從零開始,最終也歸零,物質形式轉換,精神永垂不朽。大致可分為三段,如圖1所示:青年、中年和老年。年輕時,蓬勃成長,成家立業,往上走;人到中年,成熟幹練,事業有成,在高位;年紀大了,夕陽無限好 ,只是近黃昏,遲早是要下來的,這是自然規律。

朱世平:教育的重點要放到培養好“吃瓜群眾”上來

收穫函式 x(t)從起點(t=B)至終點(t=D)的積分,是曲線下的面積,這面積就是人這一輩子的生命內容,面積越大,獲得越多,內容越豐富,所以說,生命是積分(Life is an integration),這就是生命定律(Law of Life),好就好在定律是不需要證明的,是生活的感悟,是自然規律的總結。

從這生命定律可以作出幾個推論:

(1)收穫函式 x(t)不是一條平穩光滑的曲線,上上下下,不是每天都有獲得的,偶爾還會有失去,發財稀裡糊塗,倒黴有門有路,誰都經歷過,沒有一帆風順的人生,花開花落,雲捲雲舒;

(2)人的一生都想把生命曲線下的面積最大化,也就是希望收穫多點,生命內容更豐富些,有所成就。要把面積做大,其實只有兩個辦法,一是把收穫 x(t)做大,二是把時間 t 做長,也就是,做得越好,活得越長,生命內容更多,意義更大。健康很重要,長壽硬道理,特別是覺得自己沒本事沒信心的人,更要注意鍛鍊身體,把握健康,多活幾年,把缺給補回來;

(3)生命不等於幸福(H ≠ L),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沒生命一定沒幸福,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命都沒了,何來幸福?一定要敬畏生命,別把自己和他人生命當兒戲。生命是幸福的基礎,但有了生命還不能保證就一定有幸福,也有可能是悲慘的生命。

幸福是什麼?幸福是微分(Happiness is the derivative),也就是收穫函式的導數,生命曲線的斜率,向上,正斜率,就幸福,向下,負斜率,就不幸福。

見圖 2,和生命曲線相對應,幸福曲線大致也分三段,年輕時,上升期,幸福多多;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壓力山大,幸福感稍缺;人老了,年老體衰,病病歪歪,力不從心,幸福自然會少些,這就是幸福定律(Law of Happiness),數學表示式見公式(3)。

朱世平:教育的重點要放到培養好“吃瓜群眾”上來

從這幸福定律也可以作出幾個推論:

(1)富二代獲得幸福不容易,含著金鑰匙出生,在生命曲線上瞬間達到高位,如果沒有本事比父母做得更好的話,最好別接班,特別是家庭企業,至少不要在同一個領域裡接棒,如做得不如父母好,很容易被認為坑爹,幸福缺缺;

(2)如果生來是個窮屌絲,別難過,屌絲生命內容不一定比富二代多,但很有可能更幸福,因為往下沒地方了,只能往上,保證了生命曲線的斜率是正的;

(3)人人都會遇到不順心的事,靈隱寺裡的一副對聯非常著名:人生哪能多如意,萬事只求半稱心,如果有段時期由於得不到更多而不開心,生命曲線上不去,可以自我調節,把自己搞得更慘一些,把生命曲線弄下來一點,再上去,幸福會隨之而來,自我調節的方法很多,小到跑個步,來個半程馬拉松,大到爬珠穆朗瑪峰,當然,安全第一,別把命豁出去,命沒了,福就無從談起。

在生命內容相同的情況下,幸福是可以完全不一樣的,請看有關幸福的四個定理:

(1)最幸福的生命是天天有進步,月月有收穫,年年有成就,直到那一瞬間;

(2)最悲催的生命是一路往下,直到歸零,鬱悶一輩子;

(3)最無聊的是生命裡沒有半點漣漪,平淡無奇一生;

(4)最折騰的生命是大起大落,大喜大悲,沒完沒了,生命不停,折騰不止,直到自然消停那一刻,以上四種情況請見圖 3 至圖 6,左圖生命曲線下的面積是相同的,右圖幸福曲線就大相徑庭了。

朱世平:教育的重點要放到培養好“吃瓜群眾”上來
朱世平:教育的重點要放到培養好“吃瓜群眾”上來
朱世平:教育的重點要放到培養好“吃瓜群眾”上來
朱世平:教育的重點要放到培養好“吃瓜群眾”上來

從以上理論可以得出一個結論:生命內容是日日月月年年一輩子收穫的積累,沒有積累就沒有幸福,但不是積累越多就越幸福的,幸福是感覺,退步不會產生幸福,只有進步才能產生幸福,自己跟自己比,今天跟昨天比,明天跟今天比,天天向上才是硬道理,要天天向上,就得好好學習,好好工作,好好生活 。

有朋友相告,說這理論太理論了,跟實際相差有點遠,問有沒有聽說這句話?“有什麼不開心的事?說出來讓哥開心開心!”咋一聽,覺得這還是哥嗎?把哥的開心建立在弟的不開心上,這當然是情同手足的朋友間玩笑,可細細想來,還是有本質性的東西在裡面,人不僅跟自己比,還要跟人家比,估計也有人不跟自己比就跟人家比的,這個人家包括路人甲、路人乙、見過面和沒見過面的,更多的是身邊人同學、同事、鄰居,甚至親朋好友。

應該說比較本身無關善惡,是人的本性,比如說,在高速公路上開車,一路暢通,沒什麼感覺,但如相反方向堵得一塌糊塗,感覺就來了,像檢閱裝甲部隊,威風凜凜,恨不得喊一聲同志們好同志們辛苦了。應該說,那邊的通不通不影響這邊的速度,可感覺就是不一樣。

又比如,買了件衣服,稱心如意,突然發現和朋友撞衫了,一問,朋友花了一半價錢,心頭立刻湧上一股莫名其妙的悲傷,按理說,朋友花多少跟你沒半毛錢關係,你悲什麼傷。

因為有了對比,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沒有對比就沒有幸福,幸福是比出來的。

記得早年出國留學,有個電影片道二十四小時不停播開非洲戰亂地區的慘狀,男人絕望地看著一片廢墟的家園,女人撕心裂肺地嚎啕大哭,小孩瘦骨如柴,一臉恐懼,然後螢幕上顯示電話號碼,請求捐款,說你省下一天的生活費,可以救一個孩子,非常震撼,讓人夜不能寐,早上起來把每月僅有幾百刀的生活費也給奉獻了出去,自己覺得特別幸福,為什麼?因為有比較,有參考點。

鑑於以上觀察與討論,生命與幸福理論需要進一步修改完善。

首先,收穫函式 x(t)需要減去一個平均值,這個平均值有些是清晰的,比如所在地區的平均工資,平均住房面積,平均生活消費,平均出遊次數,平均捐贈,平均公益等,但大多是模糊的,特別是在諸如家庭,婚姻,健康等方面,很難量化。

這個平均值是很有講究的,可以是個無拘小

朱世平:教育的重點要放到培養好“吃瓜群眾”上來

這個平均值也是隨時間變化的,比如,國人懷舊,常想穿越漢唐宋,覺得老祖宗的日子好過多了,這是個很大的誤區,事實是,現在老百姓的生活比從前的達官貴人乃至皇上的生活強到不知哪兒去了,想想吃穿住行,就說避暑吧,有賴於現代科技和發展,空調和冰箱進了百姓家。

說明白了後,還想要穿越的人,是有問題的,可能有難言之處,因為有些事現代社會是法律不允許的。

鑑於此,公式(1)修改成公式(4),公式(2)修改成公式(5)或公式(6),公式 (3)修改成公式(7)

朱世平:教育的重點要放到培養好“吃瓜群眾”上來
朱世平:教育的重點要放到培養好“吃瓜群眾”上來

比如,做企業家的小小目標一個億就是個很好的參考值。虛有虛的好處,因為有夢想,有希望,就更有動力。但參考值定高了,收穫函 數x(t)容易成為負值,容易產生焦慮,容易抑鬱。然而就幸福 H 而言,如果日趨接近參考值,H 倒是個正值,幸福感還是有的。

由此可見,生命 L 實實在在,但幸福 H 是感覺,是相對的,是比出來的,不僅跟自己的昨天比,也跟他人(peers)比,是從進步(progress)中獲得的。

學校是培養人才的地方,特別是大學(university),學生到大學裡來學知識,向誰學呢?像創造知識的人學,創造知識是科研,傳授知識是教學,教學與科研是大學的兩條腿,只有教學沒有科研的大學不是個好大學,最多也就是個社群學院(community college)。只有科研沒有教學的大學更不算好大學,充其量算個研究院(research institute)。

一所大學能走多遠,全憑兩條大腿有多粗,順便講一句,現在不少大學, 全憑發表在頂級期刊上的幾篇文章,就成了大學教授,幾乎不會教學,真是誤人子弟,再多說一句,教學的內容是科學,教學本身是藝術,教師懂不懂和學生聽不聽得懂不是一回事。科研要用腦,教學要用心。

曾問過許多家長,希望孩子什麼?開心、有出息、孝順列位前三,學校希望學生什麼?陽光、有貢獻、懂感恩,和家長不謀而合,看來開開心心倖幸福福是首要的。

可理論證明,幸福是比出來的,跟自己比,跟他人比。

跟自己比,要靠“好好學習,天天向上”(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這個學習,不僅僅是讀書,也包括了生活方方面面;

跟他人比,需要正確的參考點,三觀要正。

學校和家長不僅有責任幫助學生進步,更有必要幫助學生找些合適的參考點(points of reference),比如說,假期裡去老少邊窮地區支教,去社群做點義工,這比待在校園裡上暑課強多了。

一來,為社會作點貢獻,儘早培養奉獻精神,二來,讓學生看看不是所有人都這麼幸運的,也給自己考個參考點,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三來,對學生畢業後的升學或就業,非常有幫助,特別是海外的好大學,特別講究奉獻 (contribution)精神,服務(service)精神,冒險(venture)精神。

人才培養是個大問題,錢學森之問:“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人才?”一般情況下,人們會把人才理解為科技人才,各地政府也花了大力氣引進人才,名山大川,江河湖海,都冠了名,以能創造財富的發明創造為目標,人人創新,個個創業,有聲有色,轟轟烈烈。

有在他校工作的朋友相告,學校整天響著集結號,校長整夜吹著衝鋒號,自己覺得都快瘋了,像個搶銀行的,錢、錢、錢,經費、經費、經費,結果是,不差錢,可政府經費,各類限制不少,錢還不好花,掙錢辛苦,花錢更煩,唯獨缺了做科研的必要條件,靜心,特別是原創科研,更需要聚精會神,心無旁騖。

有時應邀參加專案評審,在座的雖然都是大同行,可現代科學分得很細,隔行如隔山,人人都覺得可行的東西,估計跟原創也就沒幾毛錢的關係了。

我們的教育,要鼓勵學生有抱負,有志向,當部長,當省長,做上市公司老闆,做院士,得諾獎,因為“不想當將軍計程車兵不是一個好士兵”。

但事實是,這些都是萬里挑一的,我們大多數學生是做不到的,也就是說,99.99%的學生一輩子會做吃瓜群眾。

其實,除了粉絲眾多的影視明星外,即便是所謂的成功之人,99%的時間裡,也是在做吃瓜群眾,科學家更是個極端例子,幾篇補腦文,搞得人憔悴,都誇學者勤,誰解其中味。

我們教育的重點還是要放到培養好吃瓜群眾上來,把瓜吃得香甜些,吃得淡定些,吃得優雅些,吃得文明些,把瓜吃得樂樂呵呵,吃得開開心心,吃得幸幸福福,不隨地吐瓜皮,更不往人家臉上吐瓜皮。能做到這些,我們的教育也是成功的。

也許,多一份從容,少一點浮躁,多一份清醒,少一點盲目,更有利於培養出高大上的人才。


(說明:本篇根據作者講稿整理而成。)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5385 字。

轉載請註明: 朱世平:教育的重點要放到培養好“吃瓜群眾”上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