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累積過許多生活經驗與社會閱歷的成年人相比,孩子們處於生理與心理的成長髮育期,具備想象力和探索世界的好奇心,並且由於知識儲備尚不完全,他們的危險識別能力較低。
孩子們對尚未接觸過的事物和環境保持充沛的探索慾望,一旦父母或長輩不在現場時,就會悄悄地開始行動。這些小機靈鬼們日常生活中有空就會試著觀察周圍人使用物品時的操作流程和手法。
模仿能力超強的孩子們,面對未知的事物,動手實踐起來總是有種莫名的喜悅感。家長面對孩子獨自操作難以保證安全的物品或設施時,最好能夠實時陪在孩子身邊,若有確實危險的狀況,就能立刻阻止他們的危險操控行為。
樂樂是家中的長子,一家四口幸福的小家庭組成中,樂樂還有個比他年齡小的弟弟。樂樂雖然年紀尚幼不懂事,但他從小看著弟弟長大,還時常協助媽媽做些力所能及的照料弟弟的事務。
一天趁著媽媽不在家時,樂樂端出了一口燒水的大鍋,將弟弟從床上抱起來放進鍋裡,抱起了弟弟平時最愛喝的一整包奶粉,直接倒進鍋裡,用大湯勺攪拌,讓奶粉充分溶解。泡在大鍋裡的弟弟一臉茫然,不太懂哥哥在做什麼。
樂樂把所有需要放進鍋裡燉煮的料全備好了,但在端著鍋想要放在灶臺時,卻發現弟弟太重了,怎麼使勁都沒辦法把裝著弟弟的大鍋放到灶臺。
還好媽媽剛巧辦完事回到家裡,一看樂樂的架勢,像是要把弟弟給"燉了",所有他想放的大料都已備好,寶媽驚出了一身冷汗,慌忙把弟弟從鍋裡抱出來,帶著弟弟洗乾淨身上沾到的奶粉,並換上乾淨的衣服。媽媽越想越後怕,在一切安頓好後嚴厲斥責了樂樂的行為。
儘管想象力和探索慾望是創造的源泉,能激發出大腦的潛能。但對於尚處於懵懵懂懂,稍顯稚嫩的孩子來說,身心健康與安全才是最重要的保障,是一切未來進步與發展的基礎。
家長在面對孩子惡作劇等具有安全隱患的行為時,一定要採取對應措施,保障孩子的身心安全,守護他們健康快樂的成長。
面對孩子的惡作劇,家長該如何是好?
1、 及時制止
孩子們在尚未具備安全意識和防範能力時,所作出的惡作劇總是會對遭到惡作劇的人產生身心方面不適的負面影響。
因此,家長或老師在家中或校園中發現有孩子的異常行為,一定要及時制止,以免發生難以挽回的悲劇後果。
2、 狀況分析
家長和老師們最好能夠學會分析孩子行為背後的狀況及原因,瞭解清楚孩子所做出惡作劇的原因,如果是帶有攻擊性或發洩情緒類似的行為,最好能夠和孩子面對面交談,避免後續負面狀況的發生。
3、 安全普及
家長和長輩們要做好安全普及的工作,可以準備具有安全知識與內容的漫畫書等,或是危險場景普及的影片內容等,強化孩子們的安全意識,增強他們的安全知識。
總結
儘管孩子們在發生惡作劇行為舉動時,大多不是故意的,很多時候只是出於好奇,或是被惡作劇的人,被驚嚇時或是意外恐懼時的反應讓他們覺得好玩才樂此不疲。
家長在發現孩子們有惡作劇的壞習慣時,需要多點耐心和他們交流溝通,告知他們此類行為不妥當,跟他們說明其潛在的危險,引起孩子們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