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國際形勢風雲變幻,新冠疫情延宕反覆之際,黃循財一系列表態,也是亞太各國普遍的心聲。
4月14日,新加坡財政部長黃循財被正式推選為該國執政黨第四代領導團隊新領導人。圖/IC photo
文 |陶短房
當地時間4月18日,到訪美國的新加坡財政部長黃循財在一場對話會上表示,中美兩國間透過合作方式可“為世界帶來更好結果”,這遠比試圖遏制中國的崛起更好。中國的上升趨勢不可阻擋,嘗試圍堵中國崛起不僅十分困難也不會有效。這是新加坡執政黨第四代領導團隊新領導人首次就中美關係表態,反映了世界不少國家對中美關係的某種期待。
在彼得森研究所的對話
當天黃循財在美國首都華盛頓出席了當地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舉辦的一場“全球經濟問題對話”,對話的主持人是智庫總裁波森。
在這場對話會上,黃循財就當前中美關係闡述了個人觀點,某種程度上也代表了新加坡未來外交的方向。
黃循財表示,中美關係如果陷入完全分歧甚至直接對抗的局面,那將對整個世界造成災難性影響。在他看來,中美間衝突、矛盾的部分問題,在於“美國選擇如何應對中國的崛起”。
他觀察到,在美國,試圖遏制中國崛起的觀點和嘗試佔了上風。而這“只會令中國更加決心依靠自力更生,發展自己的本土技術,而將中國排除在系統之外,則只會導致中國發展自身的平行系統,並制定自己的規則。”
美國“無法讓中國變得更像美國”,黃循財面對波森的疑問時,表示中國必將獲得自主發展是客觀現實,但中美間在諸如氣候變化、疫情應對、核不擴散等全球性問題上存在許多共同利益,更好的結果是中美兩國在擁有共同利益的問題上共同努力。
不希望中美髮生衝突、對抗,希望雙方在共同利益基礎上有更多合作,其實反映了新加坡對自身所處安全環境的擔憂。
不久前,美國總統拜登推出了“印太經濟框架”,美國貿易代表戴琪公開宣稱,“印太經濟框架”是“獨立於中國的安排”,亞太地區有可能出現一種二元對立或相互排斥的機制。這讓身處其中的新加坡感到不安。
此次黃循財在美公開主張無論是《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全面進步協定》(CPTPP)還是“印太經濟框架”,都不應排斥中國,也反映了新加坡一直以來的外交方向。
“這是該地區建立共同利益、相互依存關係的一種方式,也是確保各國遠離衝突的一條道路”。這恐怕不只是新加坡的期待。
“未來總理”的首次出訪
4月14日,黃循財剛剛被被正式推選為新加坡執政黨第四代領導團隊(G4)新領導人,這意味著現年50歲的黃循財將成為李顯龍的法定接班人,並有很大機率在未來(最早2022年內)接任新加坡總理。
他是於4月16日、也即被公佈為G4領導人僅兩天後啟程訪問美國的,訪問期長達10天。這也是他以新身份進行的第一次外事出訪,因此格外引人矚目。
此次訪美,除在華盛頓、紐約兩地會見美國政府相關部門官員外,黃循財還要出席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春季會議,以及G2O第二屆各國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
在動身之前,他已會晤了到訪新加坡的美國貿易代表戴琪,抵美后又會晤了包括世行行長馬爾帕斯在內的多位美國和全球財經、金融領域重要人物。
4月18日在彼得森研究所的活動,是該所“宏觀周”活動的一部分,“宏觀周”的內容,是全球財長、央行行長和該所負責人間的一系列討論。黃循財藉此機會,就中美關係發表看法,也算頗有用意。
除此以外,黃循財還將藉此機會會晤私營企業和商界領袖,以及在紐約的新加坡僑民代表。
可以說,這是新加坡“未來總理”在國際舞臺上以新身份進行的第一次高規格亮相,為世人提供了一個全方位、近距離觀察這位新加坡“未來總理”能力、風格的視窗。而他對中美之間關係的期待,也在這樣一種特殊場合傳遞出了對美國有意遏制中國的不同看法。
“不選邊站”的新加坡
4月7日,遊客在新加坡魚尾獅公園遊覽。新加坡貿易和工業部於4月6日宣佈將撥款近5億新幣(約合3.67億美元)促進旅遊業復甦。圖/新華社
新加坡位於太平洋和印度洋連通要衝,自立國起就靠“通、聯”二字確保國家生存、發展和繁榮。全球化的趨勢讓新加坡經濟、社會得到強勁的發展動力。但近兩年,受疫情影響,國際人流、物流、資金流被抑制,全球產業鏈遭到衝擊,地緣政治安全存在不穩定性,這讓新加坡的未來面臨巨大考驗和挑戰,充滿不確定性。
在此微妙時刻,被確認為“未來總理”的黃循財遵循歷代新加坡政府和領導人所確立和延續的“開門做生意”和“不選邊站”策略,不只是“蕭規曹隨”,還展現了一種穩健的政治智慧。
黃循財在美訪問期間,不惜時間、不吝篇幅,強調中美合作、對話的重要性,並明確反對美國遏制中國崛起、試圖逼迫亞太國家“選邊站”的做法。
在當今國際形勢風雲變幻,新冠疫情延宕反覆之際,黃循財的一系列表態,背後代表的不只是新加坡,也是亞太各國普遍的心聲。
撰稿 / 陶短房(專欄作家)
編輯 / 遲道華
校對 / 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