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 原創稿
相比《長津湖》,《水門橋》的故事進行了哪些升級?極寒天氣下怎樣完成拍攝?如何展現“三炸水門橋”的驚心動魄?近日,《水門橋》出品人、總製片人於冬,總監製黃建新、監製及導演徐克做客人民網“文藝星開講”,講述創作心路歷程,揭秘《水門橋》的幾大懸念。
武戲文拍 用真實感打動觀眾
人民網:在《水門橋》中,七連戰士有哪些成長和變化?展現這一戰有哪些難點?
徐克:其實,《水門橋》的每一場戲都有難點。對我來說,最困難的是如何處理這個故事的電影語言,以及如何表現人物本身的真實感,讓觀眾相信這個人是現實生活中真實存在的。不能僅靠某種戲劇化衝突去塑造一個人物,而是要把一些普通人身上應該有的特點和故事裡的人物所需要的勇氣等結合起來。
黃建新:電影畢竟是表現人的,我們一直面臨的問題是,在虛構故事和宏大歷史背景中如何塑造人物。因為七連的故事是虛構的,但是歷史背景是真實的,包括美陸戰一師甚至師長名字這些都是真實存在的。怎麼讓觀眾完全不排斥地接受這個故事,對藝術創作是巨大的挑戰。如果《水門橋》的人物情感沒辦法繼續向前遞進,觀眾也許會感到不滿足。所以,導演必須盡全力使它再往上邁一個臺階。這是我覺得最難的地方。
於冬:“武戲文拍”是最難的,要在每一場戰鬥的縫隙當中或者是情節轉換當中用文戲打動觀眾。
《水門橋》有貫穿影片始終的情誼,不僅是千里、萬里,七連兄弟之間的情誼,也有對祖國的深沉熱愛。在預告片中,可以看到七連戰士在大風雪中面對祖國方向敬禮,他們在祝福祖國的同時,也表現了付出更大犧牲的決心,這種家國情懷非常感人。
人民網:如何評價吳京、易烊千璽、朱亞文等演員在這一部中的表現?
徐克:吳京,我和他合作過幾部電影。他過去也演過好多次軍人,我希望在《水門橋》裡,他所飾演的軍人要和前作有區別。易烊千璽的表演,無論對他還是對我來講,都比較容易處理。作為一位年輕演員,我覺得他將來還有很大發展空間。
關於大結局的那些設計,其實朱亞文也好,吳京也好,每個七連戰士都有很多自己的想法。以前我們做導演,常常是我們設計劇情,然後要求演員去做,現在是演員自己提出他想做到什麼程度。這種體驗對我來說是第一次,也很有趣。
於冬:我對七連每一個演員都非常滿意,非常感謝他們。尤其是吳京,他是整部電影的“定海神針”。他扮演的是一個連長,但實際上,他已經把自己當成這幫兄弟們的帶頭大哥。在劇組日常生活中,也是他召集大家開會,討論劇本。
還原戰場 導演親自“趴地”試戲
人民網:這次《水門橋》有大量的夜戲,在拍攝時如何處理?
徐克:拍攝夜戲有很多麻煩。因為要拍大場面,打燈各方面都要花時間,再加上爆炸點、人的戰略移動,都要花費大量時間,我們處理起來很傷腦筋。比如,我們怎麼去傳達軍隊駐紮在山頭裡面的一些細節,來讓觀眾瞭解當時的地理環境。這不只是拍攝一部戰爭電影,而是讓觀眾進入到場景中和七連一起進攻水門橋,完成任務。
人民網:在預告片中,演員們睫毛上掛著霜,拍攝現場是怎樣的情況?極寒天氣下怎樣完成拍攝?
徐克:寒冷的天氣加上大風是非常可怕的。冷還可以裹衣服,但風颳起來會很難受。但這個點剛好契合當年志願軍作戰時的天氣特點。大家的臉都被凍得通紅,甚至都被大風吹得做不出表情,但必須這樣做,否則觀眾就看不到這場仗有多難打,演員就不知道要如何表現出那種爆發力。
拍攝雪地的戲還有個問題是,拍完之後需要重新復原。進攻的場景一大堆腳印,如果拍一條不行,就要重新復原拍攝。工作人員埋了炸藥,安排了一些道具之後離場,都需要重新清理。這個過程是必須經歷的。
黃建新:我記得有幾天氣溫到了零下28度,還有一天到了零下31度。徐克導演為了達到效果,他還拿著大風機在吹,讓演員處在那樣的狀態裡。有的時候鏡頭本來就很複雜,他還要加風。還有演員怎麼爬,他就自己去試,思考地面應該如何處理才能迅速透過。因為戰爭動作戲,行軍速度慢是不符合真實情況的,觀眾不會滿意。這樣一來,拍攝難度變得非常大。
於冬:演員在零下30度的時候趴在地上,但好在身上都有保暖內衣和暖寶寶。想想當時的志願軍只有單棉服,對比他們的辛苦,拍戲根本談不上困難。正是這樣一種精神,鼓舞我們全體攝製組完成拍攝。
故事升級 展現熱血生死一戰
人民網:相比長津湖第一部,續作《水門橋》有哪些不同?在敘事層面、製作層面進行了哪些升級?
黃建新:《長津湖》講的是七連一路的遭遇戰,在長津湖地區的戰鬥像一條流動的線,而在水門橋的戰鬥卻是一個固守的點。這個點非常重要,想要全殲美軍的陸戰一師,唯一的通道就是炸掉水門橋。面對在一戰、二戰中富有盛名的陸戰一師,七連如何啃動這塊難啃的骨頭,這是一大看點。
另外,作為一個陣地戰,兩個多小時集中在一個點上,戰爭的焦灼、激烈、艱難如何透過電影語言表達出來,戰爭的細節、戰術的佈局、人物的調動、情感的走向應該如何設計,也是我們一直在努力打磨的。
於冬:在第一部中,七連的故事和人物命運已經有一定的鋪墊,在《水門橋》中,我們把故事進行延續。七連任務更加艱鉅、敘事更加緊張,人物命運更加跌宕起伏,情感也更加濃烈。我希望《水門橋》既是對第一部故事的延續,也是一次全面製作升級,希望感動到更多的觀眾。
人民網:與同類抗美援朝題材影視作品相比,《水門橋》有哪些特點?
於冬:在抗美援朝題材電影中,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上甘嶺》和《英雄兒女》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今天看依然會被感動。這麼多年過去了,作為新一代電影人,我們如今再拍抗美援朝題材電影,我認為這是一種無上的光榮。
作為電影的總製片人,我給電影定了目標,一定要高質量、有新意。在《水門橋》中,我們沒有使用一個資料鏡頭,包括領導人以及表現大兵壓境,全部都用實景或者特效拍出來。這是現代電影的做法,也是對中國電影工業化水準的一次全面檢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