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杉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近日釋出。《意見》將滿足老年人需求和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相結合,從健全養老服務體系、完善老年人健康支撐體系、促進老年人社會參與、著力構建老年友好型社會、積極培育銀髮經濟等方面提出要求及一攬子舉措。
自1999年進入老齡社會以來,我國老年人口規模日益龐大,老齡化程度日益加深。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達2.64億人,佔總人口的比重比2010年上升了5.44個百分點。在全世界範圍內,人口老齡化對經濟執行全領域、社會建設各環節、社會文化多方面乃至國家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都具有深遠影響。
當下,老齡工作面臨不少問題和挑戰。比如說,養老供給不足、質量不高的問題,養老金足額髮放、按時領取的問題,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保障問題。資料顯示,我國失能或部分失能老年人約有4000萬人,75%以上的老年人至少患有一種慢性病,老年人“長壽不健康”問題凸顯。甚至由於各種原因,還存在一些人沒有繳納養老金、缺乏基本養老保障。這些問題都需要引起高度重視。
不過,沒有必要據此把老齡社會看做社會負擔。國家衛生健康委老齡健康司司長王海東認為,人口老齡化是社會發展的重要趨勢,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體現,也是我國今後較長一個時期的基本國情。換句話講,這是一代代人孜孜以求的結果,是走對了路而不是走錯了路,是付出了努力而不是不勞而獲的結果。無論是為家庭還是為社會,老年人都做出了巨大貢獻,應該努力讓他們老有所養,切實增強他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如果老年人辛苦一輩子還不能老有所依,乃至活在異樣眼光裡,那麼後來者也會失去信心。這才是影響競爭力的核心因素。
而且,老齡社會帶來的並不都是負擔。現實中,很多老年人“老而不退”“退而不休”,有的還試圖尋找新崗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大量回到家庭的老年人,也沒有就此“躺著養老”,而是在家照看兒孫,同樣在為家庭和社會做貢獻。相對於年輕人,他們固然存在體力等弱勢,但也存在經驗等優勢。在網際網路時代背景下,會有越來越多適合老年人的崗位出現,在滿足“老有所為”的同時,也能實現最大意義上的“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正如《意見》提到的,可以在學校、醫院等單位和社群家政服務、公共場所服務管理等行業,探索適合老年人靈活就業的模式。
老齡社會同樣存在強勁活力。夕陽紅不僅是一道風景,還是一個龐大產業。從表面上看,老年人消費意願不強,消費動力不足,這裡其實存在兩個誤區,一是忽視了老年人也存在發展的需求,二是忽視了老年化產品供給嚴重不足。《意見》提到培育銀髮經濟,對應的一個基本事實是,我國老齡事業和老齡產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老齡產業發展較為滯後。有些學者提出“老年人口紅利”的觀點,認為老年人身上蘊藏著巨大的消費和創新潛力。把積極老齡觀、健康老齡化理念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尚有可為空間。
老齡化程度加深是事實,但不要把老齡社會單純當成負擔,現在最關鍵的就是落實《意見》要求,把重點放在挖掘老齡社會潛能、激發老齡社會活力上。至於說,滿足老年人多層次、多樣化需求,推進各項優質服務資源向老年人的身邊、家邊和周邊聚集,這是題中應有之義,也是激發老齡社會活力的基本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