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日前謝絕了一個“年度老人”的榮譽稱號,讓不少英國人感到意外。英國《老人》雜誌近30年來每年評選“年度老人”,表彰老年人對公共生活做出的貢獻,歷屆“年度老人”多為知名人物。
圖說:10月14日,伊麗莎白二世參加第六屆威爾士議會開幕儀式。東方IC
“女王相信心態決定一個人的年紀,認為自己不符合接受這一稱號的相關標準,希望評選機構能發現更佳人選。”這本雜誌日前發表了女王助理的來信,闡明女王拒絕這一榮譽的原因。
95歲的伊麗莎白二世目前仍然處於“工作”狀態。而在普通人的生活中,我們發現有活力、“不服老”的老人也越來越多。
日本老奶奶若宮雅子,因80歲時自學程式設計併成功開發了一款遊戲受到世界關注。她曾對媒體感慨,“當你老了,會失去很多東西……一直在做減法。但只要學習新東西,就是在做加法。”
這樣的勵志故事讓人們看到了黃昏生活的一抹亮色。但對另一些老人來說,在快速變化發展的社會環境面前,他們可能也關心這樣的問題:面對衰老,是不是要活得“像一個年輕人”那樣才能被喜歡,還能不能做一個“服老”的老人?
在德國西部小城安斯貝格,談論年齡不是什麼尷尬的話題。這個小城花了20多年時間建立了一座老齡友好型城市。不少老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都表達了這樣一種觀念:“與其假想時光會倒流,更樂於活在當下。”坦然地迎接“老去”,慢慢學習面對皺紋、白髮、疾病和離別......
如何度過人生的黃昏?與其說這是一道選擇題,不如說更像一道填空題。重要的是,這道題其實沒有“標準答案”。直播“小日子”是生活,手捧保溫杯也是生活。對老人來說,按照自己喜歡的生活節奏與方式過日子,挺好;對社會來說,包容老年人“慢節奏”的友善正在越來越多地閃現,也很好。
吳宇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