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膠瓶“變身”防護服,泰國抗疫環保兩不誤

隨處可見的廢舊塑膠瓶,也能“變身”防護服?在泰國一家工廠,這個想法成了現實。

讓塑膠垃圾“變廢為寶”

今年4月開始的第三波新冠疫情,給泰國抗疫帶來更多挑戰。自7月以來,泰國單日新增確診病例和死亡病例連續創下新高;雖然8月底疫情趨緩,但每日新增病例仍在萬例以上……居高不下的疫情資料讓泰國醫療系統始終處於緊繃狀態,包括防護服在內的醫療物資十分短缺。

而與此同時,人們在疫情防控期間減少外出,線上消費持續增長,隨之產生的廢舊塑膠瓶等生活垃圾明顯增多。

塑膠瓶“變身”防護服,泰國抗疫環保兩不誤

8月19日,在泰國曼谷,一名戴口罩的商販推車走過考山路。新華社記者王騰攝

為此,一個名為“減塑”的民間組織攜手泰國首都曼谷市政府和多個機構團體,在去年4月發起了一個名為“分類塑膠瓶 幫助醫務人員”的專案,旨在將塑膠瓶回收利用並製成防護服後捐給各大醫院。

“我們專案的初衷就是讓塑膠垃圾‘變廢為寶’。”“減塑”團體負責人梅塔說,這既可以解決垃圾處理難題,又可以為醫務人員出一份力,可謂一舉兩得。

塑膠瓶“變身”防護服,泰國抗疫環保兩不誤

2020年8月29日,一名志願者在泰國普吉島的一處海灘上清理垃圾。新華社發

曼谷市政府環境辦公室主任維拉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雖然這個專案是由民間團體發起,但非常契合市政府一直以來倡導垃圾分類的精神,“正因如此,我們積極配合,並見證了該專案取得顯著成效”。

“最開始,專案只在市政廳設定兩個回收點,每天能收到約300公斤塑膠瓶。後來鑑於反響很熱烈,市政府迅速將回收點擴大至全部50個區。”維拉說,現在每天可以回收約1000公斤塑膠瓶,市政府計劃在市區所有公園設定回收點。

“瓶”什麼“罩”著醫務人員?

“去年疫情暴發後,防護服等防疫物資需求暴增,國內供應一度十分緊張。”位於泰國東部羅勇府的紡織企業興懋公司副董事長素頗說,公司早在10年前就有塑膠瓶回收的相關專案,但直到去年4月加入“減塑”團體發起的專案後,才正式將塑膠瓶與防護服兩者聯絡在一起。

走進興懋公司廠房,只見一排排巨大的紡織機器各司其職,整經、上漿、烘乾、穿綜穿扣、織布……整個流程秩序井然,令人眼花繚亂的絲線加捻纏繞在機器的轟鳴聲中,呈現出一派火熱場面。

塑膠瓶“變身”防護服,泰國抗疫環保兩不誤

9月17日,一名女工在興懋公司紡織廠內作業。新華社發(任芊攝)

“PET塑膠瓶(廣泛用於包裝碳酸飲料、飲用水、果汁、酵素和茶飲料等)和我們平時穿的滌綸衣物是同一種材質,所以很適合回收。整個過程就是將回收的瓶子熔解,然後紡成滌綸紗線,紗線織成布之後就可以製作防護服了。”素頗說,工廠中還有專門的工作人員對成品布料進行測試,以確保防護服達到有關標準。

出於防疫需求,市面上常見的防護服多是一次性,但很多國家難以有效處理廢棄口罩、防護服等有害垃圾。“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生產出能夠重複使用20次的布料,當然前提是需要經過正確的消毒清潔。我們正在努力研發能夠重複使用40次的布料。”素頗說。

塑膠瓶“變身”防護服,泰國抗疫環保兩不誤

9月17日,一名女工在興懋公司紡織廠內作業。新華社發(任芊攝)

“起初,這種防護服並沒有得到廣泛認可。最先嚐試的使用者是牙醫,他們試穿後發現非常舒適,不像普通防護服那麼悶熱。”素頗一邊將一件防護服套上身,一邊向記者展示布料的柔軟度。

“經過大家的口口相傳,越來越多的醫務人員開始接受我們製作的防護服。”素頗說。

塑膠瓶“變身”防護服,泰國抗疫環保兩不誤

9月17日,興懋公司副董事長素頗展示用塑膠瓶製成的可重複利用防護服。新華社發(任芊攝)

新華社國際部製作

新華社國際傳播融合平臺出品

來源:新華社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408 字。

轉載請註明: 塑膠瓶“變身”防護服,泰國抗疫環保兩不誤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