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六成低齡老人有就業意願,會與年輕人“搶飯碗”嗎?

超六成低齡老人有就業意願,會與年輕人“搶飯碗”嗎?

2月20日,#促進低齡老年就業#登上了微博熱搜。眼下,中國已經逼近中度老齡化社會。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2022年,中國60歲及以上人口為2.8億人,佔比為19.8%,同時,在人口結構中,低齡老年人所佔比重大,也意味著老年市場蘊藏著巨大的再就業潛力。

調查資料顯示,60-65歲的低齡老人中有意再就業的比例為62.1%,55-59歲即將退休的“準老年人”中有意願退休後再就業的比例為72.7%,具有較強的再就業意願。

低齡老年人再就業會和年輕人“搶飯碗”嗎?對此專家表示,低齡老人與年輕人的就業目標、需求不盡相同,促進低齡老人再就業不僅不會擠兌年輕人的就業空間,還可以彌補一些行業因勞動力不足造成的缺口,使其相關的領域和行業更好地釋放產能,有助於在老齡化社會釋放第二次人口紅利,從而促進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是具有積極意義的。

可彌補勞動力不足缺口

2022年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於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中明確指出,要探索適合老年人的靈活就業模式,鼓勵老年人繼續發揮作用,把老有所為同老有所養結合起來。同年8月24日,中國老年人才網正式上線,標誌著中國老年人資訊服務平臺啟動建設。

北京商報記者登入中國老年人才網看到,物業管理、財稅、機械設計、審計、養老服務、家庭教育、物流管理等崗位均包含在內。根據學歷要求、薪資待遇和工作經驗,求職者可以選擇不同的崗位。學歷較低的求職者選擇的崗位以保潔員、停車管理員、藥房收銀員等崗位為主;學歷較高的求職者選擇的崗位則以科室醫生、養老院院院長、醫藥學術期刊編審等崗位為主。

在2023年天津市的“兩會”上,天津市政協委員、天津市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張雪筠表示,天津市社會科學院的調查顯示,60-65歲的低齡老人中有意再就業的比例為62.1%,55-59歲即將退休的“準老年人”中有意願退休後再就業的比例為72.7%,具有較強的再就業意願。

低齡老年人再就業會和年輕人搶飯碗嗎?中國老齡協會老年人才資訊中心副主任蘇輝曾表示,多數老年人從事的是對體力和腦力要求不高的工作,收入較低且晉升空間有限,不太符合年輕人的期待;老年專家型人才多從事諮詢、管理、專家智庫等工作,年輕人可能還達不到;少數老年人會進行創業,還可為年輕人提供就業崗位。

“事實上,促進低齡老人再就業可以彌補一些行業因勞動力不足造成的缺口,使其相關的領域和行業更好地釋放產能,從而促進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是具有積極意義的。”北京師範大學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長、產業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釋放第二次人口紅利

在老齡化程序明顯加速、人口紅利漸行漸遠的現實情況中,促進低齡老年人再就業能否創造第二次人口紅利?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學部委員蔡昉曾表示,“新增長資源中最重要的是全要素生產率和人力資本,而這兩者互為條件、相互促進,中國經歷過有利於經濟增長的人口轉變時期,其間也得益於人口紅利,實現了經濟高速增長。在經濟增長最快的1980-2010年期間,15-59歲勞動年齡人口年均增長率為1.8%,非勞動年齡人口年均增長率約為-0.2%。這種人口變化特徵,不僅保證了勞動力充分供給,而且由於新成長勞動力的受教育程度更高,實現了人力資本的不斷提升”。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釋出的資料顯示,2020年中國平均退休年齡為57.5歲,遠低於同期發達國家退休年齡(65-67歲),而同期中國人均預期壽命為77.1歲。

相關專家表示,“促進低齡老人再就業,提升老年人口就業意願,可以釋放第二次人口紅利,一部分人口重新進入勞動力市場,是對適齡勞動人口的補充,有利於提升全社會的人力資本總量”。

以日本為例,1998年之後,日本勞動年齡人口持續下降、人口老齡化加速,勞動參與率低下,此後消費增速走低、儲蓄率下行,在老年人口再就業之後,日本60-69歲家庭收入有所提升,儲蓄也有了明顯增多。

老生常談的權益保障

但從實際情況來看,僅有5.5%的60歲以上老年人實現了再就業。“就業意願高、實際就業人少,這與年齡歧視和限制、就業服務不足、法律保障缺失有著很大的關係。”宋向清分析稱,“老年人可供選擇的崗位少,身體狀況、技能水平不足、反應靈敏度低,處理突發事件能力有所不足,傳統觀念的影響等都是導致低齡老年人實際就業人數較低的原因。”

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發現,老年群體再就業的領域多數集中於私營企業、個體經濟等,所從事的也大多具有臨時性、入行門檻低等特點,男性老年人大多數從事著保安、保潔等,女性老年人多數從事於保姆、服務員等,這類崗位一般沒有正式的僱傭協議,只能按照工作時長或者日結的形式發放勞動報酬,很少配套相應的保障措施;勞動者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的,勞動合同終止,無法與之簽訂合同。

“在權益保障方面,老年人確實存在很多劣勢,對於用工單位而言,僱傭老年人也存在一定法律風險,由於已退休人員無法簽訂勞動合同,其在僱傭期間遭受的傷害不屬於工傷保險範圍,如認定存在責任,用人單位需要自行承擔該部分賠償。”卓緯律師事務所律師孫志峰告訴北京商報記者。

“由於缺乏勞動合同法這種較為嚴格法律的保護,老年人應當高度重視與用人單位簽訂的勞務合同中的全部條款,詳細雙方的權利義務,有條件的用人單位可以考慮為低齡老年人上商業保險,各級政府即便要推廣低齡老年人就業,就應當出臺切實可行、細化易操作、有監管的配套政策法規,平衡和保障用人單位和老年工人的合法權益。”孫志峰進一步表示。

上海柏芮思律師事務所執業律師王之焰向北京商報記者指出,“目前,較為活躍的、提供老年人就業平臺多以民營為主,缺乏相應的監管和保障,建議老年人找工作或再就業更應該去正規平臺尋找工作”。

“此外,老年人可以透過購買保險的方式自行轉移前述風險,但大多數保險公司鑑於風險因素對老年人承保仍有疑慮,國家在這方面仍需要加大支援力度。以釋放更多的社會生產力。”王之焰說。

北京商報記者 方彬楠 張晗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406 字。

轉載請註明: 超六成低齡老人有就業意願,會與年輕人“搶飯碗”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