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種建築,最初都是實用的。它的美學意義是附加的。但是,隨著歲月的流逝,在實用性和美學之外,它還會產生第三種意義,那就是成為一座城市的精神符號。——張檸
縱觀世界各國抑或各個著名城市皆有其代表性的建築物成為了一個國家抑或城市的標誌以及精神象徵。美國“自由女神像”、法國“埃菲爾鐵塔”、英國“大本鐘”、埃及金字塔……又或中國的“萬里長城”。
這些標誌性建築不僅僅向世人呈現著自身魅力,更是有著深厚的文化、精神積澱,乃是民族國家之象徵。
一、人民大會堂
一如美國不僅僅只有“自由女神像”而中國更不僅“萬里長城”。是因其可以最大程度地彰顯國家民族文化,方成為了國家之標誌。
在我國似萬里長城一般的建築物實質上並不在少數,諸如故宮、頤和園、秦始皇陵、布達拉宮等等不勝列舉。這些建築物共同填補著中國悠久的建築歷史文化,並且成為當代中國之不可或缺的寶貴遺產。
不過上述之中皆是寶貴的歷史遺留資產,難道中國近代便沒有標誌性建築物的拔地而起嗎?顯然並非如此,只是這些建築物知名度過高,同時有著悠久之歷史,方才掩蓋了中國近代建築物的光華。
在近代之中,中國各地區諸多標誌性建築亦是林立而起,在融合西方建築特色的同時亦是保留著中國的傳統建築風格,交相輝映之下形成了別樹一幟、蔚然成風的中國建築。不過若論新中國成立至今所建立的國家標誌性建築,自然是非“人民大會堂”莫屬。
人民大會堂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召開地點以及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會議、辦公地點,同時也是黨和國家舉行政治、外交活動的場所。
在中國人民的心中,人民大會堂代表著黨和人民,更代表著中國的民主,具有著非同凡響的政治、精神價值。
人民大會堂整體風格莊嚴肅穆、典雅宏偉,在富有中國傳統特色的同時亦完美融入了中國現代氣息。人民大會堂面積達到17.18萬平方米,建築主體由3部分構成:踏足其中首先躍入眼簾的便是簡潔典雅的中央大廳。
廳後則是寬76米、深60米的萬人大會堂,大會場北方乃是擁有五千席位的大型宴會廳,南方則是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的辦公樓。除此之外大會堂內還存在著以全國各省、市、自治區名稱命名、極具地方特色的廳堂。
無論縱觀之下人民大會堂的宏偉壯觀,抑或其內外兼修的中國特色,以及對於中國整體的政治意義,皆是註定著在中國人心中佔據著重要地位。然而除卻這些之外,人民大會堂的建造亦是創造出了一個世界級的建築史里程碑。
罕見的人民大會堂施工照片中,囊括著它僅僅只用了1年零15天的建造過程,堪稱奇蹟。
二、人民大會堂的建造
隨著新中國的整體發展,以及慶祝新中國成立十週年等時代因素,國家決定在北京建設一批大型建築,期間囊括著包括人民大會堂在內的十大建築。
當這一計劃初步醞釀之時,便層層獲得了相關方面的首肯,並且北京規劃局前往莫斯科進行考察等,終於在1958年8月開始打響了建設人民大會堂的戰役。
宏觀之下,這一計劃首先面對的難題便是時間緊迫,距離新中國建立十週年的國慶僅有一年左右,時間已經迫在眉睫。但是亦正是因為這一份時間緊迫,方才造就了從計劃提出、籌備、施工到完工,歷時僅僅1年零15天,施工時間僅有10個月的奇蹟。
除卻時間要求之外,保質保量亦是必不可少的,中國要打造的絕非一朝一夕的面子工程,而是能夠屹立於中華大地千百載的標誌性建築。
尤其是人民大會堂對於中國的象徵意義,絕對不容有失,因此所有人都是謹慎細緻的,在追求時間與效率的同時保證了人民大會堂的建造質量。時間緊迫且質量要求高,註定了要經由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其中,因而創造這一奇蹟自然離不開廣大的勞動人民。
隨著國家一聲令下,全國各地的建築大師雲集北京共同為人民大會堂的建設添磚添瓦,此外社會各界亦是對於人民大會堂的建設投入力所能及的綿薄之力,甚至於附近居民每逢休息日、晚上閒暇時間便會積極地投入到人民大會堂的建設工作之中。
據統計先後投入人民大會堂建設之中的人數達到了三十萬人次。
除卻社會各界之外,人民大會堂的建設本質上離不開那些投身其中的諸多工作者,在照片之中有著這樣一幕,一張張字跡模糊的保證書攤開,上面密密麻麻的字跡與內容無異於是建設人民大會堂的“軍令狀”。
當然這些皆是自發自願的,畢竟在彼時中國人民的心中,能夠投身人民大會堂的建設乃是極其光榮的,而機會亦是透過努力爭取得來的。
中國素來不缺人力,但是彼時物資的一定匱乏亦是不爭的事實,面臨工程迫在眉睫卻又鋼鐵匱乏的現狀,全國範圍內進行了合理的資源排程,幾乎全國各地工廠都在這段時間的加工加點,為人民大會堂的建設工作出力。
由此無數的大小元件從中國各地匯入北京,共同鑄就了人民大會堂。
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之下,人民大會黨方才造就了歷史性的奇蹟,相較之其它類似建築的動輒十年左右的漫長,中國的十個月無疑是向全世界彰顯了中國實力。
此外,人民大會堂的落地便意味著當地住民要進行搬遷,不同於今日的搬遷難度,彼時的人民可謂是極度配合國家工作,因此這一過程亦並未耽擱過久的時間。不過這一問題亦是存在著一定的遺留,直到後來方才在總理督促下得到相對妥善的解決。
除卻這些宏觀過程之外亦有著許許多多令人頗為觸動之處,但總而言之人民大會堂的成功建造不僅僅是國家的調配與排程發揮了重要作用,更在於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
這一奇蹟的促就彰顯著彼時中國舉國上下眾志成城、萬眾一心的美好與熱情,乃是屬於一個時代的象徵。
三、人民大會堂的時代背景
人民大會堂建立於1958年,或許明眼人一眼便可窺見其中之時代背景,的確人民大會堂乃是“大Y進”之產物。前文有所提及,人民大會堂乃是在彼時北京十大建築專案之一。相較之於彼時的貧瘠而言,人民大會堂的建立一如那個時代一般,是一個“激情飛揚”的時代。
與此同時,彼時的中國遭受外部抨擊亦是嚴重的,隨著中蘇關係的惡化,
赫魯曉夫
屢屢出言挑釁、嘲諷中國,言語之間的輕蔑之一昭然若示。
因此,為了能夠展現出中國的實力,促進民族自信心與凝聚力的發展,國家方才做出這一決定。即便再後來中國奇蹟創造之後,赫魯曉夫依舊對此嗤之以鼻,直到後來踏足中國眼見為實之後,方才緘默無聲、為之折服。
拋卻歷史因素,人民大會堂的存在整體而言乃是我國不可多得的寶貴建築標誌,無論是它的建立初衷、政治價值、實際價值,抑或著實屬冰山一角的各省、市、自治區的廳堂等,皆具有非同凡響的意義。
放眼今後,人民大會堂亦將如其名,作為中國民主社會的標誌性產物,一屹立在中華大地長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