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輸沙降至1億噸以下,80%的河段完全變清,這真的是好事嗎?
黃河是我國的第二大河,它以源遠流長和含沙量大而聞名,流域遍佈北方9省,面積達到了75萬平方公里以上,孕育了中華文明,因此華夏兒女都尊稱其為“母親河”。
黃河的發源地位於青海省的巴顏喀拉山,再加上卡日曲和星宿海的約古宗列曲,這三條河流合三為一在青藏高原上創造了源源流長的黃河。
黃河作為我國境內僅次於長江的河流,其自西向東從青藏高原、黃土高原流經華北盆地,最後在山東丘陵入渤海,長度達到了5464公里。
我們從地圖上看會發現,黃河的流向大致呈“幾”字的形狀,從西漢時期開始黃河就因為經常改道和氾濫,給中下游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破壞。
當時並沒有黃河這樣的稱呼,人們將其叫做“大河”,在中上游的黃土高原上,人們對黃河周圍的樹木濫砍濫伐,再加上黃土高原的土質非常容易流失,因此黃河在流經黃土高原的時候將沿岸的泥沙挾裹著流向了中下游,隨著水土流失越來越嚴重,曾經清澈的河水開始變黃,從宋朝開始,人們就稱其為“黃河”。
黃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它的每一次改道都給沿岸的人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
根據歷史典籍記載,黃河發生過1500次以上的決堤,大規模的改道就發生了20多次,可想而知李白的“黃河之水天上來”場景是個怎麼樣的了。
建國以後,專家們對黃河的含沙量進行過實地測量,發現黃河每年都會從中上游地區挾裹十六億噸的泥沙到達下游地區,這16億噸泥沙有12億噸最終流入了渤海,剩下的4億噸則被下游地區吸收,在山東地區形成了沖積平原,經年累月的積累之後形成了我們如今看到的“地上河”。
長期的過度開發讓黃河傷痕累累,因此我國痛定思痛,在中上游地區的黃土高原上開始了植樹造林的行動,為了拯救黃河而將荒山變成“森林”。在2000年以後,這一舉措已經初步看到了成效,到2016年為止,黃河每年的輸沙量降到了1.08億噸,比起之前的16億噸減少了93.2%,比長江的含沙量還要低,這在世界治沙史上都是一個奇蹟,隨之而來的就是黃河單位的含沙量降到了每立方米10公斤以下,降幅高達71%,就連曾經黃龍咆哮的壺口瀑布也變得清澈見底,再不復黃漿漫天的過去。
如今的黃河,81%的河段都變得清澈,沒有過去那種渾濁不堪的環境,但是黃河變“清”,真的就是一件好事嗎?確實黃河的含沙量大幅度下降,但是隨著而來的就是黃河的流量比起之前減少了46%,“黃河大考”才真正開始。在黃河含沙量得到了控制之後,人們普遍認為黃河的問題已經解決了,於是開始在黃河中開始取水,僅僅不到十年的時間,中下游對黃河水的依賴越來越嚴重,這才是黃河接下來真正要面臨的考驗。
因為之前大量的泥沙堆積到下游地區,因此形成的“地上河”並沒有因此得到改變,眾所周知黃土高原上的黃土非常容易流失,如今不過是因為一些人為手段得以鞏固,一旦發生超強降雨,那這些黃土勢必會隨之流入黃河,比起之前的數量要高上數個量級,含沙量大的洪水就在我們眼前,去年7月26日在陝西發生的特大洪水給我們敲響了警鐘,解決黃河的問題必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兒。
黃河輸沙降至1億噸以下,80%的河段完全變清,這真的是好事嗎?現在看來確實不是一件好事,它需要我們時時警惕,千萬不能掉以輕心,相信有一天我們一定會徹底解決黃河的問題,將“母親河”恢復如初。各位網友對此怎麼看呢?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如果各位朋友有什麼意見或建議,也可以幫小編指正出來,小編一定努力改進,爭取達到各位朋友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