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冠確診逾3000萬例!點選“重啟”2020年
機場門庭冷落、街道冷清蕭條,
人們被迫放棄“詩和遠方”;
生命消逝、企業破產、兒童失學……
這一年,人類失去了太多。
30000000人!
根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資料,
北京時間9月18日,
全球累計新冠確診病例超3000萬。
3月11日,
世衛組織將新冠疫情定性為全球大流行,
此後半年,
全球病例曲線一路上揚。
機場門庭冷落、街道冷清蕭條,
人們被迫放棄“詩和遠方”;
生命消逝、企業破產、兒童失學……
這一年,人類失去了太多。
人們不禁反問,2020年的開啟方式,
是不是不對?
假如一切能“重啟”,
這一年,世界本該是另一番模樣。
寂靜的春天,“羅馬已不再是羅馬”
對於許多歐洲國家來說,
2020年的春天是寂靜的。
3月10日,暴發疫情的義大利,
成為歐洲首個“封城”的國家。
空蕩的廣場、無聲的街市、
刻意保持距離的居民……
城市失去了活力。
人們看到過去20多年從未見過的景象,
“羅馬已不再是羅馬”。一位當地居民說。
4月12日的復活節,
著名盲人歌唱家安德烈·波切利,
在雄偉的米蘭大教堂前,
上演了一場獨唱音樂會。
昔日,數千名觀眾曾一起聆聽欣賞,
今年教堂前的廣場,卻空無一人,
只有波切利的歌聲在孤空中迴響。
點選圖片“重啟”
如今空蕩蕩的米蘭大教堂門前,昔日熱鬧非凡
2020年4月25日,是義大利歷史上,
首個沒有舉行閱兵式的 “解放日”。
總統馬塔雷拉戴著口罩,神情嚴肅,
不知他在獨自向無名英雄墓獻花時,
是否想起了往年紀念儀式的熱烈與隆重。
點選圖片“重啟”
馬塔雷拉向無名英雄墓獻花時,會否想起往年的紀念活動
如果,2020年可以“重啟”,
人們多希望能去米蘭,
在管絃樂隊大氣恢弘的伴奏中,
親身感受波切利雄渾歌聲的力量。
多希望,被困一方天地的人們,
可以自由自在地在城市中游走,
“呼吸新鮮空氣……
享受平常不會特別留意的自然美。”
可惜,彼時整個歐洲的疫情形勢都不容樂觀。
西班牙度假勝地遊客寥寥,
英國首相約翰遜重症未愈,
人們被迫“蝸居”在家,錯過了曼妙春光。
“好像缺點什麼,感覺畢業證被盜了”
時間來到6月,多國學子畢業的季節。
本該與同窗們合影、拋帽、依依惜別的日子,
也因為疫情的到來平添許多遺憾。
許多學校嚴格限制了參與畢業典禮的人數,
親密無間的朋友們遠遠揮手致意。
還有一些無法到場的學生,
只能“雲”出席,
螢幕另一端的儀式,少了很多真實感,
這注定,是一次難忘的告別。
假如今年的畢業生能擁有一個熱鬧的畢業季
除了畢業季,學生的升學也大受影響。
法國高考本來在每年6月舉行,
然而,今年該國首次取消了高考,
這讓即將進入大學的梅里埃姆感到無奈,
“就好像缺點什麼,
感覺我們的高中畢業證書被盜了!”
更令人痛心的是,
一些孩子甚至可能喪失接受教育的機會。
聯合國報告估計,
新冠疫情已對
16億學子造成影響,
導致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教育中斷。
由於學校長期關閉造成的學習損失,
有可能抹去人類社會,
“近幾十年來取得的進步”。
“病毒吞噬了這個缺乏抵抗力的國家”
賞煙火、遊沙灘、辦聚會……
是每年美國獨立日的“標配”,
但在美利堅合眾國第244個生日當天,
熱鬧的慶典變少了,
爭議、矛盾和撕裂,卻在多地上演。
擠滿抗議者的布魯克林大橋昔日焰火璀璨
時值美國40個州疫情再次上升之際,
面臨“致命的疾病”、“停滯的經濟”
“種族不公的清算”三重打擊,
全美超過八成獨立日煙花表演取消。
沒有慶典,也沒有野餐,
人們以無聲的方式,
疏離又緊張地度過這一天。
然而,美國總統特朗普卻稱,
“99%的病例完全無害”。
在獨立日演講中,他隻字未提
當時12萬因感染新冠逝去的生命。
《紐約時報》評論稱,
在艱難的獨立日,
病毒吞噬了這個“缺乏抵抗力的國家”。
如果,2020年可以“重啟”,
不知認同“科學無用論”的美國領導人,
是否會選擇在疫情暴發的第一時間採取措施,
避免美國如今超過660萬人染病的悲劇。
不知7月4日紐約的布魯克林大橋上,
聚集的人群是否可以帶著驕傲觀賞焰火,
而非懷抱憤懣,抗議遊行。
“我感覺心理和身體都很難挺過這一年”
半個多月後的太平洋另一側,
本該迎來四年一度的夏季奧運盛事。
如果新冠疫情沒有在全球蔓延,
東京奧運會的主場館——新國立競技場,
本應擠滿了為運動員歡呼的人群。
但如今,賽場內外不見奧運健兒的身影,
只有路人經過時,會偶然駐足凝望。
假如關閉的東京奧運主場館舉辦開幕式
奧運的推遲,
不僅讓日本的經濟復甦計劃擱淺,
也將許多運動員寶貴的職業生涯,攔門截斷。
8月19日,
日本羽毛球女雙名將高橋禮華宣佈退役,
“奧運會推遲後,
我感覺心理和身體都很難挺過這一年”。
不僅是東京奧運,
歐洲盃、溫網、巴黎馬拉松……
全球各地的體育賽事,都按下“暫停鍵”。
如果,2020年可以重啟,
希望人們不要再次錯過精彩賽事,
只有“紙板人”現身的看臺,
終究無法替觀眾喊出發自內心的歡呼。
“為了生活繼續下去,我們必須離開家”
9月7日,星期一的清晨,
在印度首都新德里,
平日裡熙熙攘攘的地鐵站,
現在幾乎空無一人。
當天,印度新冠病例超越巴西,
成為全球確診病例第二多的國家。
“為了生活繼續下去,我們必須離開家。”
乘坐地鐵去上班的乘客庫馬爾說。
假如客流稀少的印度地鐵能恢復往日的繁忙
在遭受經濟陣痛的印度,
還有工作的庫馬爾,無疑是“幸運”的一員。
因為在封鎖措施下,
數千萬人在一夜之間失業。
印度第二季度經濟大幅下滑23.9%,
是從1996年以來最嚴重的季度經濟收縮。
無法再承受一次“休克式”停工停產,
這個人口超13億的南亞大國,
被迫“帶疫解封”。
不斷攀升的病例數字,
不堪重負的醫療系統,
貧困鄉鎮的抗疫難題……
印度的疫情曲線一路走高。
預測顯示,
不到一個月後,
印度確診總數將升至全球首位。
新冠病毒是“我們一生中前所未見的”
重大挑戰,
已成為當前全球安全的頭號威脅。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9月16日說。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稱,新冠病毒是當前全球安全的頭號威脅。(製圖:魏雷超)
2020年,世界已經見證了太多失去與遺憾,
只有當某些事物倏忽消失的時候,
人們才會意識到,自己有多想念它。
時間是一條從不回頭的河流,
既然“重啟”只是一個空想,
那就更應學會珍惜當下。
未來總有一天,
會如歌劇《圖蘭朵》所詠唱的那樣:
“消失吧,黑夜!黎明時我們將獲勝!”
到那時,世界各地的人們都能走出家門,
摘下口罩,零距離擁抱,
臉上洋溢著發自內心的笑容。
那是2020年,世界本來該有的樣子。
原標題:《全球新冠確診超3000萬!假如能重啟,世界應該是怎樣……》
作者:陳爽 劉丹憶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